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频发并不断升级。美国经济低迷、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以及中美贸易不平衡,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根源。本文从中美贸易摩擦现状着手,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经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导致贸易摩擦的数量不断增加,领域和范围日益广泛,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已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是国际贸易摩擦的最大受害国。日益频繁的贸易摩擦已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问题。应对国际贸易摩擦,要在分析研究产生根源的基础上,对症下药,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中美贸易摩擦的最新形势,回顾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着重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结果显示,商品结构失衡、产业结构不匹配以及经济制度的差异等是诱因,经济不景气引起的贸易保护主义为贸易摩擦提供了重要背景,中国出口市场过于依赖美国增加了贸易摩擦发生的概率。在分析美国挑起贸易摩擦原因及其对中美和世界经济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利用并推动完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向价值链上游经济体寻求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技术创新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日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罗永光日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随着冷战的结束,政治对抗更多地变为经济纠纷,日美之间在贸易方面的矛盾也就变得更为突出。去年7月的七国首脑会议,贸易问题是主要问题之一。会上,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应确定各国经济增长的明确目标,对经...  相似文献   

5.
中印自由贸易区是中印两国经济相互依存、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建立对两国经济以及亚洲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国际地位提升、经济改革与开放政策的对接、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国际机制的推动等几方面看,两国建设自由贸易区是可行的。针对印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印频繁的贸易摩擦、市场准入机会不等以及利益分配不均等建立过程中的障碍问题,中国应努力争取印度早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积极解决两国贸易摩擦、充分阐释建立自由贸易区给两国人民带来的福利、在双边贸易谈判中掌握主动。  相似文献   

6.
该文在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历史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政治经济分析方法,对中美贸易20多年发展进程中的主要贸易摩擦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中美经贸的结构性差异是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主要根源;中美在经贸关系上相互依赖的非对称性决定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基本特点;贸易保护主义是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重要原因;反过来,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对外贸易决策也产生了重要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国际金融危机通过贸易、投资渠道对江苏开放型经济造成直接冲击。本文从进出口增长、商品结构、贸易方式、企业性质、出口市场、地区差异、贸易摩擦、外资结构、对外投资等方面全面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江苏开放型经济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出台外贸扶持政策、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海外人才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既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日益严峻的产业安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及产业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调整对我国产业安全形成新的冲击;低碳经济的发展使我国产业安全面临新的挑战。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以及美、欧等国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和国际化的步伐将会加快,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趋利避害,增强竞争能力,就必须重视产业安全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扩大内需和实现贸易平衡关键是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内需主导型经济是与出口导向型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具有经济自主发展、居民消费主导、大国发展战略、产业高度发达、高度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也有利于减少国际贸易摩擦和促进和谐世界建设,是确保中国发展战略目标实现、提高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加快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改善中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根本要求。为了有效地扩大内需和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必须实施平衡贸易战略,高度注重民生改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贸易摩擦增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将面对一个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发期。对于各种贸易摩擦的出现,我们要以平常心对待,同时要善于利用世贸组织规则赋予的权利,妥善有效地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 ̄8月份,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较快增长,呈现出“高出口、低进口”的势头。然而,诸如贸易摩擦、贸易壁垒、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也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了不利影响。进入2005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影响世界经济平稳增长的各种风险依然存在。2005年我国全年进出口贸易增长的态势很可能是出口仍保持高速增长,进口增长速度明显回落。  相似文献   

12.
多边贸易谈判进程举步维艰,使各国对双边自由贸易区谈判和建设更加重视。新近,区域和双边贸易安排也已成为中国促进贸易发展的新平台,中国正着力构建自身的自贸区世界版图。在区域自由化进程中,一方面中国积极开展与亚太国家的自贸区谈判;另一方面,中国并没有忽视与欧洲国家的经贸联系。2013年《中国-冰岛自贸区协定》、《中国-瑞士自贸区协定》相继签署。基于对上述自贸区协定的考察,不难发现中国自贸区建设正呈现出关注海外投资企业、注重协定实际效果、友好解决贸易摩擦、不断推进新领域的开放和合作等特征。中国在欧自由贸易区建设有助于保护中国的海外投资企业,深化与欧洲其他国家的贸易交往;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的话语权,防止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13.
本轮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是美国对华政策深度调整的结果,根源于中美关系框架内不同性质的力量发生实质演变。中美货物贸易逆差是全球价值链体系内东亚区域整合的必然结果,因而具有很强的不可逆特征。美国主动挑起贸易摩擦的时机选择体现了其战略考量。作为中美关系中重要的正面力量,经贸关系的“压舱石”作用在不断弱化,政治、安全等负面力量不断发酵并呈现出主导中美关系走向的态势。此次中美史诗级贸易摩擦是美国社会对华负面力量不断叠加并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文明的冲突”加剧了中美关系正负力量失衡并使天平逐渐向负面力量倾斜。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基于发展视角提出中国理性客观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战略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The outbreak of Sino-US trade friction is the result of the in-depth adjust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political attitude to China,originating from the essential changes in the internal power structure of Sino-US relations. The Sino-US merchandise trade deficit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industrial chains in East Asia under global value chain, hence with its strong irreversibility. The U.S. timing selection of starting the trade friction against China reflects its strategic thinking. As an important positive force, the role of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as “ballast stone” is weakening, while negative forces such as politics and national security are fermenting, and show a trend of dominating Sino-US relations. To some extent, the outbreak of the Sino-US trade friction is the result of the continuous superposition and accumulating of negative forces towards China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conflicts of civilization” aggravates the imbalanc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forces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Sino-US relation and makes the balance gradually incline to negative forces. Faced with the complexity and longevity of the Sino-US trade fric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and tactics to deal with Sino-US trade frictions rationally and objectivel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5.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中,兴起了许多区域性经济组织,构建了相应的区域经济贸易法律制度。同时以世界贸易组织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也在发展。区域经济贸易法律制度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是:区域经济贸易法律制度在符合WTO的GATT第4条及其谅解和GATS第5条的规定时,是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6.
四十年前,日元便开始踏上国际化的道路。当时的日本经济与今天中国经济所处的情况有几分相似。因此可以说研究日元国际化的模式对人民币国际化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基于此,对日本20世纪60-80年代的经济发展及日元国际化进程进行回顾,寻找日本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同处,从而找到日元与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相似处。对日元模式进行分析,从中得出对人民币国际化有益的启示,提出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李景峰 《外交评论》2004,(3):99-104
在“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的框架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正在加快,首先是中韩两国开始努力实现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目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韩两国推进经贸合作既有潜力又有机遇,已经为双方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提供了可靠保障;中韩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发展前景广阔,已经为双方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确立了现实依据。然而,中韩两国经贸合作中尚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应当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以便为双方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目标打开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8.
从《工会法》修正案谈我国工会的职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岚秋 《工会论坛》2002,8(1):12-13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将工会定义为代表工人利益的职业团体 ,而我国工会更多的带有政治团体的色彩。无论是从工会组织的宗旨上考察 ,还是从工会性质上分析 ,我国工会都应该主要定位于职工的职业团体 ,走职业化的道路。《工会法》修正案在这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但还不彻底。  相似文献   

19.
中非经贸关系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中国已经与53个非洲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在47个国家投资设立了480家企业,非洲已成为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但双方在产品档次和结构、收支状况、贸易平衡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抓住非洲经济复苏的契机,用心开拓市场,中非经贸关系必将有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面临市场化的巨大冲击和国际上工会全面转型的新形势,我国工会存在诸多不适应,已到了非转型不可的时候。我国工会转型的总体目标,是建设既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会,也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而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