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灵寿县灵寿镇南托村拥有土地1650亩,村民1769人,人均年收入3000元。近年来,该村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村党支部、村委会多方筹集资金为村民打井两眼,  相似文献   

2.
赵智江 《实践》2009,(Z1):40-40
正镶白旗以建设"产业富村、科技兴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的新农村格局为目标,从2007年始,结合各苏木镇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民传统种养习惯等情况,整合资源,因势利导,实施了"一村一品"工程。  相似文献   

3.
2006年以来,贵州在全省选取了103个行政村作为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风文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各个试点村工作的着力点之一。按照《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实施意见》(黔农领[2006]1号文件)提出的农民素质有新提高、农村文明有新进步的总体目标,各个试点村不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总结了一些经验。回顾五年来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在乡风文明建设上取得的成绩、发现存在的不足,对于下一步我省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明 《先锋队》2013,(34):34-37
一个人均耕地仅1.7亩的农业村,一个农民年收入2000余元的贫困村,一个垃圾包围的"上访村",一个永济市排名末尾的落后村,一个运城市帮建升级的重点村,在新一届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产业突出、巷道整齐、环境优美、村风文明、人居和谐的永济市新农村建设明星村、"一村一品"示范村、山西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村党支部坚持服务群众、服务产业、服务发展,使全村农民  相似文献   

5.
五里村地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市城郊,因距城区仅"五里"而得名.该村辖11个组、432户、1142人,有党员37人.近年来,该村按照"果菜兴村、旅游活村、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依靠科技进步,进行结构调整,奏响了一曲科技兴农之歌.2002年,该村实现农业总产值551万元,其中果菜产值3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50元,全村有线电视人户率达100%,电话入户率达30%以上.该村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千佳村"、"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南充市小康示范村"等多种荣誉称号,率先成为阆中市科技示范村和现代生态农业示范村.  相似文献   

6.
刘国 《理论与当代》2006,(10):42-43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基本需要,突出表现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着“三农”建设工作开展,也严重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加。近年来,由于宏观政策的影响,部分水利设施和道路建设等工程资金无法到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仍然不够大,整体发展受影响。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372元,占贵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3%,占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2.8%,只有上海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4%。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乡镇不到3500元、最少的只有2000元,全县81%以…  相似文献   

7.
《实践》2008,(Z1)
讨思浩村地处大青山脚下,南依呼包高速公路,青山大道横穿该村境内,全村总人口2538人,970户,耕地面积8000亩,人均水浇地2亩,有机电井15眼,奶牛726头,挤奶站3个,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畜牧业为支柱产业正在发展的村庄,全村党员总数63名。2006年被市政府列入新农村建设重点村,2007年又被自治区列入创建"北疆文明大通道"生态文明试点村。  相似文献   

8.
蠡县杨西村     
杨西村现有人口2075人,人均1.25亩耕地。共440户,党员71名。近年来,该村着力进行文明生态建设,已将村中大小街道全部硬化;全村机井采用地下电缆通电,平均20亩耕地一眼井,共88眼。为更好地搞好党支部基层建设,该村党支部下大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搞好文明生态村与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向现代化农村迈进,使村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9.
正天山村位于务川自治县分水镇东南部,是该县优质烤烟基地之一,虽然有主导产业支撑,但因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全市34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去年以来,该村重点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这块"短板",脱贫攻坚取得了突破。引来活水润天山。天山村历来缺水,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因为缺水,全村近一半的农户人畜饮水得不到保障,村里只能选择烤烟这种耐旱的  相似文献   

10.
地处酒泉市南郊的西峰乡苜场沟村,有8个村民小组,435户,1550人,2027亩耕地,是西峰乡经济发展较快的村之一.十几年来,村党支部一班人在引导农民向小康和富裕型小康目标迈进的同时,把服务群众,增强实效性作为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农村发生巨大变革和农民思想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仍然有所做为,并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使该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获得双丰收.至1999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突破17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40元,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和省、地授予"科技推广示范村"和"全区50强村"称号,村党支部也被省、地、市评为"红旗党支部"、"先进党支部".  相似文献   

