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论语·子张》里载:“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其中“学而优则仕”一直被人们误解为“读书做官论”,其实这是对孔子学习思想的歪曲。当年孔子说这话时,是把“优”当作“优裕”即为“余力”之义来说的,而非后人所误释的“优秀”。从这个角度讲,“学而优则仕”是说学习好了,有余力才能去做官:而“仕而优则学”则说做官有余力就应学习。  相似文献   

2.
读好书善读书的“三维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大家:“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要把读好书修政德当成一种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增才、修身、明志的“三维效应”中为民多干事、干成事、干好事。  相似文献   

3.
《党员干部之友》2014,(9):28-28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 )典出:《荀子·大略》 原文: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能而居之,诬也;无能而厚受之,窃也。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相似文献   

4.
乐水     
李仁凤 《奋斗》2006,(8):33-33
孔子曰:“智者乐水。” 孔子观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答曰:“夫水,遍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卑下倨句,必循其理,似义。浩浩乎不居,似有道。其延万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绰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就洁,似善。发源必东,似志。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相似文献   

5.
王充闾 《学习月刊》2013,(11):12-13
一个时期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为此,领导干部要养  相似文献   

6.
《党建与人才》2000,(4):18-18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干部制度改革的步伐,特别要求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围绕这一问题,近年来我盟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实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加强宣传教育,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近几年,我盟通过深入学习十五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充分利用内部刊物。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正确对待职务的升降去留,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上下观;破除“不到退休年龄不退位”和“无错不下、下必有错”的观念,树立正确的职务变动观。在工…  相似文献   

7.
灵台县委组织部注重从身心健康、人文环境、学习成长等方面关爱组工干部,努力构建“阳光”组工干部队伍。 一是心理关怀“释压”。建立领导与组工干部定期谈心制度,做到“五必谈”:即新进组织系统的年轻干部必谈,新任的组室负责人必谈,受到表彰、奖励或遇到挫折时必谈,在工作出现失误时必谈,在提拔交流时必谈。二是健康关怀“强身”。引导组工干部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每年为组工干部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在灵台组工QQ群内部交流平台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积极开展参观学习、体育竞赛、才艺表演等活动。三是人文关怀“暖心”。  相似文献   

8.
在封建社会中,人们施展才能的途径很窄,出官入仕成了仕人君子自我实现的惟一通道。但怎样入仕呢?古人认为,入仕为官必须“由其道”,犹儿女婚姻,明媒正娶,正途入仕。孟子说过,人之为官有“天爵”和“人爵”之别。所谓“天爵”是指一个人修养很高,才智超群,众望所归,而被推举担任领导职务。而“人爵”是指那些自身不修,一味钻营,不是“由其道”而得其位,而是通过非正当渠道去谋其位。孟子认为“天爵”不修,“人爵必殆”。唐初,太宗李世民曾就用官之事问计于魏征。魏征说:“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借…  相似文献   

9.
学者与仕者     
《党建》2013,(6):31-31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出自战国时期荀子的《荀子·大略》,意思是做学问的人不必都去做官,而为官者必须要学习。学以修身、学以资政、学以经世,两千多年来一直被视作入仕从政者的立身干事之本。  相似文献   

10.
古人言:“学而优则仕”,这话在今天看来未免有些片面化、绝对化,但其联袂句:“仕而优则学”,却仍然是当今社会的至理名言。领导干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学习是放在第一位的。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的素质特别是领导者素质的竞争。为政必兴学。要成为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就必须重视学习。  相似文献   

11.
文风四题     
水有深浅,山有高低,文风亦有优劣之分,用平易语说实话,是好文风基本而主要的标志,亦是我国文风的一个好传统。孔子说:“辞达而已矣,、”孟子说:“言无实不祥、”陆游亦有言:“君子之有文也,如日月之明,金石之声,江海之涛澜,虎豹之炳蔚,必有是实,乃有是文。”  相似文献   

