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改革的主线与思路唐仁健,黄其正我国农村改革走过了16年历程.在改革的推动下,1978—1992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5.9%,而同期世界农业年均增速仅为1.8%,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奇迹般的发展。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城乡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给农村经济带来了显著的变化。我国的乡镇企业早在五十年代就已出现,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壮大为国民经济中的一支生力军。据统计,1984年,乡镇企业产值已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40%,占全国总产值的13.3%,1985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300亿元,比1984年增长35%。  相似文献   

3.
《今日浙江》2009,(10):65-65
景宁县农业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发展全局,创新发展机制,整合资源,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了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健康快速发展。2008年景宁实现农业总产值5.82亿元,同比增长11.8%;实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同比增11.8%;实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同比增长18.4%。  相似文献   

4.
王日明 《前进》2002,(3):29-30
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已经从单一的数量增长转变为质量数量并举,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与效益为目标的新阶段。农业的增长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转向更多地依靠技术投入,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份额将越来越大。而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占劳动力总人数的35.5%,低素质劳动力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和改善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紧紧围绕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向农民传授科技和操作技能,加强对农民的信息服务是农业发展现阶段的要求,也是时代对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呼唤。  相似文献   

5.
骆建华 《今日浙江》2005,(24):14-15
2005年,我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全面推进农村各项工作,努力克服连续几次台风造成的严重影响,保持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前三季度统计,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8.41亿元,同比增长2.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163元,同比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公共财政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是我省统筹城乡发展的亮点。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农业增长方式加快转变今年以来,各地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和重点的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层次提升、农业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6.
农村改革十年,宜春地区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89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21.54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2.53倍,乡镇企业产值达到23.09亿元,已占“半壁江山”,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8.5元增长到663元,增长4.7倍。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国农业出现徘徊的情况下,我区农业仍然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1984至1989年,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递增7.92%’粮食产量增加21.74万吨,每年平均递增  相似文献   

7.
汉川市近年来,在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综合整治农村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把构建新的农业服务体系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确保了农村稳定和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2000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4.06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70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64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8.、11.8%、3.9%。 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原有的农业服务体系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必须在农业的服务体制、服务方式、服务内容上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8.
一、转变增长方式是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取得长足进步,总量不断增长,空间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从湖北的情况看,1978年到1994年,粮食总产由1726万吨增加到2422万吨,棉花总产由36.7万吨增加到45万吨,油料由23.7万吨增加到137.8万吨;肉类、水产品、水果产量年均递增9.7%。16.5%和12.6%;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9.17亿元,增加到1656亿元,增长86倍,农村各业总产值由110.95亿元增加到1844.23亿元,增长16.6倍。但也应看到,我省农业农村经济还是一种产品型、外延扩张型、粗放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农村政策的调整,我省农业生产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农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994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到512.5亿元(90年不变价,下同),比上年增长9.8%。同期,粮食产量增长4.1%,棉花产量增长5.9%,油料产量增长23.3%;猪牛羊肉产量增长8.5%;水产品产量增长25.3%;其他农副产品产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反映农业经济效益的劳动生产率、耕地生产率、农副产品商品率以及农业收入都有明显提高。但由于农村经济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影响农业经济效益的因素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备课卡片     
“六五”期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其中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2%(包括村办工业),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8.1%(不包括村办工业);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0%。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大体相当于“一五”时期,高于其他几个五年计划时期,也高于世界主要国家同期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已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经过改革不切合民族地区农村实际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地激发了民族地区的农村生产力。民族地区农村落后面貌日益得到更新变化。有关统计数字表明;1987年我省民族自治地方工农业总产值为42.55亿元,比1986年增长22.2%。1987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工农业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78.37%,财政收入比1980年增长152.8%;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比198O年增长75.60%,财政收入比198O年增长689.4%;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分别比1980年增长69.4%和95.7%。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事业正沿着稳定发展的轨道前进。  相似文献   

12.
忠县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农业和农村经济累积效应初步显现。200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18.37亿元,比上年增长5.2%;粮食总产量40.5万吨,比上年增长0.5%。油料经济作物达2.6万吨,比上年增长18.2%;全年出栏生猪53万头。近年来,我们在稳定发展粮食、生猪等传统产业的同时,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豆、黄籽油菜、优质稻、“双  相似文献   

13.
廖文 《当代广西》2006,(3):26-26
贵港市切实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发展农业优势产业为重点,积极培育和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大力调整种养结构,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提高农产品质量,有效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去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09.6 亿元,增长8.42%;农民人均纯收入 2570元,增长7.1%: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党提出并坚持“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的方针。特别是近几年,更把科教兴农作为振兴农业的战略措施来抓,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据统计,在“六五”和“七五”期间,技术进步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占30—40%。我国农业的发展,正逐步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转移。 但是,站在世纪之交的入口处,纵观全球,农业问题尤其  相似文献   

15.
李红军 《当代广西》2009,(24):49-49
调整产业结构,培植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推广农业科技,田阳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声有色。今年1至9月,全县农业总产值预计达122713万元,同比增长5%;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销售收入9573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37%。  相似文献   

16.
《重庆行政》2011,(4):I0004-I0005
石柱县以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统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整体推进农户万元增收工程。2010年全县农村经济总量261774万元,同比增长17.5%;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4715万元,增长1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5元,人均增收767元,比2009年增长19.2%。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取得明显增长。但随着市场经注济的发展,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其背景一是由于农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低迷,尤其是粮食主产区、粮价的下落、农业成本上升、农民收入减少、影响了农民产粮积极性,这是形成劳动力转移的外在动力;二是农业生产的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所需求的劳动力也相应减少,成为劳动力转移的推动力;三是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难以容纳农村人口自然增长需求;四是城乡差距的客观存在,广大农民渴望提高生活水平,这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的内在动力。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积极采取措施,从80年代开始组织劳务输出,推荐1987年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开放,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它以强大的生命力显示了它在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据统计,1985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二千七百二十八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44.1%,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16.8%,比上年增长59.8%。企业职工总数达到六千九百七十九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9%。乡镇企业已由过去的“副业”,逐渐变成了主业,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正如中央“七五”计划报告中所提出的:“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与推进农村科普工作刘荆芬发展现代农业的历史任务和中国农业的现状,决定了我国农业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由粗放经营方式向集约经营方式转变。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把农业科技进步作为推进农业经济和广大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就要...  相似文献   

20.
五、正确处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反差解放后,广大的民族地区一步从前封建社会和封建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关系的若干个阶段跨越,大部分民族地区生产力也随之得到了提高,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全国民族自治地方,1993年比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549.33%,农业总产值增长558.6%,工业总产值增长7634.04%,粮食总产量增长272.56%,棉花总产量增长3479.29%,油料总产量增长515.90%,大牲畜年末头数增长208.52%,生猪年末头数增长491.78%,原油产量增长3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