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对人工智能艺术的概念进行阐述,世界不同研究学者对其理解不同,赋有不同的意义。介绍了日本人工智能艺术的发展现状。人工智能艺术是人工智能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包括虚拟现实艺术、机器人、大数据等。日本人工智能艺术在世界的发展是领先的。通过对日本人工智能艺术的一些主要案例进行阐述,对日本人工智能艺术服务于社会不同领域进行探究,日本人工智能艺术的发展与社会服务应用的成功案例值得学习与反思,对目前中国人工智能艺术发展具有启示意义,日本人工智能艺术的社会服务探究对世界对中国人工智能艺术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由于政府投入的不足,公共艺术文化活动常常在资金、场所、设施等方面面临诸多困境。日本企业mecenat协议会将致力于公共艺术文化的企业界人士组织起来,通过捐赠等方面,有力地支持了日本公共艺术文化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了经济与文化的有效融合。其组织形态、运营模式对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公共艺术文化赞助机制的形成都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日本动漫的文化特征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动漫在日本已经形成了一种动漫文化和动漫产业。透过日本动漫中的一些经典作品,人们可以发现日本动漫具有典型的自然主义特性和传神性,实现了固有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有机融合以及艺术生产向文化工业的转变。这些对中国动漫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装饰艺术对欧洲文化的影响在十六世纪之前一般只是间接的……伽玛环非航行的成功建立了欧洲与远东的直接联系,首先是中国,是次是日本的影响迅速增长、到了十七世纪,这一影响强大到几乎主宰了欧洲的装饰艺术。”伽纳这段有关中国对欧  相似文献   

5.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原因.在吸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亚洲的历史事实出发去研究亚洲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与形成,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会泽安在《新论》中对世界形势的分析主要来自他对西洋列强的军事威胁的认识.对海防问题的思考与以"祭政一致"为主要特点的"国体"论构成了《新论》的核心内容.《新论》作为一份思想文本,对明治维新以及近代日本国家的走向产生了影响,为日本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重读《新论》有助于我们历史地考察日本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起源.  相似文献   

6.
对于欣欣向荣又充满着传奇的中国当代艺术界来说,方巍并不陌生,只不过他更多地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艺术商人或艺术圈儿的朋友,作为一名"艺术家"的经历却鲜为人知。故事的缩略版是,在上海学习艺术后,方巍前往日本继续追寻自己的绘画理想;不过  相似文献   

7.
朴正雄 《当代韩国》2011,(2):95-103
道教不但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和主流,也是东亚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之一。亚洲国家中除了中国以外,受道教影响最大的要数韩国和日本。在韩国,对于道教的研究并不十分火热。所幸这几年随着韩国研究道家的学者越来越多,更多的研究成果被公之于世。我们为了更好地理解韩国的道教,应该从韩国道教的起源开始,并且不局限于韩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更要走向国际,特别是与中国学者共同努力研究韩国的道教。  相似文献   

8.
日本传统文化不仅揭示了日本的历史变迁、社会风貌与生活艺术,更渗透着日本人的思想体系与价值观念。"和"是日本社会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它根植于日本传统文化,是贯穿于日本传统文化的主旋律。纵观日本传统文化,追求和谐的理念与境界不断缔造着"和"之韵与美,更构建着日本人的和谐观。  相似文献   

9.
蔡曾  耿曙 《港澳研究》2021,(1):83-93,96
日本的香港研究历史悠久,近年来发展迅速。与中国内地、香港特区自身以及英美等西方国家的香港研究相比,日本的香港研究自有其特色。为便于学界对此有更多的了解,就研究主题与发表时序,逐一介绍近年日本对港研究的著作。由于日本香港研究触及香港社会的诸多议题,题材相对丰富,所以更适合就政治发展、社会经济、法律法规、文化艺术等视角逐一进行考察及综述。与此同时,也不可讳言,日本的香港研究存在种种不足,包括其对于内地与香港关系的偏见、研究取材的狭隘以及研究方法的滞后等等。从这个角度看,日本香港研究的成果值得国内学界关注,其局限也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0.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 ,著名的朝鲜民族舞蹈家崔承喜重新成为当代朝鲜和韩国的焦点人物。本世纪初 ,崔承喜这一平凡的名字 ,曾一度为朝鲜半岛、中国、日本等亚洲各国乃至全世界人民所熟知 ,她那精湛的舞蹈艺术 ,征服了世界各国舞蹈爱好者的心。像崔承喜这样汲取东方乃至世界舞蹈艺术精华 ,创立起科学、系统、崭新的民族舞蹈艺术体系的天才艺术家 ,在世界舞蹈艺术发展史上实属罕见。她借鉴和汲取其他国家宝贵的舞蹈艺术成果 ,将其付诸于本国的舞蹈艺术实践 ,并将实践的成果积极推广到其他国家。同时 ,她将西方的舞蹈艺术精华与东方舞蹈艺术以…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日本南海政策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对南海问题影响较大的区域外大国,南海问题的发展趋势与日本的介入紧密相关.为了攫取地缘利益,2011年日本积极展开穿梭外交,插手南沙争端,想方设法拉拢有关争端国家与中国对抗.其目的是使南海问题久拖不决,在限制中国的同时扩大日本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但是受中日、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影响,日本在介入南海争端之时也不会轻易开罪中国.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东方绘画艺术在西方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东方热”兴起的同时,流传于中国和日本的“吴道子入画”故事也在欧洲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在现代美学的阐释框架下,“吴道子入画”成为重新审视艺术审美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象征,由一则浪漫化的艺术故事演变为一个带有现代美学特征的中国母题。欧洲艺术史学者对“吴道子入画”故事内涵的重新建构也启发了文学家。酷爱绘画艺术的作家黑塞在《我的传略》中将这一故事与“人的心灵发展史”结合起来,描摹了西方现代生活中人与社会之间扭曲的主客关系,对理性权威与西方现代文明提出了怀疑和否定。“入画”作为与现代文明相对的审美象征被赋予拯救功能,推动黑塞笔下的主人公进入“精神的第三境界”,在艺术世界中达到了主客统一的超脱化境。  相似文献   