12.
学不可以已     
讲四句话。第一句话,要强化学习意识。先说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叫“学而优则仕”。这是论语里的话,孔圣人的教导。在这句话之后紧接着还有一句话,叫“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构成了一个学习和做事的关系链。这两句话用现代话语体系来解读,大概是这样一个意思,“学而优则仕”是说只有掌握了知识,丰富了才学,才有资格做领导,才有条件去为老百姓办事。“仕而优则学”,是说如果想为老百姓办更多的事,或者说想个人的成长进步更快一些,只能不断地深造学习,增长才干。  相似文献   

13.
《前线》2001,(9)
学习主题: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 内涵 学习目的: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系统、全面、 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含义,我们要在认真学习 的基础上,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 内涵。 自学内容: 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 讲话》 2、江泽民:《论“三个代表”》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8 月出版 参考文章: 1、沈云锁:《正确理解“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 内容提要: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 想,一方面,必…  相似文献   

14.
黄克敬  黄玉 《求贤》2009,(8):18-19
领导者.作为率领并引导一个单位的领班人.是一切活动的组织者和日常工作的主持者.怎样加强自身的才能锻炼和素质修养?在科学决策中应该如何发挥作用?领导者日常应该干些什么?对此领袖们曾经有过精辟论述:“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你要认识自己的长处,坚持到底。必有成功。”“一位领导者,是一位知人善任者,而在下属甘心从事于其职守时.领导要有自我约束力量.而不可插手干涉他们。”这些论述至今仍有启迪作用.是领导科学的宝贵财富。在新的形势下,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悟出一些方略和哲理:为官之道在于正,成功之道在于勤.做人之道在于诚.管理之道在于严.发展之道在于干。  相似文献   

15.
据云.贺龙将军指挥作战。每遇关键时刻.必大呼:“贺炳炎,上!”贺炳炎将军此时必一跃而起,右臂空袖,左手挥枪.亦高呼:“冲啊!”其势如雷滚,如电闪,如山崩,如潮涌,所向披靡也。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3,(16):54-54
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就会出现任人不当、用人失误。人才放错了位置,也可能变成庸才。位子不“合身”,小则屈才,大则误事。刘邦用韩信,“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终得天下。赵孝成王用赵括,错用一人,败绩连连。历朝历代,能否选贤任能、知人善任是决定兴亡的关键一环。囝以人兴、政以才治,更是我们党治党兴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闲情偶寄》中有一段话:“本性酷好之物.可以当药。凡人一生,必有偏嗜偏好之一物……癖之所在,性命与通,剧病得此,皆成良药:”意思是说,本性特别喜欢的东西,如果重病的时候能得到,都可以称为良药。  相似文献   

18.
早在两千多年前,荀子就说过:“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对工作怀有敬畏之心,是各项事业成功的基础:怠慢轻视自己的工作,是导致事业失败的关键。战国时期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以致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直至赵国灭亡。此类误国之鉴,发人深省。“为政者,贵在行”,做事情、干工作,如果缺少了落实的观念,任何严格的制度、缜密的计划、创新的思路,都只能是一纸空文,不会最终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9.
朱子《四书集注》的定本之异,经元代胡炳文与陈栎之争而被公开化,胡、陈分主《四书集注》的宋本与祝本,二本差异集中于五处:《大学》首章注“一于善”与“必自慊”;《论语》为政章注“得于心而不失”与“行道而有得于心”;《中庸》首章首句结语注;可离非道注“为外物而非道”与“岂率性之谓”;第九章中庸不可能注“倚于一偏”与“不必其合于中庸”。此外,《孟子集注》言不必信章注有“必信必果”与“不信不果”之别,胡炳文批评辅广“必信必果”说实误。胡炳文所主宋本为宋元学界所流行,但陈栎师徒所主祝本因《四书大全》之采信而占据明清之主流。晚清宋淳祐本的发现,廓清了《集注》中若干传写之误,使宋本重新成为流行之本。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同志曾讲: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明确指出了学习对民族、政党、国家乃至个人发展的要意义。新时期.党员要想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更好地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必须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把学习当成前进的动力.通过学习.提高理论素质.增强党性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