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一位出色的當代女畫家,擱下畫筆,幾乎以半生的時間去為别人掛畫。这對她個人來講,無疑是一大憾事,但又是我們時代特有的美談,因為顯示出畫家的性格和捨己為人的胸襟,也體現了中國進步的藝術家以奉獻為樂的美德。畫家郁風就是這樣一位以奉献為樂的人。為了幫助他人,她長時期放下自己心愛的畫筆。為了祖國的文化事業,她多次改行:她當過話劇演員,採編合一的新聞記者,又作過宣傳畫,編過副刊,還是‘展覽工作者’——如果有這個名词的話。  相似文献   

2.
中年書家楊光華,以開创中國水墨畫新技法而聞名畫壇。最近,在北京美術館,舉辦了他的第二次個人畫展。观众雲集,都為他精美、独待的作品所陶醉。杨光華以新的創作方法,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意境。以《奔腾》這幅山水畫為例,作者描繪了雨后长江三峽,高山流水傾瀉而下及江水奔腾的情景。以往的中國畫,表現流水等白色物象時,只能用白紛或其他顏料精描細琢,  相似文献   

3.
初聞寫意派國畫家高冠華教授的名字,是在四十年代中期的天府之國。當時僅僅知道他是國畫大師潘天壽的得意門生、當時的畫壇新秀。其後若干年,才知道高冠華教授經過近半個世紀孜孜不倦的鑽研與勤奮實踐,已經独創晝風,蔚然自成一家。他的畫  相似文献   

4.
隨着改革開放,西方文化的浪潮不斷拍打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我們各個方面都面臨着挑戰谥袊鴤鹘y畫這一歷史悠久的領域裏,中年女畫家杜衡勇敢地迎接了這一挑戰,摸索出一條中國民族傳統畫與世界文化相結合的新途徑,以別具一格的風貌爲畫壇所矚目。杜衡少年時便嶄露頭角,青年時期主攻中國山水畫,從師於秦仲文、關松房,蕭芬等名師。她臨摹過許多歷代山水畫大師的真迹,悉研過名家流派的表現技巧與繪畫論述,數十年如一日,奠定了中國山水晝技法理論的堅實基礎。  相似文献   

5.
著名畫家孫瑛先生的畫室叫‘落葉轩’,由此很容易叫人聯想到他是晚年歸來的遊子。门口掛的室號是由當代國畫大师李可染親手書寫的。我们來訪時,但見室内墨綠色的畫案上擺着文房四寶,屋裏散發着墨寶清香。東西兩面牆上,懸掛着他的幾幅山水作品,他還拿出另外幾幅供我们觀賞。這些畫,水墨淋漓,氣势磅礴,有很强的现代感和生命力。 孫瑛先生作畫用筆豪邁大膽,着色渾厚奔放,氣勢如横掃千軍。然而在細微處又一筆不苟,精湛到家。而且構圖嚴謹,有的近處用墨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九年元旦,當時‘年方’八十有三的美術界前輩劉篕诮淌?曾經在北京飯店為他忘年交的‘畫弟子李駱公’題過一段話:‘他(駱公)的篆刻無論在篆法上、結構上、刀法上,都能独創一格,絕不在前人的繩墨中討生活。這是他驚人可喜之處。’‘不在前人的繩墨中討生活’,這正是李駱公藝術實踐中的主要特點,讓深知駱公的劉老一语道破了。  相似文献   

7.
郭傳璋先生是當代中國晝壇上一位著名的山水畫家。他的晝用筆蒼潤古朴,墨色沉着多變;构圖雄偉,意境深遠,使人看後精神振奮,豪邁之氣油然而生。郭先生早年對中國畫的傳統技法作過系統研究,尤其在北宋(九六○——一一二七年)山水晝技法上沉浸了幾十年,有相當深厚的功  相似文献   

