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祝志 《奋斗》2007,(12):31-32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在推进和谐龙江建设中.必须深刻学习领会十七大报告关于社会建设的新论述、新举措,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促进黑龙江省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
关注民生是十七大报告一个亮点和重点。十七大报告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单独列章加以强调,这在迄今为止的党代会的报告中还是第一次。十七大报告还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十七大报告就向我们清楚地提出了社会建设、改善民生与公平正义彼此之间的关系问题,需要我们认真领会。这里仅从社会学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紧密结合市政公路养护管理的实际,我们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明确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本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改善民计民生,为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作贡献”的工作思路,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机遇意识和实干意识,努力把十七大精神落实刘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什么是民生?就是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啊。十七大说,民生就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我们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  相似文献   

6.
十七大报告系统提出了改善民生的理念和政策取向,描绘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景。民生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自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以来,党和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开展以“五有”为主要任务的社会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民生问题仍然突出。为此,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这标志着我国的社会建设由之前的“以民生为重点”的单向度推进,进入到以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两大重点的双向度推进。这一转变表明,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通过社会管理的创新才能获得有效推进。那么,社会管理“管什么”,创新社会管理有哪些基本要求?这些看起来只是一般常识性的问题,但在大力开展创新社会管理的今天,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很值得我们去梳理。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我们必须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的高度,深刻认识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9.
瞿会宁 《前线》2011,(3):18-18,24
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到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7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再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可以看到,党和国家的发展观正逐步从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转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又是科学发展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五个方面,分析“以人为本”理念在十七大报告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设立独立部分阐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在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是第一次。它反映了我们党对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其中理论观点与政策主张闪烁着诸多亮点。1·明确了社会建设核心内容与目标。社会建设内容很多,不同时期重点、目标各不相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当代》2007,(12):56-58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提出民生“五有”目标是十七大报告的最大亮点,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胡锦涛总书记近日在内蒙古考察时进一步对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出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过程“成为推动改善民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民生问题是关系到民众生产、生活、生计的实际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抓手。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问题更是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5.
《前线》2008,(11):40-40
党的十七大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把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一起放在“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度重视社会建设,迅速做出了部署,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孙洁 《实践》2012,(9):17
这一讲,我们同大家谈谈科学发展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这一话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工作要求。我们怎样深刻领会、全面把握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建设的精神实质呢?  相似文献   

17.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战略部署。改善民生就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把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民生问题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党和国家将民生问题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9.
薛塞峰 《共产党人》2008,(11):34-3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是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民生"写进党代会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标志着中国民生政治时代的到来。民生问题是社会问题,是经济问题,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