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第一次看到《共产党员》大约是在10岁的时候。那是到邻居家玩时,见到他家有一本《共产党员》杂志,那个时候课外书很少,于是就好奇地翻看起来,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里面刊载的红军长征的故事。回到家后,我问爸爸:咱家怎么没有《共产党员》杂志呢?爸爸说:邻居家  相似文献   

2.
指路明灯     
今年7月1日,我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作为一名在19岁就被党接纳的高中生,我激动不已。此时此刻,突然有四个亲切的大字跃入我的脑海——“共产党员”。是的,是《共产党员》一步步引导我追求真理,把我领进了党的大门。 我爸爸、妈妈都是老党员,《共产党员》杂志是我们家的常备“精神食粮”。小时候,爸爸、妈妈常把每期《共产党员》杂志用细绳串起来,挂在玻璃隔窗上。那时我总愿意翘首仰望她,觉得她是那么的神圣。“共产党员”是我最早认识的几个字。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我学唱的第一首歌曲,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时候,我对党还没有意识,也不知道党是什么。我只记得跟在上了学的堂哥身后大声学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记得跑了调的歌声被我一遍又一遍地灌输到村庄的角角落落;只记得妈妈每次听到我唱这首歌,都不厌其烦而又自豪地教导我们兄妹:“咱们家,你们的爸爸是共产党员、伯父是共产党员,你们长大了也要争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4.
记得刚刚上学的时候,老师就教我们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唱得很响亮,但并不懂它的意思。我知道爸爸是共产党员,他勤劳朴实,每天下班把学生的作业拿回家认真地批改、我在心里默想:嗯,共产党员就是这样的,希望自己长大后像爸爸一样。  相似文献   

5.
结缘     
那是1995年12月的一天,车间杜书记在一次学习会上号召大家订阅《共产党员》杂志。我立刻忐忑不安地问道:“不是党员的也可以订阅吗?”杜书记回答:“不但可以,而且热烈欢迎。”说句实在话,我一直认为《共产党员》是党内发行的,只有共产党员才有资格订阅呢。每当有人拿着《共产党员》从我面前走过时,我就从心里羡慕他(她)。我想:他(她)一定是一名共产党员。因此,听了杜书记的话后,我便毫不犹豫地订阅了一份《共产党员》。就这样,我与《共产党员》相识了。 如果说当初订阅《共产党员》是为了响应号召的话,那么现在我却是从心里喜欢上她了。刚开始拿到《共产党员》的时候,我只是盲目地随便看看,可是这一看不要紧,我是越看越爱看,于是便认真地学了起来。通  相似文献   

6.
在《共产党员》杂志即将迎来50岁生日的时刻,我作为从1953年就开始给她投稿的通讯员,心中实在抑制不住对《共产党员》崇敬、感激之情。是《共产党员》那些素不相识的编辑们多年用辛勤的汗水、坦荡无私的胸怀和孜孜不倦的教诲,使我由一个不懂写作的农村干部,最终步入了众人敬慕的新闻队伍。 那是1953年,我在黑龙江省方正县四区做共青团干部的时候,区委书记李芳林给我一本《共产党员》杂志。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里边的人和事像磁石般地吸引着我。我在爱不释手的反复阅读中,萌生了给她写稿的念头。于是,我在老房东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稿子写出来了。但在邮稿时却犯了寻思,编辑同志能搭理我吗?最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我看《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在不断创新从事政工工作30多年来,《共产党员》杂志始终伴我成长,伴我进步,伴我为党的事业努力工作。我觉得,《共产党员》杂志最大的特色是创新,创新使《共产党员》杂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共产党员》杂志自去年改版后,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编辑工作创新,刊物活力增强。如今年第4期刊发的《整治商业贿赂:板子还得打在“权”上》,第5期《唱响“八荣八耻”》中的“荣辱榜”,第6期《书记面对面》等等,都很新颖、有创意,深受广大党员群众的好评,极大地促进了我们的工作。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国第十九冶…  相似文献   

8.
如今我已经步入知命之年。倘老爸还活着已是95岁的耄耋老人了。60年代中期,我十几岁的时候,老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手里总是攥着一本书,那就是《共产党员》。那时我小学四年级,有时在老爸忙别的事儿时,我也拿起爸爸的《共产党员》翻看。乍看时,就是看看热闹。久之,便被书中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形象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9.
我是个青年党员,虽说党龄不长,不过,与《共产党员》杂志可算得上是老朋友了。实实在在讲,我们已经打了七八年的交道。记得在1988年,我正忙着考大学。那时,爸爸怕我学习太累,便给了我几本他订的《共产党员》杂志让我翻翻看看,轻松轻松。说实在的,当时我只是随便看看,没想到这一看可好,便再也没有放下。  相似文献   

