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格局处于过渡时期,任何一个军事大国或军事集团都没有力量争夺全球主导权。但是对地区安全主导权,特别是欧洲安全主导权的争夺战却愈演愈烈。在这场争夺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提出了东扩的战略计划。美国究竟能不能继续充当欧洲支柱?北约为何迟迟未东扩?北约一旦东扩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应该说,北约东扩之路曲折漫长,存在许多制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德国与东欧新成员国汽车产品贸易形势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德国汽车产业在东欧市场和产地角色上的不同权重,提出了产地重于市场的根据,并进一步阐明了两大角色的影响因素和未来走势.文章最后从影响机理、影响方式以及可能的影响结果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东扩对德国汽车工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冷战结束以来,全球系统性危机的集中爆发与世界秩序的变化一直是世人所关注的焦点。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世界秩序仍是美国主导的单极格局,现有国际组织和机构却无力预防和解决危机及冲突。北约东扩最终导致了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了特别军事行动,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制裁,进一步推动了俄罗斯外交政策“转向东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西方国家力量的相对走弱,使美国主导单极格局力不从心;“全球南方”力量上升,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俄乌冲突的爆发与持续,正加快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演变,多极世界逐渐回归。面对如此复杂且严峻的挑战,国家层面应作出适当的政策回应。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基础之上的中俄两国,走出了一条大国战略互信、邻里友好合作的相处之道,成为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制度和经济体系大国间发展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对此,中俄两国还需进一步加深相互信任和理解,通过人文交流夯实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政治基础和民意基础;推进双边各领域务实合作,助力两国实现各自发展振兴目标;进一步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基础上,推动...  相似文献   

4.
北约东扩:历史地理规律的延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从德 《东南亚研究》2002,(5):49-53,63
北约东扩是“冷战”后欧洲地缘政治变化的主要事件 ,它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北约东扩有着久远的地缘政治理论根基 ,马汉的“海权论”、麦金德的“陆权论”以及历史上德国的战争地缘政治学和法国的地缘政治学理论无不包含了对欧洲权力意义的论证。本文旨在通过对“海权论”、“陆权论”及德国、法国地缘政治理论中“东进”的主张和新地缘政治学中欧洲联合思想的剖析 ,探究北约东扩的历史地理规律。  相似文献   

5.
“欧洲蓝皮书”《2 0 0 2— 2 0 0 3年欧洲发展报告》近期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 0 0 2年度是欧洲在各个方面、诸多领域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欧元纸币和硬币作为欧盟 1 2个成员国的法定货币开始流通 ,并顺利融入欧洲经济生活 ,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国际货币 ;欧盟“制宪”议程正式启动 ,第一份宪法草案出台 ;而本年度欧洲最为引人瞩目的大事莫过于欧盟东扩。欧盟已经确定了东扩候选国名单 ,并对东扩日程做出了具体安排。东扩将突破原来冷战时期的东西欧分界 ,给当今的欧洲地缘政治格局带来新的图景。一个新欧洲正在向我们走来。2 0 …  相似文献   

6.
赵晨 《当代韩国》2016,(2):43-51
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世界已经形成统一的全球治理理念和政策,东亚与欧洲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就有很大差异。基于不同的历史经验、政治传统、社会模式和世界地位,欧洲形成了以人权为基础的"全球宪政主义"的全球治理观,而东亚地区则更加注重在全球治理进程中发挥主权国家的作用,力争改革现有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一个"平等"和"民主"的全球治理制度。随着东亚经济力量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上升,这一地区的全球治理意见对全球治理格局的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德国最早看到了拓展国家利益、维护中东欧地区稳定与填补苏联解体后留下的权力真空之间的关联,并成为北约东扩的倡导者,积极敦促北约盟主美国启动北约东扩的进程。但在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约、德国的安全环境得到改善之后,德国对北约东扩的态度开始从积极交得消极,这同美国后期力主北约东扩的立场形成反差。强调国家利益、倚重北约但不被其束缚是德国政策转向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8.
北约东扩史     
笑饮 《新民周刊》2022,(3):42-43
摘要俄罗斯方面称,两德统一之际,时任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与戈尔巴乔夫会晤时曾承诺,"如果北约可以在德国保持驻军,那么北约将不会向东扩张,哪怕一英寸"。可此后,北约经历了五轮东扩,且目前其仍未放弃继续东扩……  相似文献   

9.
德国学者谈德国的外交政策、北约东扩及德中关系殷寿征1996年7月和9月,我在德国拜访了科隆大学的林克教授和波恩大学教授、德国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凯泽尔先生,他们就德国的外交政策、北约东扩以及德中关系发表了他们的看法,现介绍如下:一、德国的外交政策:凯泽...  相似文献   

