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综合治理平台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平台应用普及推广、社会治理预期关注、政务服务需求响应、基层治理多元参与、社会监督广泛互动的必然结果。基于宁夏银川“政务微博矩阵”、天津滨海新区“津治通”案例分析发现,利用综合治理平台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实践,主要以“治理平台+制度规范”的形式展现,体现了平台建构层面的“技术支撑+制度约束”、应用范围层面的“线上自动+线下人工”、实践执行层面的“网络监督+网格落实”、行政方式层面的“追求共性+体现个性”和主体结构层面的“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运作逻辑。利用综合治理平台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尽管作用明显,但依然面临治理理念不明确、治理机制不健全等困境,急需建立智慧、透明、互动、参与的治理理念,形成数智化、民主化、多样化的治理方式,从而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2.
数字乡村建设的目的是破除乡村公共服务制度隔离型碎片化、资源匮乏型碎片化和府际竞争型碎片化等历史积弊,提高乡村治理绩效。浙江“浙里兴村共富”场景化应用创设出一种以整体性治理理念为核心的“整体智治”范式,通过服务项目内容的整体统揽、组织体系架构的整体互联、平台数据资源的整体贯通,推动了乡村公共服务从碎片化供给走向整体化供给。从逻辑上看,“整体智治”在时空维度、纵向维度、横向维度融合了整体性治理理念,完成了场域延伸、权威展演与组织重塑,是乡村公共服务模式的变革性重塑。从本质上看,“整体智治”是整体性理念与数字技术双重加持下形成的“注意力竞争”,也是在变革型组织推动下形成的以“集成与共享”为核心的数字治理新范式。  相似文献   

3.
技术治理与民意互动是城市社会治理中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相结合的生动体现。数字政府平台的建设要立足技术治理与民意互动,打造数智平台统一收集民意、创新数智场景赋能为民办实事、设置数智模块实现联动督察考评等运行逻辑,重塑群众诉求受理回应机制、拓展民意管理实践内涵、健全民意回应制度体系,实现数字政府的“整体智治”。当前数字政府平台存在“软性”条件建设滞后、代表性“风景”不足、弱势群体权利“被剥夺”、使用不够便捷等问题,需优化平台建设、深化模块应用、强化数智赋能、健全工作机制,提升数字政府“整体智治”的功能绩效。  相似文献   

4.
协同治理视野下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同治理是一个新的政府治理理论,要求在公共生活过程中,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公民个人等子系统构成开放的整体系统,从而实现多元主体的共同治理。但由于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全能主义政府”、“无限责任政府”的管理模式,使得公共服务多元治理程度过低。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是:强化公众服务导向的协同治理理念: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协同治理方式;培育社会自治力量的协同治理组织;确立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的协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这种供给方式多元化意味着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与生产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大众参与机制。在以政府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最终责任主体的前提下,应充分鼓励社会多方力量参与供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重庆市A区在推进社会治理的进程中不断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就,但仍然存在公共服务结构失衡、服务碎片化和分散化、效率低下等问题.而社会协同治理既能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整体协同效应,又能发挥单个主体的各自独特优势,有效回应公共服务复杂化需求,弥补政府单一供给模式的缺陷,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协同治理可以为A区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提供较为理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农民既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也是利益主体,这就需要培育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适应、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进而使其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匹配。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打造新型农民培育平台。要打造社区教育培训平台,在学习中依学智民;打造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在服务中为民惠民;打造社区文化惠民平台,在乐享中以“文”化民;打造社区产业支撑平台,在就业中依产富民。  相似文献   

8.
公共服务是国家与政府的基本职能和政权合法性的基础。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公共服务模式经历了从“集权融合一公平至上”型模式向“解制分立一效率优先”型模式,并最终向“多元竞合一均等共享”型模式嬗变的历程。模式转型意味着其内在价值理念、制度设计以及技术选择的革新。未来中国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的方向必然是进一步重塑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职能边界,实现多元主体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良性互动与有效协同,对政府角色进行合理定位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若干误区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和平 《学习论坛》2007,23(4):51-54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条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对于“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强制或恩赐;认为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或配置上的绝对平均,就是脱离农村发展差别的客观现实实行公共服务供给或配置上的“一刀切”;认为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简单的给钱给物,忽视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在于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制度安排;认为政府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唯一主体与渠道,忽视实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和渠道的多元化;认为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农村所有公共服务领域都要均等化,忽视了我国现阶段实现的只能是“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均等”。  相似文献   

10.
“流入易融入难”已成为城市流动人口社区治理面临的重要挑战。流动党支部与社会组织互嵌互构为强化基层政府与流动人口的联结,促进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提供了平台和载体支持。流动党支部与社会组织通过主体、行动和功能互嵌加强了组织间的连带关系,各类行动子群的内聚性得到提高。中心行动子群及其关系网络相互构建,细化了社区融合治理网络,扩大了流动人口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覆盖面,增强了组织支持力度,促进流动人口全面融入。基层政府应通过强化嵌入式治理,加强党建带群建,完善组织间互嵌互构协作机制,嵌入数字化技术方法,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等方式推动流动党支部与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社区融合治理,推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11.
《先锋》2023,(4):58-59
<正>落实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部署,武侯区针对社区供需对接不畅、治理主体单一、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多元协同共治,构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反哺”共建共治共享生态圈。坚持组织强基,构建多元共治一线堡垒。一是重心下移,建强组织体系。一体推进网格党建“三建一管”、小区党建“四有一化”建设,成立一般网格党组织584个、专属网格党组织222个、微网格党支部(党小组)1882个,选优配强专职网格员、微网格长6629名,  相似文献   

