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在自讼     
在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中,倡导一种“自讼”精神,很有必要。所谓“自讼”,说白了,就是“自己跟自己打官司”,语出论语·公冶长》篇:“子曰:巳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看来,孔老夫子把“自讼”看作  相似文献   

2.
<正>《论语·公冶长》记载:"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其实,古今敢于"自讼"的人并不鲜见。诸葛亮在失街亭挥泪斩马谡后,向后主刘禅上书了《自责书》,指出了失街亭的根本原因是自己用人不当,要求后主惩办自己,千百年来被传为美谈。在延安党的七大会址中,会场两侧至今挂有六个插着党旗的旗座,每个旗座上都书写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八个大字。就是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连同中国共产党"自  相似文献   

3.
“自讼”语出《论语·公冶长》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看来孔老夫子是机‘自讼”当作自我修养的很高境界的,以至于对人能否达到这种境界持怀疑态度,所以他说:“算了吧!我还没有见过有谁看到自己的过错就能‘自己跟自己打官司’呢。”说来也是,悠悠往古,能够像“汉大丞相”诸葛亮那样,因错用马稷,失守街亭,就上疏自责“明不知人”,“授任无方”,请求“自贬三级,以督厥咎”的,能有几人呢?然而“自讼”,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我批评,对于我们共产党人,却是不可须臾离之的传家法宝。在我们党的历史上…  相似文献   

4.
王晓河 《前线》2013,(1):84-84
《论语·公冶长》篇中有这么一句话:子日,“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按现在的话来理解,就是孔子说,算了吧,我没看到过能察觉自己的过错并在内心与自己打官司作斗争的人。孔子周游列国,见识广矣,然而不曾得识自讼之人,可见自讼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和美德。  相似文献   

5.
<正>自我革命是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更是共产党人终身践行的一项职责使命。1943年5月1日,谢觉哉写了一篇题为《六十自讼》的日记。谢老在日记中深刻剖析了自己的长短得失,字字句句闪烁着共产党人自省、自警、自励的磊落情怀。花甲之年的谢觉哉,反思自己过去60年的  相似文献   

6.
浅析孔子的自我修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认为,自我修养的目的就是主体能够把自己修养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主体进行自我修养既是完善道德素养的需要,也是营造社会道德风尚的需要;主体进行自我修养的方法主要有:学习,自省,自讼,克己,立志。  相似文献   

7.
<正>古人云:"圣贤由学而成,道德由学而进,才能由学而得。"中华国学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学,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影响广泛深远。领导干部学国学,吸收传统文化之精髓、领略古人先哲之英华、意会仁人圣贤之深邃,继而能旁征博引、融汇古今、学以致用,上修世界观、下明方法论,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领导干部学国学还可以延展自己的"长度"、拓宽自己的"宽度"、提升自己的"高度",让自己变得立体起来,思想丰富而充实。  相似文献   

8.
<正>国庆活动每每都是中国读懂自己以及世界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而今年的国庆庆典更是打开了一扇大大的瞭望之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式、群众游行和联欢活动,虽然过去了一段时间,但仍是世界持续关注的焦点。世界在关注:一个正在复兴征程上大步前进的东方大国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如何评价自己的现在,又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世界从"国之大典"中找到了更多的答  相似文献   

9.
<正>什么样的人品最高?答曰:"不诿过者。"古人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饰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不诿过,在真理面前勇于否定自己的谬论、谬误,改正自身的缺点、错误,这是共产党人无私  相似文献   

10.
<正>聚居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东北部的三穗寨头,素有"千里苗疆门户、千户苗寨"之称,《咸同军事史》中记叙"寨头者,苗疆之门户也"。寨头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特别是那民间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4月30日,省委书记周本顺以《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三严三实"》为题讲专题党课。以这次党课为标志,全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正式启动。周本顺强调,落实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关键是把握六点:以百姓之心为心,用权决不能任性,腐败没有后悔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官避事平生耻,为人不做亏心事。周本顺指出,"三严三实",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也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组织的一员,为人处事总要有把标尺,以此经常衡量自己、约束自己、检验自己。"三严三实"就是一  相似文献   

