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姜浩峰 《新民周刊》2023,(18):26-29
<正>“最早的上海人”在青浦区,最早的国际大港在青浦区,崧泽遗址,陈云故里……那些留在青浦的遗存,让青浦看上去就是一座天然的博物馆。都说上海是移民城市。那么,上海最早的一批移民从哪里来,又落脚哪里呢?据现有的考古发现来看,目前上海行政区划内,“最早的上海人”在青浦区。都说上海是国际大都市、东方大港,那么,上海最早的国际港口在哪里呢?同样从考古发现来看,目前上海行政区划内,最早的国际大港在青浦区。  相似文献   

2.
周洁 《新民周刊》2023,(40):26-29
<正>园林绿化作为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高效的管理和科学的养护是巩固和提高园林绿化建设成果的关键环节。近十年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人居环境也得到显著改善。在上海,市民对于推门见绿的感受更为深刻。2004年起,上海市绿化部门启动的“春景秋色”工程,大面积种植春天开花、秋天变色植物,形成“春有花成景、秋有色多彩”的景观,助力上海从“绿色上海”变为“彩色上海”,最终迈向“美丽上海”。  相似文献   

3.
2015年8月21日,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南海中心”)在南京大学召开了“南海维权:历史与法理斗争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包括:南海中心国际海洋法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法学院贾兵兵教授.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郁志荣研究员,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院胡波研究员,  相似文献   

4.
黄祺 《新民周刊》2023,(11):56-59
<正>“上海每出生5个婴儿,就有一个是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以下简称上海一妇婴)分娩。”提起上海一妇婴,人们脑中的第一印象是上海“大摇篮”,医院年分娩量已经连续9年位居上海第一。但是,上海一妇婴的特色并不仅仅是“大摇篮”,医院在妇科肿瘤、生殖医学、胎儿医学等等专业上也具有引领优势。比如胎儿医学,上海一妇婴有10项独创的宫内干预技术,让一些宝宝在没有出生之前在宫内得到治疗,大大降低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5.
王煜 《新民周刊》2023,(12):40-45
<正>这里是走向世界屋脊的开始,也连接着更高、更远的所在。圣洁的“天路”从这里开始,最为险峻的“众山之王”在此傲然屹立,百年巴扎人声鼎沸,田间地头瓜果飘香。“昆仑第一城”叶城县,散发着无尽的魅力。在上海援疆团队的全情助力之下,叶城之美,正传向五湖四海。  相似文献   

6.
王悦阳 《新民周刊》2022,(34):62-65
一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总在博物馆、美术馆与剧场、图书馆之间显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来上海看美展”已经成为市民美好生活和游客体验上海的优选。无论是博物馆里丰富、浩瀚的历史珍存藏品,让人们直观且动情地意识到中华文化的璀璨多姿,恢宏浩渺,抑或是各大美术馆中精彩纷呈的艺术展览,古今中外,远至宋元时期的艺术珍品,近到现当代艺术大师的经典之作,在上海大大小小的美术馆中,观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心头好”,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来进行一次既可远及古代,又能穿越未来的艺术之旅。  相似文献   

7.
孔冰欣 《新民周刊》2024,(10):64-67
<正>当上海遇上了香港,这两颗中国最具摩登气质、性格最为相契的璀璨明珠,终将在新时代续写情真意切、流韵深长的精彩文化篇章。2024年3月10日,一个“很上海”的日子。为什么这么说呢?“310”是上海人身份证号码的开头三位,而上海话里,“310”谐音“侪要灵”,寓意更是极好,阿拉欢喜的。当天是上海大学春季新学期的第一天,天公作美,骄阳明媚。在这股“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闹猛气氛感染下,校内首届沪港文化学术论坛高朋满座,名师云集,妙语连珠,尤其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8.
黄祺 《新民周刊》2023,(17):16-19
<正>“对于医药行业来讲,上海有非常多的优秀的、顶尖的人才。上海的营商环境也是优质的。”最近,制药巨头、跨国企业辉瑞在上海又有“大动作”。4月17日,“辉瑞市场营销学院”在上海正式启动,这个学院致力于成为医药营销圈的“人才摇篮”。当天,辉瑞中国区市场部全员齐聚一堂,开启为期三日的线下培训交流课程。辉瑞中国区总裁Jean-Christophe Pointeau在大会上表示,辉瑞将持续深耕中国,加强中国医药健康领域营销人才队伍的建设,让人才可以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务患者。  相似文献   

9.
陈冰 《新民周刊》2023,(10):20-23
<正>现实生活中,App网络服务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层出不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违法成本低且App网络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的地位不平等。作为智能手机的重要一环,手机App为人们提供了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便利。与此同时,关于手机App不断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投诉也一直居高不下。以视频网站为例,包月缩水、投屏限制、自动续费、“套娃式”收费、客服电话难打,维权困难,投诉无门。  相似文献   

10.
“德国巴伐利亚州产品展示会”在上海举行本刊讯为期十天的“德国巴伐利亚州产品展示会”今年6月中旬在上海举行,受到了中国消费者与企业界的欢迎。该展示会是由德国巴伐利亚国际经济关系有限公司、上海德国工商代表处等机构联合举办的。来自巴伐利亚州的著名企业向中国...  相似文献   