8.
瞭解與友誼     
本期出版之時,恰值本刊創辦四十週年。為此,我們除報道當代中國進入九十年代的新進展及人們生活的新變化之外,還刊發了各界知名人士祝賀的題詞、畫家誌慶的作品和各國朋友、老讀者的賀信與紀念文章。對海內外朋友的這種熱情支持,我們表示衷心的感謝。自宋慶齡先生(孫中山夫人)於一九五二年初創辦本刊以來,四十年间,我們通過具體報道新中國各方面的變化,為增進各國人民與中國人民的瞭解與友誼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當我們回顧這四十年發展的歷程時,首先想到的是海內外朋友和廣大讀者對雜誌的大力支持。 讀者來信說:“每月收到你們新出版的雜誌是生活中的一件樂趣。”而對我們來說,每天從郵局收到各國讀者的來信也是很大的樂趣,因為這些信件帶來了千家萬戶的友情  相似文献   

9.
屈平這個名字,似乎在他創作的紅花綠葉、羣山湍流中湮沒得太深太久了,以至當人們面對他那一幅幅技法純熟、主意深遠、志趣高雅的畫卷而嘖嘖稱讚時,毫不知他為何方高手@可能是因為三十多年來,他默默追求,只講耕耘,不求收穫,連他的學生都小有名氣了,但他却還是一本初衷,淡泊名利。  相似文献   

10.
在畫家吴華侖的近期作品中,人們可以注意到他畫中國傳統戲劇人物的一種獨特的表现。無論是忠於愛情的蛇神白素貞,還是威武勇猛的戰神關雲長,畫家都表现出自己對舞台藝術形象的獨特的見解。吴華侖一九四二年生於天津市楊柳青@裏以民間藝術——木刻年畫而聞名於世。孩提時的  相似文献   

11.
李可染先生是現代中國傑出的山水畫家。他即屆八旬,十幾歲起就精勤沉毅地從事於繪畫的探索和創作。他的輝煌成就,正是他勤奮與才華的結晶。一個畫家的出身常常影響到他一輩子的創作風格。他是江蘇徐州人,父親是個以撈魚摸蝦為生的逃荒者,後來成為廚師,也開過小饭館。由於雙親都不識字,他沒有‘書香門第’那一套舊禮教的拘束。野地上搭起的戲台是他最早的文藝課堂,用破瓦  相似文献   

12.
開封探古     
《清明上河圖》這幅十二世紀畫家張擇端繪作的現實主義藝術神品,細緻入微地描繪了當時北宋京都東京(卽開封)的人情物態。單憑這張名畫,就會吸引過多少文人遊客來此探古。 開封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曾有七個朝代在這裹建都。特別是北宋(九六○——二一七年)以此為京城有一百六十多年,成  相似文献   

13.
北京著名畫家陳大章的一幅《白梅圖》,去年在台北舉辦的海峽兩岸百位書畫家作品展上,受到相當的重視,被評為“大師級”。消息傳來,身為北京海峽兩岸書畫家聯誼會第一副會長的陳先生自然非常高興。他幾年以前就與台湾畫家有了交往,自從一九八八年参加該聯誼會以來,作為一名領導成員,接待過許多來大陸的台灣畫家,如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五五年,當一位中國人要離開美國,返回他的祖國時,世界聞名的工程力學和航空技術的權威馮·卡門對比他年輕三十歲的這位中國弟子說:“你現在在學術上已經超過了我。”這位中國人就是中國火箭導彈技術、衛星技術和系統工程理論的開拓者,曾被美國海軍次長稱之為“無論在哪裹都抵得上五個師”的錢學森。  相似文献   

