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韩流"与"华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韩国的“酷龙组合”,以《摆脱城市》这种无论在内容还是演唱风格上,令中国青年耳目一新的韩国流行音乐,成功敲开了北京文化市场的大门。尔后,HOT、神话、天使等组合相继来到北京,伴随着这股韩国流行音乐热,韩国电视剧、韩国的电影也开始抢滩中国。电视剧《天桥风云》、《爱情是什么》等纷纷在中国的电视台播出;2000年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的韩国电影及学术会议、2001年10月中国电影资料馆等单位在北京、成都、上海举办的《韩国电影回顾展》……这种大规模的涌入,被中国媒体称之为“韩流”。  相似文献   

2.
黄祺 《新民周刊》2023,(31):60-63
<正>因为真实,所以复杂。“角色的处境,我也经历过。”电视剧《不完美受害人》在观众中引发的讨论,还在持续。今年夏天热播的电视剧《不完美受害人》是一部无限接近现实的电视剧,接近到很多女性观众联系到自己的过往,对剧中角色的遭遇真正地感同身受。电视剧的两位编剧、导演都是女性,这也许也是剧情可以抵近当代都市女性真实内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陳可之作品     
陈可之思想广博,技艺精湛、中西融汇,作品以历史人物和人文绘画著称于世。1979年,年仅18岁的陈可之所作油画《历史》,成为文革后闻名的“伤痕画派”代表作之一;1985年所作《又一春》,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带来希望和活力的真实写照;1987年所作《冬日晨曦》获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中国油画展“中国油画奖”(名列第一);1992年所作《东方之子》被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选人瑞士国际奥委会博物馆收藏;1997年其作品《三峡晨曲》成为人民大会堂悬挂的第一幅油画;1999年《长江魂•三峡纤夫》获文化部“群星奖”金奖;巨幅油画作品《重庆大轰炸1938—1943》,2004年获日本广岛颁发“和平贡献奖”。  相似文献   

4.
爱比死更冷     
西风 《新民周刊》2012,(49):96-96
哈内克曾凭《白丝带》拿下2009年的金棕榈奖,两年后又凭借《爱》在戛纳梅开二度。最近,这部片子又拿了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等四项大奖,接着获得了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年度最佳外语片奖,成为明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强有力的竞争者。  相似文献   

5.
阙政 《新民周刊》2023,(23):44-47
我拍电影就像是看心理医生,我有对人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找一批很有才华的人跟我一起去探索。从影32年,执导17部电影,监制40部作品,总计获得超过400个奖项提名,赢得超过230个奖项,代表作《甜蜜蜜》《金枝玉叶》《如果·爱》《中国合伙人》脍炙人口——他就是陈可辛导演。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请来这位资深影人开授“大师班”,而陈可辛也与观众坦诚相见,将自己的从影经历与代表作拍摄故事尽数分享——  相似文献   

6.
应琛 《新民周刊》2023,(5):18-21
<正>即使现实中的高启强、赵立冬仍有可能存在,但公平正义不是空中楼阁,黑恶势力再猖狂也会坍塌,“保护伞”再大也会倒下。2023年“开年第一爆款剧”,非电视剧《狂飙》莫属。记者注意到,《狂飙》是首部以扫黑除恶常态化为背景创作的电视剧,由中央政法委宣传教育局、中央政法委政法综治信息中心指导制作。因此,它也被媒体称为“扫黑除恶斗争的回忆录”。  相似文献   

7.
珠兰 《新民周刊》2022,(8):42-45
“九蒸九晒”式的折磨,确保了《人世间》的现实主义品质。有网友抱怨它“节奏慢”“故事弱”,可它就是好看,就是“抓人”。“看了第一集,我就哭了。小孩子问我为什么哭,我说这个剧就是你姥爷年轻的时候经历的事情。”在豆瓣上,一位网友这样评价电视剧《人世间》。该剧确实“火”:收视率创央视一套三年来电视剧新高,全网正片播放占率达20.14%。豆瓣上目前打分8.1,短评近1.8万条。  相似文献   