12.
《江淮》2007,(7)
"做秀"与"做事",虽仅一字之差,而实质上却大相径庭。"做秀"是打着加快发展的旗号,假谋国家和人民利益之名,行求个人和小团体利益之实,花招叠出,口号繁多,竭力"做"出新的花样,尽心"秀"出自己的名堂,争权夺利,邀功请赏;"做事"的目的是在满足自己生存需要的同时,发展事业,解决问题,服务社会,造福  相似文献   

13.
<正>一、"道德讲堂"讲义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说过,要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外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种概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自己已有的工作,从这里开始。只是不知人们有没有思考过,什么是工作,为什么要工作,工作又是为了什么?我想,也许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看法。此刻,我想讲述的是  相似文献   

14.
<正>"三严三实"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为人处事要以"三严三实"为戒尺来衡量自己、约束自己、检验自己。按照这个尺子去做,就能在工作生活中保持政治定力,守住法纪底线,使自己的工作作风更好地符合党的要求、符合人民的愿望。严以修身,是"三严三实"的基础。因为做官先做人,做人必修身。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首先要知道自己是谁,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直接关系到自己为人处世的思想境界和行为标准。从我们  相似文献   

15.
为您提醒     
正警惕"不懂装懂"与"懂装不懂"现实生活中,"不懂装懂"与"懂装不懂"者大有人在。前者缺少虚怀若谷的谦卑之心,照见不严不实之风、浮躁浮夸心态;后者揣着明白装糊涂,缺少的是一颗忠诚老实的敬畏之心、干事创业的责任之心。作为领导干部,既要反对"不懂装懂",坦诚对待自己的知识存量,增强危机意识,加快知识更新,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干部;也要反对"懂装不懂",坚决摒弃不严不实、不精不诚问题,自觉站在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冬闲期间,农二师三十团女职工们在积极参加团、连举办的"科技之冬"、"双丰之春"文化月活动的同时,还把温暖家人、扮靓家庭当作冬闲时期丰富和充实自己的日  相似文献   

17.
《求是》2014,(9)
<正>过去数十年中,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一直在全世界推销自己的制度模式。仔细观察,他们主要推销两个东西:一个是市场原教旨主义,另一个是民主原教旨主义,但产生的效果似乎越来越差:"颜色革命"随着乌克兰的分裂动荡已基本褪色完毕,"阿拉伯之春"随着埃及的冲突震荡已变成了"阿拉伯之冬"。大概是忽悠别人的事做得太多了,西方不少国家自己也真相信这些东西了,结果自己也被一并忽悠。看一看今天的西方,冰岛、希腊等国先后破产,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处在破产边缘,绝大多数西方国家都深陷债务危机,美国经济也没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部分年轻干部中确实存在"讨巧"之风。这些年轻干部立的是"当大官"、"掌大权"之志,做的是"讨巧卖乖"、"左右逢源"之事,而恰恰忘记了"实事求是"、"为民服务"之本,严重影响了一批踏实做事、老实做人的干部。这样的干部如果通过"捷径"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那效法之势将渐涨,趋附之气将日盛。狠刹"讨巧"之风,制度改革是基础。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形式上,对干部实绩考察未能建立一套科学全面考察体系,更多时候是听"干部自己说"和"其他同志谈",推荐票的多少仍是选拔干部的主要依据。要使"讨巧"之风失去市场,必须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9.
王世奇 《实践》2015,(1):55
<正>近年来,许多省市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纷纷走出机关、转换角色,以百姓视角开展"接地气、谙民情"民生体验活动,换位感受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查找自身"四风"问题,提出改进管理服务举措,收到了明显成效。"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明清时期挂在河南  相似文献   

20.
丛松日 《实践》2014,(5):56
<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反对特权和特殊化,是解决"四风"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铺张浪费都是特权思想的表现,是从特权和特殊化中滋生出来的。据报道,有些地方领导干部"三公"费用支出或职务消费挥霍无度,成了搞特权、搞特殊化,大开享乐和奢靡之风的典型。这样的领导干部怎么可能会关心群众呢?他们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为自己捞取私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