11.
黄祺 《新民周刊》2023,(25):52-55
<正>今年还会有多场艺术交流活动,在上海和对口帮扶地区举行。一束光打在唐卡面布和画师加央手中的笔尖上,笔触精细到旁观者难以察觉其运动轨迹,但正是这样日复一日如修炼般的绘制,最终会成就出一幅令人惊艳的唐卡画作。这里是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厅,“江河汇流遍弘海内——西藏日喀则萨迦唐卡艺术展”于6月10日这一天开幕,展厅内人流如织,加央应邀在现场为上海的观众们展示唐卡绘制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新民周刊》2022,(17):6-7
6月1日凌晨,不少上海市民来到外滩,看看久违的上海霓虹。为防控新冠疫情,上海经历了2个多月的封控管理。复工复产第一天,搭乘地铁上班成了一件“幸福的事”,繁忙喧嚣的上海又回来了。当然,疫情防控措施一段时间内仍将伴随人们的生活,6月2日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上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但疫情反弹风险仍然存在,社会面仍发现有零星阳性感染者。  相似文献   

13.
应琛 《新民周刊》2023,(17):8-15
<正>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五个“更”:申办手续更简单、政策支持更到位、政府服务更贴心、市场竞争更公平、监管执法更规范。4月,春光正好,万物萌动。上百家来自全球各个行业的企业,以及众多来自海内外的科学家与高端产业人才聚集在黄浦江畔的世博中心。借着2023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的举行,这座中国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对外宣示面向全球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满腔热情,发出“加码上海”最强音。  相似文献   

14.
金姬 《新民周刊》2023,(7):70-71
<正>作为上海银行创新孵化平台,“火花”希望联合各方,共同打造金融科技创新合作圈。随着金融+科技日益融合发展,上海正积极打造全球金融科技(Fin Tech)中心。对于当下的金融科技领域,针对研发成果的全生命周期孵化转化,以及服务企业加速成长、源头创新的平台决定了Fin Tech创新的活力。位于上海张江的某人工智能企业负责人武总,就在最近深刻领悟到了孵化平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金姬 《新民周刊》2023,(26):18-21
<正>人人都以为“上岸”后,就是康庄大道。然而“上岸”背后,其实是一条条崎岖不平的小路,各有各的不易。和走出体制“下海”经商相对应,“上岸”也成了公务员考试录用的专有名词,虽然这个词后来又可以适用于年轻人的所有重要节点——考研上岸,相亲上岸……考公上岸,似乎是所有“上岸”方式中最令人艳羡的一种,尤其在就业压力较大、外企和大厂纷纷裁员的当下。但辛辛苦苦地过了独木桥后,年轻人又过上了怎样的体制内生活呢?  相似文献   

16.
阙政 《新民周刊》2023,(23):48-51
<正>电影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着鲜明的科技发展烙印,科幻电影更是电影艺术和科学技术融合碰撞的产物,将科技发展、科技想象与艺术想象、美学探索深度融合,在光与影的变化中,创造一个迷人的世界。《霹雳贝贝》《错位》《珊瑚岛上的死光》——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科幻电影周出现了三部“老片子”。尽管都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但这三部科幻片仍然一票难求,除了经典的魅力,与这些年科幻电影类型的复苏也不无关系——2019年,  相似文献   

17.
周洁 《新民周刊》2022,(21):38-40
6月4日,上海重启的第一个周末,瞿立峰又当了两次团长,为小区邻居团购鸡蛋和冷藏鲜奶,他告诉《新民周刊》,做完这两单,他大概率准备光荣“退役”了。“原因很多。一个是复工复产后,商超都已经开业了,居民买东西已经很方便;开始上班以后,大家的心思都放在了工作上,也就没人天天盯着团购群接龙了。”  相似文献   

18.
金姬 《新民周刊》2023,(4):68-69
<正>为了鼓励和感谢司机坚守岗位,春节期间,高德还联合免佣联盟各合作网约车平台为留守司机免佣。1月16日下午,位于嘉定区北栅桥路的神州专车上海司机服务中心显得格外热闹。神州专车上海司机服务中心向春节期间留沪工作的专车司机发放了油、米等慰问物资。2023年的春节,是“乙类乙管”后的首个新春佳节,节前返乡是打车出行高峰期,留守司机会比往常更加忙碌。为此,高德地图联合免佣联盟合作网约车平台共同为留守司机提供暖心服务,鼓励和感谢司机在春运期间坚守岗位、保障公众平安出行。  相似文献   

19.
湘君 《新民周刊》2023,(6):72-73
<正>Antonio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用设计抒写对上海的情怀。Antonio出生在意大利南部海边城市莱切,他从小就学会了在蔚蓝的海水中游泳,还喜欢偷偷跑到海滩上去看叔叔造船。他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变成叔叔那样的造船能手,驾驶一艘船扬帆远航,去看看外面的世界。2013年,他来到大海另一边的中国,然后在上海的梧桐树影里安了家,不仅梦想成真,成为像叔叔一样的“工匠”,还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用设计抒写对上海的情怀。  相似文献   

20.
应琛 《新民周刊》2023,(42):22-27
<正>百威亚太“链”动本土产业,更以场景为突破口,从酿造“好啤酒”到创造“美好生活”,为消费者创造快乐,为城市经济注入新动能。要知道,上海人也是很爱喝生啤的。彼时每逢夏天,上海的街头总能看到一群抱着热水瓶、拎着铜吊或钢精锅子在排队等散装啤酒的人。在上海,是要讲“零拷”的,不讲买的。拷散装啤酒,也从来只定点不定时。散啤没有经过巴氏杀菌,所以它隔夜就坏,因此市面上卖的绝对都是当日的酒。因为时间不确定,所以排队的人里也有帮家里大人拷生啤的小孩。他们中不乏回家路上偷喝上一口的。很多上海人的喝酒历史就是从此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