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专家认为,从国家发展大局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来看,如果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经济圈如同一把"弓",长三角是箭头,成渝经济圈则像一把箭的尾.成渝经济圈的打造会形成"张弓引箭之势",使全国经济发展更为全面、完整、均衡,并更有力度.四大经济圈形成的"弓箭布局",可以促进西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并将东部发展之力引向西部,也使东部的发展拥有更强的后劲.   ……  相似文献   

2.
宁波提出的打造"港口经济圈"的重要决策符合"一带一路"的战略需求,也与宁波的北极航线地位相吻合,对于提升宁波的国家战略地位有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港口经济圈"内涵的基础上,认为"港口经济圈"建设在提升宁波的国家战略地位、推进宁波城市国际化建设、增强其在华东片国内外运输的核心地位、助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和诠释海洋强国战略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同时也指出宁波在将"港口经济圈"上升至国家战略方面存在一定的瓶颈,具体表现在"港口经济圈"的构建主体具有模糊性、"港口经济圈"的立足点具有狭隘性、"港口经济圈"的构建视角具有局限性、"港口经济圈"的构建范围具有不稳定性等方面。进而,文章提出以"大宁波路港经济圈"作为促进宁波"港口经济圈"建设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支部生活》2005,(7):32-34
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位于我国广大的华南、西南地区,直接间接、或多或少都跟珠江有关,与珠江流域的流向、与珠江最后流入南海而形成的经济流向和文化有关。这一区域地域辽阔,相互联系密切,泛珠区域内地9省(区)面积占了全国的1/5,人口也占了全国的1/5,人均GDP占了全国的1/3。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泛珠三角区域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4.
彭美玉 《当代贵州》2014,(29):22-23
正东融长三角经济圈、西融成渝经济圈、北融长株潭城市经济圈、南融珠三角经济圈,大交通格局的形成,铜仁这个曾经的边缘之地在华丽转身。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铜仁市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先后提出"高速公路三年会战"、"国省干线和县乡村道路两年行动计划"等行动计划,公路建设、航空建设、铁路建设、水运建设积极推进,初步形成了外快内畅的大交通格局。大交通格局的形成,为铜仁与外界便捷交流往来,促进铜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创造了必要的运输条件,成为铜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助推器。铜仁,这个曾经的边缘之地,正  相似文献   

5.
珙县地处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南缘,幅员面积达1149.5平方公里、辖8镇9乡、人口约42万人,是中华"焚人故里"游的唯一目的地,是川滇黔经济结合部和宜宾市"半小时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江淮》2008,(1)
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我省要逐步形成以省会经济圈为中心、以皖江城市带和沿淮城市群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并要求"合肥要加快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强化产业支撑,构建交通枢纽,提高经济首位度,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省会经济圈"。根据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合肥市应以提高省会经济圈产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融入"沿海经济圄"成为了中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信丰县发挥地处"赣州一小时经济圈"的独特优势,按照"打造京九沿线赣州南部工业经济板块、打造世界最优脐橙主产县、打造诚信信丰"发展思路,加快融入"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闽三角经济圈",激发了经济发展内生活力,取得初步成效.目前,信丰按照"赣州一小时经济圈"要求,已在产业、交通、物流、金融、体制等方面进行突破,缩短了信丰与沿海地区的"时空距离"和"经济距离",全县已承接沿海地区电子、针织制衣、建材、食品加工企业132家,其中来自珠三角的占54%、长三角的占22%、闽三角的占20%."三个经济圈"对信丰发展的辐射和拉力初步显现,1-11月,全县GDP增长13%、财政收入增长19%、用电量增长5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1%.这些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创近5年来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贵州亟须加快与“珠三角“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霞 《当代贵州》2005,(1):31-32
积极融入和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交流是加 快贵州发展的长期重要战略任务,是贵州的必然选 择。贵州处于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半紧密层内,如 能借助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板块的发展平台,充分发 挥"9+2"合作机制作用,做大做强自己的优势产 业,那么,加快贵州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吸引更多资 金、技术和人才,定可预料。目前,贵州要有效地 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之中,亟须在多方面加快与 "珠三角"的对接。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之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成渝两地发展的重大利好,也是需要担当的重大责任和重要使命。中共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动提高政治站位、战略站位,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精准聚焦成渝红色资源联线开发,找准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切入点。通过深度调研和前期论证,最终形成资政建议,按照"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协同发展、服  相似文献   