8.
由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希望和支柱》由于其内容配合了苏联食品纲要的贯彻,塑造了一个“新型”的农业领导者的形象并提出了改革等问题,因而得到苏联官方和舆论界的重视,成为最近苏联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去年十月“全苏农业工作人员日”时,《希望和支柱》举行首映式,全国有1241家影院放映这部影片,一天之内观众达一百万人,反应甚为热烈。一位读者写信到《苏联银幕》杂志说,他在莫斯科《十月》电影院观看这部  相似文献   

9.
张英 《新民周刊》2024,(2):46-51
<正>王家卫就说我:老金你真是亏,你这个《繁花》,那么多故事,换一个人能写好几部作品了。这是王家卫的原话。我当时回答他说,我是不考虑这个的,我就是要把小说做到最好就好了。这个想法和别人不大一样。根据金宇澄小说《繁花》改编、由王家卫执导的同名电视剧正在热播中。时间回到2013年11月,小说发表才半年,王家卫已经主动找到了金宇澄。后来金宇澄回忆起这段经历格外感慨:“当时上海有一些同行还不知道这本小说,  相似文献   

10.
阙政 《新民周刊》2012,(26):71-73
跟随贾樟柯多年,拍过的电影一部接一部拿了国际奖项,她自己却颗粒无收。在国内也算不上一线,地位尴尬。第一次跨国合作长片,却一举拿下有意大利奥斯卡奖美誉的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眼前的赵涛和《我是丽》里的中年母亲没有丝毫相像,用媒体喜欢的标题口吻来说,是"白衣苗条显气质"。"丽"的原型是意大利导演DanieleSegre小...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2023的开年爆款,电视剧《狂飙》在收视率和口碑方面迎来双丰收,亦积聚了太多话题。剧本和演员成就了《狂飙》的“狂飙”,剧外“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坚决打击黑恶势力及‘保护伞’”的大背景,更强力提振了老百姓的信心。一如毛泽东诗词所指出的,“天兵征腐恶”“狂飙为我从天落”,黑恶势力再猖狂,终会坍塌,“保护伞”再大,终会倒下。邪不压正。(孔冰欣)  相似文献   

12.
阙政 《新民周刊》2023,(23):48-51
<正>电影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着鲜明的科技发展烙印,科幻电影更是电影艺术和科学技术融合碰撞的产物,将科技发展、科技想象与艺术想象、美学探索深度融合,在光与影的变化中,创造一个迷人的世界。《霹雳贝贝》《错位》《珊瑚岛上的死光》——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科幻电影周出现了三部“老片子”。尽管都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但这三部科幻片仍然一票难求,除了经典的魅力,与这些年科幻电影类型的复苏也不无关系——2019年,  相似文献   

13.
最后的玩家     
<正>比起等待退款,那些老玩家们如今意识到,自己更在意的也许是另一段人生经历的终结。建立一个“王国”需要很久,可能是十几年。终结它,不过是一瞬。2023年1月24日0时,由网之易代理的《魔兽世界》《炉石传说》《守望先锋》等游戏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所有运营正式终止,意味着服务器随即关闭。在这些关闭服务器的游戏中,引起最大反响的当属《魔兽世界》,其已经在中国大陆运营了将近18年,最高峰同时在线人数超过百万。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电影在韩国译成韩语的现况很难找到像电影那样能与一般大众打成一片的亲热媒体。①影剧院常常争先恐后地上映最新电影,然后才能通过电视、录像带、DVD来迅速欣赏这些新片。最近,韩国国产电影在制作水平和人气方面取得了不亚于外国电影的成效,可以说这是韩国电影事业的发展非常兴旺的表现。例如:电影同趣人(相同爱好者)结成的“薄思会”(思慕电影《薄荷糖》的聚会)为首的“派兰会”,(思慕电影《派兰》的聚会)、“蹦极会”(思慕电影《蹦极》的聚会)等就是典型的狂热风潮。②可是,进口电影的比重也是常常不容忽视的一块领地。其中,中国…  相似文献   