10.
我庆幸没有 擦肩而过。一个 非常偶然的机会, 我与《共产党员》杂 志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时候,我从农村高中毕业后到城里的大姑家帮忙做家务。忙完家务,闲暇时间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有一天,大姑拿着一本《共产党员》杂志对我说:别总看电视,给你推荐一本杂志看看。我不是党员,对党刊没什么兴趣,但我还是有心无心地翻起来。没想到《共产党员》办得那么好,那么有意思。我被一个个“真情故事”感染,被一个个“先锋战士” 的事迹打动,也被一个个“漫画·幽默” 吸引。我大姑是个退休的老党员,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     
还不如普通群众呢,入党有啥劲?诸如此类的说法,让我开始怀疑起我看《共产党员》自己追求的方向。正当我困惑不已的时候,飘着棚户区改造不容马虎墨香的2006年第1期《共产党员》杂志到了我的手里。翻到“馨雨信看了贵刊2005年第12期《别箱”栏目中苗丽的来信,我大喜过了,棚户区》  相似文献   

12.
在部队琳琅满目的荣誉室,有不少是烈士吉兴林任连长时的学习材料。其中,有两本辽宁《共产党员》杂志,一本封面上写着“吉兴林阅”,另一本写着“吉兴林”的字样。陆荣华含泪告诉女儿云云,前一本是妈妈写的,后一本是爸爸写的,那是1982年妈妈来部队时的事儿,当时爸爸还谦虚地说妈妈的字写得比他好……云云一本一本地抚摸着有着爸爸名字的杂志,最后对妈妈说:“让我抱抱爸爸吧……” 妈妈一边流泪一边说:“你就抱抱吧!” 云云紧紧把爸爸的杂志抱在胸前,就像抱着亲爱的爸爸,久久不愿松手。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百强报刊”推荐活动,《当代贵州》杂志作为贵州媒体中唯一入选者跻身其中。据了解,全国有9家党刊入围“百强报刊”:《党建研究》、《党的文献》、《中共党史研究》、《党员文摘》、《共产党员》、《党的生活》、《新湘评论》、《南方》、《当代贵州》。  相似文献   

14.
亲爱的读者,当您看到第9期《共产党员》杂志的时候,您会发现与以往和现在的《共产党员》杂志相比,无论是从封面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有了全新的变化。是的,这是2007年《共产党员》杂志由月刊改为半月刊拟办的下半月版的模式,借用第9期推出来以求教于广大读者。那么,《共产党员》杂志2007年为何要改半月刊,下半月版为什么要改成现在这个样子,上半月版2007年将有哪些内容,改版后的《共产党员》如何订阅?下面将向您详细说明。《共产党员》是全国著名的品牌期刊之一,创刊已经58年,近年来发行量一直保持在一百万份以上,先后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  相似文献   

15.
正我是一名有21年党龄的党员,在办公桌上始终放着《共产党员》杂志,学习阅读《共产党员》成为我工作生活中的一件无法替代的乐事。我清晰地记得,看到的第一本《共产党员》杂志是1991年在东沟县工商局大东工商所,老所长王长宽每到所支部学习会时,都会从当月的《共产党员》杂志上选出一篇上级文件或典型经验,领着所里的党员干部学习,那时我还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当1996年我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后,支部给我定期发放《共产党员》,我如  相似文献   

16.
10月10日上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开幕,上午会议结束后,代表们陆续走出会场。鞍山党代表冯志国随着人群走出来,记者正要上前打招呼,冯志国一眼认出了记者:“我记得你小李,你是《共产党员》杂志的记者!我们鞍山交警都爱看这本杂志。”  相似文献   

17.
我至今记得,高一时,有一次不小心碰翻了桌上墨水瓶,看着被墨水染黑的作业本封面,我随手找了个杂志封皮粘到了上面。第二天,老师发作业时拿出一本《共产党员》杂志,大声问:"这是谁的作业本?怎么粘上了《共产党员》的封皮?  相似文献   

18.
正初识《共产党员》是在1998年,当时我刚刚由一名民办教师回到家乡——新民市姚堡乡中腰堡村担任党支部书记。角色的转换、陌生的工作,使我迫切需要一些可以学习、借鉴的工作经验。一天,我在姚堡乡组织办看到了一本《共产党员》杂志,拿起来一翻,杂志上刊登的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特别是众多来自基层一线的党建经验,让我这个基层党务工作的"新兵"眼前一亮,就好像找到了"航行坐标"。在征得同意后,我把几期《共产党员》带回了家,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员》杂志,一个恒久不衰的“品牌”,具有令我着迷的魅力。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20 多年来,《共产党员》的“品牌”效应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使我矢志不渝,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20.
正欣闻《共产党员》杂志创刊70周年,我发自心底地祝贺,愿《共产党员》杂志越办越好!我常被感动,尤其是在做某件好事的过程中,在成功帮扶困难群众后,在看到大家幸福快乐笑容的一瞬间,还有就是在阅读《共产党员》刊登的许多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时。我小时候,媒体不像现在这么多,那时记忆最深的就是《共产党员》杂志,那是我父亲经常阅读的杂志,也是他的"最爱",因为能成为共产党员并阅读党报党刊,足以让他骄傲一生。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