13.
余白 《当代韩国》2003,(3):68-71
进入20世纪90年代,著名的朝鲜民族舞蹈家崔承喜重新成为当代朝鲜和韩国的焦点人物.本世纪初,崔承喜这一平凡的名字,曾一度为朝鲜半岛、中国、日本等亚洲各国乃至全世界人民所熟知,她那精湛的舞蹈艺术,征服了世界各国舞蹈爱好者的心.像崔承喜这样汲取东方乃至世界舞蹈艺术精华,创立起科学、系统、崭新的民族舞蹈艺术体系的天才艺术家,在世界舞蹈艺术发展史上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14.
日本吸收中国文化养分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核心"礼"的内容也随着文化交流浪潮大量涌入日本。文章通过探讨日本传统礼仪中中国经典礼仪思想及礼仪行为的吸收情况,考察中国对日本传统礼仪的影响作用。首先探讨日本吸收中国礼仪文化的历史轨迹,以期明确中国对日本传统礼仪产生影响的宏观历程,进而使用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考察经典礼仪书中日本吸收中国礼仪思想和礼仪行为两个方面的论证加以论述,得出了日本传统礼仪在礼仪源流、礼仪理论、礼仪实践三个方面均受中华礼仪深刻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工作取得长足的发展,作为素质教育中有机组成部分的艺术教育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尽管如此,艺术教育在我国仍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小学艺术教育,目前这一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在此方面,日本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日本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日本的小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的教育目的是适应儿童的心身发展,实施初等普通教育。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的,日本的《学校教育法》规定了小学阶段的8个方面的教育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于能使生活明朗快活、丰富充…  相似文献   

16.
朝鲜半岛是日本的近邻,自古以来就是联系亚洲大陆文化与日本文化的"通道"和"中轴","中国文化通过韩半岛传播到日本","在现代史上,吸收西欧文化发展起来的日本又通过韩半岛传播到中国"①二战结束以后,在日本的主导下,日韩双方就正常关系化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7.
重言与无语     
程静 《法国研究》2010,(3):96-98
老子《道德经》中的世界起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令人耳熟能详,《圣经·创世纪》里描述的上帝创造世界也是家喻户晓。作为创世思想起源,这两个文本无疑蕴含着中国与西方两种文化思维模式的最初原型。我们从这二者之中发掘出大致相同的创世模式。但同时也注意到,在创世过程中,西方"重言"而中国"无语"。对这一差异,本文紧贴《道德经》与《圣经》文本,着重从文学与哲学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以终身雇佣制为代表的劳务管理制度一直被认为是日本式经营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同时也是日本式企业劳资关系赖以存在的基础之一。在战后的经济发展中 ,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工会形成了日本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独特的经营模式 ,即日本式经营的核心内容 ,为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日本式经营的定型是经济高速增长期以后的事 ,但其起源却很早。 5 0年代 ,阿贝格伦在分析日本企业特征时 ,就曾经使用“终身参与”的概念。在 70年代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调查团对日本进行了实地考察 ,由此确定了日本企业的三大基本…  相似文献   

19.
中亚各国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以来,随着官方交往水平的提高,其伙伴关系稳步发展。1997年,"新丝路外交"这一概念总结了日本的中亚政策。21世纪伊始,新的地区伙伴开始受到中亚的欢迎。20多年间,日本与中亚的合作突出了几个特别的领域,即教育、区域经济发展、政治改革以及能源资源,其多边外交关系提升到了建立"中亚+日本"的对话机制。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反映了中国领导人对中亚政策的重要体现,反映了中国的中亚战略。日本的中亚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关系的发展造成一些影响,但是不能看作遏制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关系的政策,应从中获得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刘迪 《新民周刊》2012,(3):23-23
与中国学生相比,日本学生对读研十分慎重。"没有中国学生,整个日本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就难以为继。"早稻田大学一位教授如是说。事实也的确如此,中国学生,现已成为日本各大学研究生院中最大的主顾。不论东京还是偏远地区大学,来自中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