15.
去年夏天,中國象棋邀請賽在遼寧省丹東市舉行。中央美術學院畫家李琦教授躬逢其盛,主辦人請他為赴賽的中國象棋特級大師胡榮華晝一肖像,特邀李胡二人到家作客。當時李琦沒帶晝具。比賽結束後的幾天,他把一幅胡榮華的畫像從北京寄到了一千公里外的丹東。晝上有字敍述因由:「中國象棋大王胡榮華。幸會於丹東,默寫於北京。」原來此畫是李琦教授憑印象所作。看着這幅惟妙惟肖的畫像,觀畫人連聲稱讚:「好像喲,傳神極了!」後來畫像在《棋友》雜誌上發表了。比這稍前,在中國第一大報《人民日報》上,發表了香港著名畫家趙世光先生的文章《神乎其技——李琦的默像藝術》。文章描述了李  相似文献   

16.
在我們的祖國,有人在科學的宏觀世界裏探索宇宙的奧祕,也有人在藝術的微觀世界里創建奇迹。在後者的隊列中,當代中國的微型油畫家張又旭就是一位佼佼者。正如人們所知,中國以象牙雕刻為主的微雕藝術一向馳名世界,成為炎黄子孫的驕傲之一。而由攻書法、微雕,進而在微型油畫領域裹取得較大突破的張又旭,則又以他絲絲入微、巧奪天工的藝術作品震驚西方的藝術界和收藏家,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張又旭是新中國的同齡人,他别名大鵬,其寓意顯然是展翅奮飛,翺翔天際。張又旭祖籍山東聊城,出生在北京,除去在當時所有的文化人必須接受‘再教育’的年代裏,他曾去陝北延長和河北豐潤農村勞動外,一直在北京學習並從事藝術實踐。他的父親是一位國民黨高級軍官,母親却是位大家閨秀,四姨則熟讀詩詞,諳知中國傳統文化。他自幼在她們的撫育下成長,因而滿身散發着書卷氣。他與知己  相似文献   

17.
畫家吳忠翰的大作《白雪曠野》,三十年前就在我的記憶中刻下難忘的印象。他描繪當時雪地行軍的小型套色木刻,畫幅雖小,可場景之大,構圖之妙,色彩之和諧,刀法之鏗鏘有力,無不使我感動。這幅畫連同另兩幅緊扣時局的套色木刻《牧馬》與《秋騎》,均是一九四三年參加全國木展時被選送英、美、蘇、印等國展覽之名作。早在抗戰初期,他就讀梅州中學時,團結了二十多位同學組織‘抗戰漫畫木刻宣傳隊’,後又在國立厦門大學組織木刻研究會。堅持新現實主義的道路,進行創作  相似文献   

18.
醫生村     
廣東省海南島瓊海縣萬泉河畔的長口村平均一點三戶就有一人行醫,因此被稱為‘醫生村’。 據六十三歲的老人張齊文說,他年輕時本村常常遭受洪水颱風的災害,隨後,天花、霍亂、瘧疾等許多病症蔓延、流行,有時全村只有少數人幸免,染病的村民因缺醫少藥而喪命的為數甚多。當時村裏有位名叫張家樂的青年,目睹這一慘狀,立志學醫,為民除病。他經過勤奮努力,考上了中山醫學院。他畢業後,回到家鄉,為民治病,受到鄉親們的敬重。如今這位村裏第一名醫生已是八十五歲高齡。  相似文献   

19.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是當我去訪問吳祖光,瞭解他决定收青年編導朱嘯風為門徒一事時,他援引《孟子》以自諷的一句話。時為一九八一年六月十六日午後。第二天晚間,朱嘯風將通過一次‘拜師謝師’盛會,成為第一名‘吳門弟子’。吳祖光以誠懇的態度對記者說:‘近幾年,老藝人收徒,老國畫家、書法家收徒,早已蔚然  相似文献   

20.
去年夏季,有一位來自台灣的藝術收藏家,風塵僕僕地逕往瀋陽,到魯迅美術學院登門求見四位著名老教授:鍾質夫、晏少翔、季觀之、郭西河。他不僅要素畫,還希望親見他們揮毫作畫時的風姿。鍾、晏、季三位年逾古稀的畫家應遠方客人之請,欣然到畫室聯袂爲其當場作了一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