12.
《探索》2017,(1)
日趋复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环境给世界各国的政府治理带来了新挑战,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政府治理为推动政府治理模式转型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新途径。我国目前在科学化的政策制定、全程化的权力监督、网络化的协同治理、预防性的危机管理、精准化的公共服务等领域已开始推进智慧政府治理创新工作和实践探索,但智慧政府治理依然面临着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动态网络协同治理体系还未有效建构、政府数据开放与共享步伐迟滞、相关要素支撑不足以及平台建设远未跟上时代步伐等问题与挑战。为此,我国智慧政府治理创新发展必须重视智慧政府治理的顶层设计、创新动态网络协同治理方式、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探索智慧公共决策的路径、加强智慧政府治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及完善治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3.
孙久文 《前线》2023,(4):57-60
都市圈的空间范围是跨地域的,以核心城市与外围地区紧密联系形成的区域经济发展区域。都市圈核心部分,是由辐射带动功能强大的超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担纲;都市圈空间范围,是由以交通线为纽带的辐射区域构成;都市圈联系通道,是由经济联系所形成的产业链条构成。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框架下打造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初步形成了由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组成的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未来,可以从推进空间一体化、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消费中心城市和推进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等方面入手,推动首都都市圈建设取得更多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以需求理论为导向的供给模式导致我国的公共服务"供给整体不足"和"供给错位"的问题,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应从供给侧改革入手进行理论修正与现实探讨。公共价值管理范式与公共服务的供给具有一定的逻辑契合性,可以用来指导公共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借鉴公共价值管理范式,公共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可以通过疏通并拓宽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渠道,完善公共服务的多元主体合作供给机制,强化公共服务供给的法律保障等路径进行。  相似文献   

15.
薄文广  刘阳 《前线》2020,(4):56-59
“微中心”建设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举措,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当前“微中心”建设面临着三地各自的利益诉求、滞后的产业承接能力和路网建设、迟缓的社会公共服务建设以及过度依赖政府力量等难题。高质量推进“微中心”建设,应以央地良性互动为保障,完善路网和社会公共服务为基础,精准对接产业转移和提升营商环境为支撑,外援带动与自援拉动为动力,加快构建形成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6.
尹宏 《先锋》2023,(2):65-66
<正>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指出,要深入推进智造引领建设制造强市。标准化服务业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造业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圈的技术支撑,在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链升级、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全力建设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迫切需要扩大标准化服务供给,筑牢制造业建圈强链的质量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2016,(2)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规定,也是新型城镇化所要解决的主题,还是新型城镇化的实现措施与有力保证。从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视角来看,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公共服务普遍化、公共服务差异化、公共服务整合化、公共服务合理化、公共服务持续化等五个方面,以便使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发展需要,并与特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还要能够适合城镇居民及农民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这就需要我们注重以人为本,加强公共服务项目及体系建设的统筹规划与设计,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形成多元供给机制、评估机制及监督机制,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让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坚强保障与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农民工供给呈现出供给数量趋紧、供给质量提高缓慢、供给主体代际更替、供给的区域结构分散化等特征,引发农民工与资方的博弈能力有限提升、博弈目标提高、博弈行为短期化和激烈化,给以农民工为用工主体的企业劳动关系带来双重影响。从积极影响看,倒逼企业加快产业升级、优化劳动关系,也为政府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创造了激励相容的条件。从消极影响看,劳动争议的数量、规模和处理难度增加,部分农民工可能因不适应产业升级要求而就业困难。面对农民工供给变动给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带来的契机和挑战,政府需要在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供给、加大农民工公共服务供给、加大企业劳动关系调整的制度供给和严格劳动执法等方面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从宏观视角来看,公共服务供给是在多元主体平等协商、合作互惠的网络中得以实现。从程序分工的微观视角来看,公共服务供给的过程实际上在多元主体内部乃至跨主体之间发生了多个环节的外包与转移、分工与协作,形成了诸多制度供给的"服务供应链"。在服务供应链中既包括服务规划者与生产者相分离而进行的初次分工,也包括服务生产者内部的再次分工。然而任何组织都只能在服务程序中的某些环节拥有优势,只有网链中的各组织在优势环节上展开合作,才能取得整体服务效益的最大化。为此,公共服务的供应链实现了从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的扩展,形成了纵横交错、紧密复杂的"网链化模式",对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变革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公众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需求持续增长,但既有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尚难以充分满足公众的需求。党和政府适时提出要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杭州市明确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边界,通过完善制度建设,搭建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的平台,与企业分工、协作,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并利用其优势,以“援通系统”作为信息平台和资源整合者,联合政府、服务商、社区、公众等共同构成了公共服务供给的协作网络。这一实践表明了私人部门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及其能动性,但其继续发展和推广仍需作出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