11.
大关县天农蔬菜产销协会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肉禽蔬菜基地的目标,走出了一条“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2007年,全县蔬菜产量6.02万吨,产值5600万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2元。全县主要实施冬季农业开发的5个乡镇共19个村160余个村民小组,1.8万农户7.4万人,人均增收7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2.
温江县天府镇铁篱村党支部书记蒋熙华,带领群众走"蔬菜兴村"的路子,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蔬菜书记".该村蔬菜种植面积780多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3600元.  相似文献   

13.
正筠连县筠连镇五丰村是典型的山区旱山村,2008年以前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3700元。近年来,五丰村党支部立足村情,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充分发挥"四个效应",2015年该村农民纯收入达到138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川南肉牛第一村"。发挥支部"引领效应",破解"路子怎么走"出门就是馒头山,地瘦缺水没有田。2008年换届选举后,面对贫瘠的土地,没有主导产业、群众对发展没有信心的状况,村党支部一班人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  相似文献   

14.
驻潞西市中山乡小水井村村建工作队,结合当地优势创建绿色经济示范基地,为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水井村是德宏州"九五"州级扶贫攻坚乡——中山乡的五个贫困村之一,整个行政村辖11个社,拥有耕地3843亩。1999年末全村人均纯收入580元,人均有粮269公斤,脱贫任务十分艰巨。德宏州和潞西市村建工作队进入该村后,通过与村党支部共同调查研究,决定根据山多田少和  相似文献   

15.
《先锋队》2012,(25):33
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临猗县科技局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深入到包点帮扶村角杯乡姚卓村,开展了送科技送文化下乡帮扶活动。角杯乡姚卓村是科技局的包点帮扶村,该村位处黄河沿岸,是一个典型的"三边(省边、县边、乡边)村",区域优势不明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村,是宝地;爱国家,爱集体;务正业,谋生计;环境美,有秩序……"这是灯塔市一个小村庄几句村民耳熟能详的村规民约。2014年,这个村被评为辽宁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这就是坐落在"小小线"公路旁的灯塔市古城街道邵二台村。这个拥有1210口人、48名党员、2300亩耕地的普通村落,人均纯收入达1.4万元,是灯塔市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模范村。该村的村干部  相似文献   

17.
凉水村,林城贵阳北部的一个小山村,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410户、1610人.1 99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860元,村集体账本上也只有0.24元.而到2004年,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60元,村集体经济积累86万元,成为"亿元村"、"小康村"、"党建先进村".短短十余年能取得如此进步,是凉水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因地制宜、苦干实干、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我深知成绩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18.
<正>潼川镇解放村是三台县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试验田"。2010年起,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该村闯出了一条集观光旅游、生态农业、商贸服务为一体的致富之路,将一个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的幸福新村、和谐新村,2013年被网友评为绵阳"十大最美乡村"。2010年村党组织换届,我们鼓励在外闯荡多年的刘世伟参与村党支部书记竞选。刘世伟响亮提出了"修建出村水泥路、解决用水问题、带领村民致富"三个目标。在前两条承诺迅速兑现后,为  相似文献   

19.
南江县城西郊的黄金村,1997年前,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200元,是全县有名的"穷村".近几年来,该村党支部按照"五个好"要求,带领党员、干部和群众走出了一条富村裕民的"黄金路".2001年3月,温家宝副总理视察这个村时,充分肯定:黄金村人均三分地可以达到2400多元的纯收入,靠的就是调整结构.村里的发展,贯穿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这两句话.  相似文献   

20.
青川县沙州镇借助省第十次党代会的"东风",紧紧依靠和带领全镇人民,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突出项目、壮大产业、加快发展"的工作主基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态兴镇、艰苦奋斗、富民强镇"的理念,深入推进生态产品基地镇、生态旅游强镇、生态文明示范镇建设,朝着青川东部人与自然和谐的山水生态旅游型集镇的目标迈进。坚持"完善基础设施"与"实现富民强镇"相结合在新形势下,沙州镇将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对搞好村道修筑硬化、夯实水利基础设施、实施蓄水工程项目等民生工程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集镇单位、学校、卫生院、村级活动室、村级卫生站、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