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新国家干预主义热度:★★★观点与主张:"新国家干预主义"干预更为彻底,彻底地与市场原教旨主义和纯粹的自由市场主义诀别,反对自由放任,主张扩大政府机能,限制私人经济,由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并直接从事大量经济活动的那样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翻开孙中山的全集或选集时,便会发现他关于“开放主义”的论述,与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的主张十分相似。再阅读《邓小平文选》,又会觉得其中对外开放的话,有一些又好像是孙中山说的。这看起来有些巧合,因为目前还没有材料证明邓小平在设计改革开放的蓝图时,是否参...  相似文献   

3.
《公民导刊》2008,(5):44-45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殚精竭虑的一生。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 《天下为公——孙中山传》一书以近20万字和200多幅历史珍贵照片。记录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从1866年出生到1925年病逝于北京的完整生平。其中着重记述了孙中山先生自1895年第一次武装起义到1925年北上近三十年的革命生涯。  相似文献   

4.
郭云 《长白学刊》2000,2(2):75-77
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1905年10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其主张归纳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孙中山又不断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甚至赋予它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台声》1998,(3)
北京湖广会馆馆长许立仁、湖广会馆孙中山研究室主任黄宗汉应台湾有关方面邀请,赴台参加“孙中山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北京湖广会馆建于清嘉庆十二年,清末民初成为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黄兴、来教仁、梁启超等都在此发表过政治演说。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8至9月间先后五次在临湖广会馆,并于8月25日下午2时在此主持召开了国民党成立大会,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湖广会馆也因此成为中山先生革命活动的遗址。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10年的酝酿、施工,天桥投资开发公司投入3000万元资金修复的湖广会馆工程于…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广东省中山市(原名香山县),原本是珠江三角洲上的一座普通县城.一九七九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充分利用其毗邻港澳和华侨众多的有利条件,全力以赴发展各项建设事业,这座不大的城市已一跃而成为以高速度发展经济而闻名全国的"广东四小虎"之一.一九八七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已达三十八亿元(一九八○年是九点三亿元,年均递增百分之二十五),人均收入一千七百元(这在全国其他各地还是少有的).一九八八年初,经国务院批准,中山市的行政地位已由县级市上升为省辖市,拥有人口一百零九万.  相似文献   

7.
1924年,孙中山在与宋庆龄合著的《建国大纲》中说:“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设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80年前,中山先生正式提出“京唐大港”、“泛亚铁路”、“三峡大坝”、“重修运河”四大主张,气吞山河,石破天惊。1925年,中山先生北上议和,因肝癌不治不幸逝世,抱撼终身。80年后,先生宏大的经济主张与政治抱负,正由中国共产党人一步一步实现着。  相似文献   

8.
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孙中山先生“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碎,死而后已”,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1961年,董必武同志在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海外华侨是辛亥革命的强有力的支持者”,海外华侨“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不仅从经济上给予帮助,而且积极参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差不多三分之一是华侨。他们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是全体爱国华侨的光荣”。在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之际,我们又一次学习与领会老一辈无  相似文献   

9.
杨军 《政协天地》2010,(7):54-55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两人都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在孙中山先生从事推翻满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的革命历程中,曾受到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孙中山先生曾高度评价:“华侨是革命之母”,这里就包括当时侨居在新加坡的陈嘉庚。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的台湾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水宝 《两岸关系》2006,(12):25-25
今年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回顾孙中山先生40年的革命生涯,他一直都在为祖国的统一而奔波,台湾始终萦系在他的心中。1894年,孙中山先生上书李鸿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被拒后,于11月24日到檀香山创建了革命团体兴中会。甲午战争失败后,腐败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相似文献   

11.
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强调争取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特别是争取与中国为邻的俄罗斯等国家政府和人民援助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5月5日,他发表就职演说,说:对国内天然资源的开发则 “抱开放门户主义,欢迎外国之资本及技术”到中国投资,办各项建设事业。 12月23日,孙中山与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共产国际委员荷兰人马林在桂林会谈。马林提出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创立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孙中山心响往之,于是,国共合作,创办军校的思想萌芽,联俄、联共的思想从此产生。(…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一生的革命活动中,对使用、选拔人才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意见,并亲自实践,为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做出了贡献。孙中山先生的人才思想丰富,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一、重视人才 孙中山先生从理论上阐明了兴学校、育人才在建设富强国家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发展教育、培  相似文献   