10.
未来20年世界发展演进中将不会出现过往20年间较为典型的剧变和震荡。美国将在创新、金融和军事领域保持全球领导者的地位。中国地位的加强将最大程度地影响到全球权力均衡。以市场经济和民主为基础的全球化意识形态将维持其世界主导思想体系的地位。意识形态将更频繁地与全球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相关联。这将成为未来全球治理意识形态的基础。在2030年前,世界文化体系以及各种文化内核发生大规模变化的可能性极小,同时很难形成创新文化和生产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全球文化。全球治理的机制和原则将继续形成。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为创新和全球化。全球化在未来20年将继续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但在预测期的前半段,将始终可以感觉到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限制增长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新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以及保护主义的抬头。2011-2030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将达到4.0%到4.5%。中国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是2030年前的主要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划分将发生改变。增长质量和竞争力标准将决定一国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中国在GDP规模上至少会接近美国的水平,但GDP中的创新成分及其他质量型的成分方面仍将落后于...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本期《德国研究》出刊之日 ,正值中国欧洲学会德国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在同济大学召开之时 ,本届年会是以“2 1世纪初的德国”为主题。为迎接年会的召开 ,本刊近期发表的一些文章 ,从不同层面、不同范围和不同角度涉及了这一主题。“2 1世纪初的德国” ,在多极化世界格局形成的定位上 ,是与欧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也就是说 ,欧盟离不开德国 ,德国离不开欧盟。本刊上期及本期刊出了多篇这方面的论文 ,从欧盟的机构改革动因和前景分析、结构政策的作用和面临的问题、世纪之交的欧元、欧盟与美国的贸易争端分析等多方面地论述了世纪之交的欧…  相似文献   

12.
江海潮 《法国研究》2005,(2):162-174
欧盟一体化的深化或扩大,特别是欧盟东扩,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深刻地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而且也深刻地影响欧盟内部政治、经济格局和各成员国一体化成果的分配(本文不严格区分欧共体与欧盟).  相似文献   

13.
一、两个德国出现的历史德国是两次大战的祸根,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德国曾两次把世界人民推入战争的火海,使千百万人民遭到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美、英三国首脑,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19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上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如何处理战后德国问题。在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提出把德国肢解成五个小国的方案,邱吉尔、斯大林都赞同战后把德国肢解,虽然具体方案不同,但把德国肢解,以免东  相似文献   

14.
苏东剧变以后,中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大都希望加入欧盟,真正融入欧洲社会中去。欧盟也有意向东拓展,使中东欧国家尽早成为欧洲大家庭的成员。但欧盟接纳的对象国中东欧国家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艰巨性以及欧盟自身改革的复杂性,使得欧盟东扩非常艰  相似文献   

15.
克林顿政府与北约东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东 《美国研究》2001,15(2):54-69
北约东扩是影响欧洲安全格局的重大事件.克林顿政府是北约扩大的主要推动和策划者.本文从文献分析入手,探讨克林顿政府推动北约扩大的缘由、决策的最终确定,以及北约东扩自身演变的影响.本文认为,北约东扩主要是个政治决定,扩大的北约发挥的主要是政治功能,目标是尽快使东中欧国家融入北约和使其成功实现向西方政治和经济体系的转型.与此同时,北约东扩具有弱化其军事功能的可能,但其军事功能仍将在相当长时期内继续存在,原因在于防范、警戒乃至遏制一旦向西方体系转型失败而恢复扩张主义传统的俄罗斯.俄罗斯的转型与北约的转变相互影响,双方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对北约转变的最终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80年代末至今,仅5年多一点时间,在前东欧8个国家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从国家版图来说,民主德国已并入联邦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于1993年起一分为二,前南斯拉夫已分裂为5个国家,目前这个地区共有12个主权国家。从国家性质来看,都已发生历史性的逆转,抛掉了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私有制为主体的议会民主制国家。最近两年又发生新的变化:1989—1990年剧变中上台的右翼势力在新一轮竞选中失利,由原执政党  相似文献   

17.
菲律宾南部的穆斯林问题一直是现代菲律宾社会的热点,历史上的菲律宾也经受过伊斯兰教的重大影响。伊斯兰教传入菲律宾是它在东南亚迅猛的传播、扩张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传入菲律宾的过程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在全球视角中,菲律宾的伊斯兰化始于伊斯兰在全世界范围内东扩到达东南亚,一面是伊斯兰教东进,一面是西班牙西进、葡萄牙东进,在东南亚东端的菲律宾相遇碰撞。所以菲律宾的伊斯兰化是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扩张及其与基督教世界的争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基督教世界绕过半个地球来到远东与伊斯兰世界再次发生文明冲突的碰撞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推进欧盟的深化和扩展是德国欧洲政策的核心,随着经济及货币联盟实施和欧盟东扩进入关键时期,在欧盟的总体目标和成员国各自的权益等问题上,德国与英法等国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分歧和矛盾。它再一次使人们对“欧洲的德国,还是德国的欧洲?”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19.
欧盟东扩的文化基础及其战略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 90年代欧盟各成员国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欧洲认同讨论 ,并通过确定欧洲文化认同和欧洲 (文化 )界定 ,促进欧洲一体化 ,实现后冷战时期欧洲的稳定和安全。在这一背景下 ,欧盟在 90年代开始推出东扩计划 ,并把它同欧元与共同外交和防务一起看作是后冷战时期欧盟实现欧洲安全和稳定的三项主要行动。综观近年欧盟东扩计划实施进程 ,人们不难看到 ,除政治、经济和安全因素外 ,欧盟东扩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本文从欧洲文化认同和欧盟东扩两个方面 ,阐述欧盟东扩的文化基础和其战略意义 ,以此探索欧盟东扩的文化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作为欧盟的两个核心大国,法国和德国在中东欧有着不同的关切。具体而言,从法德两国在欧盟东扩和《东南欧稳定公约》中的表现来看,法国对中东欧的三个次区域,即中欧、波罗的海和东南欧都采取谨慎、保守的态度,注重中东欧国家自身的改革,强调合作风险。而德国更倾向从区域性的角度出发,希望加快中东欧各个次区域的一体化进程,从而为德国的发展提供助力。此外,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来讲,在经贸投资往来、中长期合作等方面可借鉴法德两国的经验。同时中国也要处理好与这些中东欧利益攸关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