15.
阙政 《新民周刊》2024,(14):46-49
<正>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原来并不是宫崎骏导演人到耄耋时的一句总结陈词,而是一个持续生效的提问,他是始终“向前看”的。不要相信宫崎骏会退休。56岁拍《幽灵公主》时,传闻他因手部疾病即将收笔;60岁拍《千与千寻》时,他说自己“在这个年纪做这个已经是极限了”;  相似文献   

16.
蒲琳 《新民周刊》2023,(23):14-17
<正>客观来讲,“中医剧”挺难拍的——中医知识讲得过于表面,便显得不谙医道;讲得深奥复杂,又会曲高和寡与观众之间产生距离,《后浪》选择以“中医”为题材时就已经将自己置于争议之中。“每个人的脉象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川流暗动,有的人是波涛洪水,还有的人是手拨琴弦,也有的人是弹珠弹指。”随着演员吴刚饰演的剧中角色——中医药大学教授任新正的讲解,由耀客文化、优酷联合出品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后浪》前不久与观众见面。  相似文献   

17.
金姬 《新民周刊》2024,(4):72-73
<正>《繁花》是上海银行参与推动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海派文化和中国故事走向世界的样本。《繁花》,很响!根据金宇澄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改编、王家卫导演的首部电视剧《繁花》成为2024开年爆款剧。据说,当初金宇澄曾在王家卫买下小说的影视版权后问了一句:“听说你是慢工出细活,给你10年时间够不够?”墨镜王,不响。  相似文献   

18.
阙政 《新民周刊》2023,(22):18-19
<正>故乡,让她找到了通往电影的诗意之路。如今王丽娜常年生活在新疆,故乡的诗歌、音乐、舞蹈、朴素的生活,都带给她全新的感受。还记得2020年疫情最初的风暴过后,7月20日,阔别已将近半年的电影院里迎来了王丽娜导演的《第一次的离别》。电影里,离别与重逢的主题,也呼应了现实生活中,电影与观众的关系。2019年时,《第一次的离别》曾作为“一带一路”电影周的开幕片,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展映;今年,王丽娜带着这部长片首作回到上影节,参展的同时,她还作为电影周的嘉宾,出席圆桌论坛,与世界电影人共谈创作。再次回到上海,  相似文献   

19.
《托巴兹》是让马塞尔·帕尼奥尔早年在戏剧界一战扬名的作品。它的独特之处不仅仅在于其主题并不是帕尼奥尔最擅长、也最为人称道的南方风土人情,而且还是一部被帕尼奥尔翻拍了三次的电影作品。本文试图沿着时间的脉络,从主题、作者创作意图和文化环境三个方面入手,从三部电影《托巴兹》展现帕尼奥尔电影人生的三个阶段,也略窥法国电影从30年代到50年代的风云变化。  相似文献   

20.
阿晖 《新民周刊》2023,(5):22-27
<正>本文是对国产扫黑剧的一次“扫荡”。反黑刑侦题材电视剧《狂飙》一路“狂飙”,实现收视、播放率和口碑三赢,热议破圈,成为继2021年《扫黑风暴》后国产扫黑剧的又一个高潮。当年的《黑冰》《黑洞》《绝不放过你》《征服》等,都是观众难忘的佳作,而近年来的《破冰行动》《扫黑风暴》等,到今年的《狂飙》,国产扫黑题材的剧集似乎又迎来了一个“春天”,无论是在题材选择、创作手法还是人物塑造上,都呈现出整体品质向好的趋势。国产扫黑剧都经历了哪些变迁演变,在此带你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