13.
黎惠东 《黄埔》2009,(4):44-46
中国第一家革命博物馆是1926年由黄埔军校创办的“革命博览室”,它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黄埔军校于1926年11月开始筹建,目的在于纪念黄埔军校总理孙中山先生,主要展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事迹。它位于广州黄埔岛黄埔军校校本部西侧的一座现在被群众习惯称之为“中山故居”,黄埔军校时期被学校师生称之为“孙总理纪念室”的两层小洋楼内。  相似文献   

14.
《春秋》2016,(1)
正201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本刊将陆续刊发纪念文章。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提供有关追忆孙中山先生从事政治、军事、外交及其它社会活动的亲历亲闻稿件,以及缅怀孙中山先生革命精神的纪念稿件。来稿请发本刊邮箱:chunqiusdzx@126.com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4,(10):F0002-F0002
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规划了一个南方大港的方案。而今,方案中的防城港已成为我国沿海亿吨级的主枢纽港。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纳入国家战略,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三区”建设的推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因港而兴的防城港市正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西方经济思潮中,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是最主要的两大流派。两大流派的划分和对立贯穿着西方经济学的全部历史。国家干预主义以宏观经济学为理论依据,主张削弱私人经济活动范围,依靠国家干预避免市场机制的缺陷。国家干预主义可追溯到16、17世纪的法国重商主义,现代则以凯恩斯主义及其继承者新古典综合派为首要代表。经济自由主义则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主张最大限度地利用商品市场的机制和竞争力量,反对国家过多于预经济。经济自由主义可追溯到18世纪英国的亚当·斯密。现代则以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大人物对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形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杰出的贡献。本文试图对三位伟人的西部大开发思想作一初步探索。孙中山先生的西部大开发思想 1919年,孙中山写成《实业计划——建国方略·物质建设》,在这个计划中,孙中山的西部开发思想体现出以下特点: 创造性。孙先生本着“使大多数人享大福”之宗旨,坚决主张将千年以来封建王朝“取东南以养西北”的传统政策,改为力促西部地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方针,亦即将历代封建王朝单纯从“分配”领域内寻求解决办法的作法改为从“生产”领域内寻找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开拓者,是20世纪领导中国历史前进的三大伟人之一。他在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争取实现民族富强、民主、文明的实践中,积极主张开发西部地区,并制订了实现当时条件下的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学习和研究孙中山西部开发的思想,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实施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孙中山开发西部设想的提出  “振兴中华”是孙中山毕生奋斗的目标。早在1894年6月,甲午战争爆发之前,他就上书…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的经济伦理思想,是其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关论述虽然零散,却不稀少,只是此前我们缺于爬梳与辑佚。迄今仍鲜见有关其经济伦理思想的专论,这使对孙中山的研究留下了令人遗憾的空白。本文对孙中山在生产总过程的有关主张进行述评:在生产领域,剖析孙中山在生产资料分配、生产目的和生产手段上的伦理观念;在分配领域,探讨孙中山主张的分配原则及其伦理价值;在交换领域,概括和分析孙中山提出的三个交换原则的伦理内涵;在消费领域,探讨孙中山主张的消费原则的伦理意义。本文力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探究孙中山经济主张的伦理动因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关于开发大西北的经济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他亲手起草的第一部中国经济建设专著《实业计划》中,提出了“开发大西北作为中国经济全面发展之基地“的经济方略。何谓“开发“?“开发“的意义何在?孙中山深入浅出地说:开发犹如“货弃异地,犹如珍宝在铁柜,若无钥匙,终亦死藏而已。广东俗语有所谓‘失匙夹万’者(夹万即铁柜之类),中国之贫,正坐此病。倘能用其聪明智识,从事开发,则吾人自身之幸福与子孙之幸福实夫涯矣。“而中国西部“包括西藏、青海、新疆之一部,与甘肃、四川、云南等地方,……皆有最富之农产,最美之牧场。但此伟大之境域,外国多有未知者。“如何利用和开发这一片宝藏,就是孙中山开发大西北经济方略的核心。孙中山考虑到中国大西北的地理、交通、经济等方面的特定状况,主张开发大西北应该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第一,孙中山认为,开发大西北最重要的是建设铁路。他说“苟无铁道,转运无术,而工商皆废,复何实业之可图?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