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农村消费不足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通过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性的考察发现,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严重不公,剥夺了农民应有的权益,导致农民福利水平低下,成为制约农村消费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扩大农村消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需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取向,使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充分体现公平,让农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使农民的福利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善,增强农民的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论快递     
刘福垣:解决就业问题需要新思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矛盾是工农两种生产方式城乡两元社会结构的矛盾。矛盾的根源是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不能转移到非农领域,不能充分就业。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化农民为市民、现代化都要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核心就是在城市吸收农民就业,化农民为市民,使农民减少到农村耕地可以企业化经营的程度。应该把充分就业(95%就  相似文献   

3.
农民富裕才是真正的民富国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富"民穷",最核心的当是农民太穷。我国目前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及城镇居民的1/3,而我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左右,消费只占到33%。如何缩小目前愈来愈大的城乡差距,让农民也真正地富起来,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如何从机制上保障农民可以分享更多经济发展成果,缩小城乡差距,实现藏富于民,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需要正视矛盾和问题。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合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空前活跃,在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问题也日益凸显。县域经济中突出的四大矛盾一是农民增收的矛盾突出。农村改革28年来,农民收入水平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农民收  相似文献   

6.
劣质奶粉、长霉饼干、过期罐头、回收药屡见不鲜,假农药、假种子、假化肥层出不穷。来自工商部门的情况显示,当前农村市场依然是假冒伪劣产品的重灾区,消费安全是农村消费的突出矛盾。在“3·15”到来之际,不少农民和有识之士强烈呼吁:政府和全社会要共同行动起来,为农村消费者撑起一片蓝天,别再让农民成为消“废”者了!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充分考虑广大农村的实际,把我国农村变成一个广阔而又良性发展的、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我国近9亿人在农村,与城镇相比,农村消费能力较差,无论是各种家用电器还是IT产品,农民的使用水平都比城里人低得多。其主要原因在于使用的环境较差,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消费不起。前几年国家投资1000多亿元用于农村电网改造,基本上实现了农村和城市同网同价,刺激了农民对电器等大宗商品的消费。由此可见,只有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民消费能力增强了,农村消费标准提高了,农村市场才会得到有效扩张,生产过剩的矛盾才会大大缓解,外…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经过改革开放大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中不断变化,农村中的“农技协”这个小集体,在市场经济年代引导农民互助互利发展生产、搞活流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武鸣县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让农技协在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中显示其“神通广大”的能量,  相似文献   

9.
学者圆桌     
《小康》2008,(12)
财政政策刺激消费更见效中国经济需要扩大内需寻找新的增长点。要扩大内需就要刺激百姓消费,而这又需要重新调整我国的货币收入分配结构。过去的分配模式是政府、企业拿多了一点,个人少了一点,现在要做的就是要让个人多分一些,这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和减税来实现。比如个税起征以家庭为单位而非个人。此外  相似文献   

10.
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吉林省经济在新世纪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牢固的社会基础和新的制度基础。但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吉林省也面临着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其中,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问题、传统产业改造问题、农民增收问题、国民经济的“退出”问题就是突出的难点,需要在制定吉林省“十五”经济发展计划时予以充分考虑,并着力解决好。  相似文献   

11.
武仙梅 《前沿》2004,(12):56-57
如何开拓农村市场 ,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是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从消费发展的规律来看 ,对住房和汽车等高档耐用品的消费 ,无疑应逐渐成为城镇居民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刺激对住房和汽车等高档耐用品的消费 ,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固然重要 ,但更为重要的是 ,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积极刺激农民的消费需求 ,使农民的购买力能有明显的增长 ,农民的消费结构能尽快实现升级 ,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 ,将是持久的和不可估量的。一、农村市场需要开拓农民消费需求不足 ,农村市场扩张乏力 ,是我国经济发展中…  相似文献   

12.
代表语丝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辜胜阻:转变发展模式扩大内需,需要政府帮助三类不同人群实现三个梦想。一是让城市居民实现住房梦,通过房地产业和庞大的住房消费拉动内需;二是农民工的城市梦,通过农民工市民化,变农民消费为市民消费;三是劳动大军的创业梦。  相似文献   

13.
陈明 《桂海论丛》2010,26(4):99-102
家电下乡政策是新时期国家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而采取的一项逐渐惠及民生的政策。结合对陕西省七个村的调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视角对家电下乡的实施进行考察,发现农民购买欲望与实际购买行为存在矛盾,基层政府在政策实施上不到位与政策价值预期存在矛盾,农村经济发展不足与面临货币压力存在矛盾,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措施破解这些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14.
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重视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荣 《湖湘论坛》2002,15(2):41-42
伴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农村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农民生产经营管理自主权扩大,物质利益日益多样化,各种矛盾日趋复杂化,城乡联系更加紧密、交流愈益频繁。农村社会生活的巨变反映到文化层面,就是广大农民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的选择必然趋向多元化。在精神追求上,大多数农民树立了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中国农民勤劳聪明,也最讲求实际,一种信念的确立往往是他们长期实践、比较的结果。在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对比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给农村面貌带来的深刻…  相似文献   

15.
孟芳 《理论月刊》2010,(4):164-16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群体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群体,农民的幸福快乐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进程。总之,农民的幸福快乐需要农村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农民个人、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家庭消费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家庭消费的发展趋势尹世杰我国改革开放十多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家庭消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消费水平而言,农民消费水平1978年为132元,1985年为324元,1990年为524元,1993年为774元;非农业居民消...  相似文献   

17.
郎咸平 《小康》2008,(12):11-11
中国经济需要扩大内需寻找新的增长点。要扩大内需就要刺激百姓消费,而这又需要重新调整我国的货币收入分配结构。过去的分配模式是政府、企业拿多了一点,个人少了一点,现在要做的就是要让个人多分一些,这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和减税来实现。比如个税起征以家庭为单位而非个人。此外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解除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8.
那日苏  秀英 《前沿》2004,(12):219-222
消费与生产是互相依存、互相依赖又互相作用的经济行为。生产的目的是消费 ,既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 ,又要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只有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呼和浩特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 5 4 7% ,说明呼市仍是农业大市 ,农民仍是消费主体。因此研究农民的消费结构对引导农民合理消费 ,改变消费观念 ,优化农民消费结构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呼和浩特市农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一 )呼和浩特市农民消费现状1、农民收入与支出迅速提高收入决定消费。分析消费要从收入开始。改革…  相似文献   

19.
王春梅  方辉振 《传承》2012,(21):76-7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民生不断大幅改善,同时,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也逐渐失衡。这种失衡既激化了社会矛盾,造成了阶层或群体之间的情绪对立,不利于保持社会稳定,也抑制了消费需求,造成国民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  相似文献   

20.
陈宏滨  李碧云 《求索》2012,(9):246-247
消费是"两型社会"萌动起点。它是人类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实现与满足过程,其中孕育着"两型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学的视域中,消费是人类的首要活动。"两型社会"消费和生产矛盾运动的逻辑过程包含两个环节,其间充分展示消费和生产矛盾运动。消费和生产的矛盾作为初始动力推动"两型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