10.
正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到川渝黔一体化是发展的必然,是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应有之义。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正式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同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这是继"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之后,中央出台的又一项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渝贵铁路贵州段正式开通运营,贵州高铁形成"大十字"。2018年1月25日,渝贵铁路贵州段正式开通运营。8月9日,盘县至兴义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标志着贵州省市州所在地"市市通高铁"项目全部获批建设。2018年1月25日,D8592次列车驶出贵阳北站。367公里,200km/h,重庆与贵州在渝贵铁路的连接下,画出了一个两小时经济圈。从原来的10小时缩减到2小时左右,渝贵铁路缩短的不仅是时间距离。俯瞰贵州大地,顺着高铁脉  相似文献   

12.
阎星  姚毅 《先锋》2020,(4):40-42
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成为继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一体化之后,第四个在新时代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科学研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现实特征,主动作为高质量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相似文献   

13.
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架构,是由"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意见>所决定的.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架构,应该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面对重庆市自身的,我们把它叫做核心架构体系;一个是面向整个西部地区的,我们把它叫做依托架构体系.打造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架构,除了要把重庆自身的工作做好以外,还要高度重视依托架构的建设.当前,要竭尽全力争取西三角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其思路是:大力推动尽快完成成渝经济区规划的制定.尽快完成并向中央提交西三角经济圈的论证报告.要争取"西三角经济圈"获得西部地区各省区,特别是四川、陕西、贵州等的肯定和支持.及时做好组织、技术、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从"西三角经济圈"长远发展考虑,建议将贵州省黔北地区纳入经济圈内.  相似文献   

14.
《广东党史》2010,(5):F0002-F0002
<正>虎门镇位于珠江口东岸,濒江临海,毗邻港澳,是珠江三角洲重要交通枢纽、城镇群副中心,粤港澳经济圈的腹部,地理位置独特优越,人文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众多名人、名址、名景彰显着虎门厚重的历史底蕴和辉煌的人文魅力。  相似文献   

15.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四川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低碳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构建成渝"电走廊""氢走廊""智行走廊"等.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周年之际,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也提出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路子,协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共建"绿色经济圈".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事关全局 所谓"三农"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13亿人口中,有9亿多在农村,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案例] 辽宁省葫芦岛市作为辽西沿海城市,依托环渤海经济圈258公里海岸线的区位优势,决定优先发展沿海地区,作出了"三点一线"经济发展战略决策.这一决策对葫芦岛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抓住“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大机遇,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在全省率先对接“珠三角“、融入“珠三角“,是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为班长的新一届赣州市领导班子,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科学把握赣州在“9+2泛珠三角经济圈“中的角色定位作出的战略决策.在“泛珠三角“区域分布中,赣州是江西的“南大门“,“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区“的直接腹地,处在“泛珠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湖南、四川、贵州、安徽等内陆省份通向广东、福建和港澳地区的重要通道,沟通长江经济区与华南经济区的纽带.同时,赣州还是江西最大的设区市和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不仅与广东山水相连、人缘相亲、人文相近,而且保持着较为密切的经济联系.赣州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承东启西,担当江西乃至内地对接珠三角以及港澳地区的“桥头堡“和经济“连接点“,并借助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力量,借梯登高,借势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9.
一、长短互补,“大中华经济圈”能发挥整体优势。 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和扩大,关于建立 “大中华经济圈”的理论与实践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华人的瞩目。台湾、香港及海外的一些人士多次建议有关当局建立 “大中华经济圈”,即由中国大陆、台湾、香港融为一个新的经济实体。他们认为,如果把中国大陆的科学技术、原材料和劳动力与台湾的财力、经销技巧以及香港的金融、通信渠道结合起来,互补长短,发挥整体优势,在21世纪,中国能继日本之后,成为亚洲的经济大国。海外报刊亦就此发表文章,高度评价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已拥有的经济实力,认…  相似文献   

20.
《当代贵州》2013,(33):57-57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沿线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在交通、金融、能源、通信、农业、旅游等各大领域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潜力巨大,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