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赌博风气蔓延,赌博犯罪活动猖獗,其中部分地区甚至滋生出专门组织赌博放贷的职业团伙,他们为了谋取暴利,向参赌人员放贷,或者组织他人参与赌博并向其发放高利贷,败坏了社会善良风气,扰乱了社会金融秩序,并诱发非法拘禁、故意伤害等多种违法犯罪活动,严重破坏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震惊全省的河南周口“二·二二”公安干警故意伤害,非法拘禁致人死亡案,日前已经审判终结。犯罪分子李忠、郭楠、王东、柴富军、赵胜利、张兵六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其中一人被判死缓,一人被判无期徒刑,三人被判十年  相似文献   

3.
非法拘禁案的类型与查处烟台市牟平区人民检察院法纪科非法拘禁是指违反法律规定,以拘禁或者其他强制方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随着形势的发展,非法拘禁犯罪已由过去的以婚姻、宗族纠纷引发的报复型为主,转向以人质索债型和基层保卫人员随意拘禁他人型为主。据统计...  相似文献   

4.
《政法学刊》2016,(5):50-56
目前对传销行为应如何适用罪名学者观点不一。传销可分为经营型传销和诈财型传销,并应区别对待。对未经审批取得直销经营许可证便从事经营型传销活动的,根据其情节,可追究其非法经营罪的刑事责任;而持牌企业及个人的经营型传销行为,则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无需入罪;对诈财型传销活动,则应按其具体情节和事实,选择适用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诈骗罪、集资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来处理,而其中如有非法拘禁、故意伤害等行为的,应按数罪并罚处理。  相似文献   

5.
郑敏 《中国检察官》2014,(22):14-15
本文案例启示: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强制措施针对的是人,不是罪行,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逃跑后又投案的,既违反取保候审的规定,也不符合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的自首成立条件,不能认定为自首。[基本案情]2011年10月10日,孙某某伙同刘某某等人受雇在宁波市B区故意伤害徐某致其轻伤,同日,B区警方对该案立案。同年12月2日,孙某某又伙同刘某某等人在宁波市Y区非法拘禁邱某。次日,Y区警方对孙某某等人非法拘禁邱某一案立案。  相似文献   

6.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然而,记者在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城北乡岗胡村采访时却发现.这个多年来从没有向群众公开过账目的行政村,非法拘禁村民成了家常便饭。为了搞创收,村干部不但非法拘禁本村群众,甚至连他们在其他村的亲戚也不放过。城北乡陈圩村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退伍军人陈学芳老人,被岗胡村干部非法拘禁长达100多个小时后,才被其女儿拿钱赎回……村干部不但非法拘禁村民,要求他们的家人拿钱赎人,还得缴纳每天100元的看管费。法律专家指出:岗胡村干部的做法,已涉嫌非法拘禁、勒索和贪污。  相似文献   

7.
“狼狗队”涉嫌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非法持有枪支、非法拘禁等六宗罪,成员是40多名男青年,统一手戴白色手套,持刀、铁管等工具,在乐清一带持刀砍人捣店。遭受“狼狗队”迫害的虹桥居民,得知“狼狗队”黑恶势力被摧毁后,放起鞭炮庆祝。  相似文献   

8.
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该条第二款规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目前,司法界对刑法非法拘禁中“致人死亡”  相似文献   

9.
非法拘禁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一种犯罪。为了确保公民人身权利不受侵犯,我国《刑法》第143条规定:“严禁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违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这是国家在法律上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也是办理非法拘禁案件的法律依据。在查处非法拘禁案件的时候,要按照刑法规定,对那些控告、检举和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10.
2008年7月21日上午,在乐清市人民法院庄严肃穆的审判大厅。带被告人!随着主审法官一记法槌敲响,近年来我市最大的狼狗队黑帮团伙41名成员,齐刷刷地被法警押上被告人席接受法律公正审判。检察机关指控,这个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团伙,涉嫌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非法持有枪支、非法拘禁等六宗罪。乐清警方经一年时间的专案  相似文献   

11.
问:在什么情况下有权获得国家赔偿? 答:行政赔偿的范围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1、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2、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3、违法使用武器、警械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4、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5、  相似文献   

12.
一个以公安局巡警大队长为首的黑社会组织,十几年来在山西阳泉市一带经常寻衅滋事、暴力讨债、聚众赌博、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敲诈勒索,无恶不作,利用违法犯罪手段迅速积聚起巨额财富。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看到这样一份惊人的家族财产清单:27处北京等地房产+近20家赌场+多家娱乐设施+六七座煤矿经营权。  相似文献   

13.
冯文达 《法制与社会》2014,(22):126-127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将"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规定为非法拘禁罪,将会受到刑罚处罚。在法学界也一直不乏对非法拘禁行为的司法认定的讨论和研究,比如索债性非法拘禁行为的构成要件和认定标准等,但随着媒体报道和我国《精神卫生法》的出台,一种新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即对非精神病人强制精神病治疗(俗称"被精神病")的行为。"被精神病"的行为是否构成非法拘禁,是否触犯了我国《刑法》第238条的规定,应否受刑事处罚,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宾语 《法制与经济》2008,(11):59-60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然而,记者在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城北乡岗胡村采访时却发现,这个多年来从没有向群众公开过帐目的行政村,非法拘禁村民成了家常便饭。  相似文献   

15.
审判长、审判员:我受被告人的委托和咸宁地区法律顾问处的指派,担任陈元伟等流氓、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非法拘禁一案第一被告人殷恰龙的辩护人。下面,我依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被告人殷恰龙罪轻的材料和意见。请会议庭会议时考虑。起诉书指控被告人殷恰龙犯有非法拘禁罪和流氓罪,纵观全案材料,本辩护人认为,被告人殷恰龙1991年9月1日的行为不构成流氓罪。流氓罪是指公然藐视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它流氓活动,破坏公共秩序,败坏社会风尚,情节恶劣的行为。殷恰龙9月1日的行为不具备流氓犯罪特征。…  相似文献   

16.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石经海 《法学杂志》2007,28(1):48-51
《刑法修正案(六)》第17条新设犯罪的罪名应定为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在本罪的基本构成特征中,客观方面需以特定的行为方式、行为手段和行为对象为具体构成要件;司法实践中,本罪在与治安管理处罚及与非法拘禁、故意伤害、拐骗儿童等犯罪发生竞合或关联时,不能一律认定为本罪;立法上,本罪在入罪门槛、犯罪对象等方面存在不足,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7.
故意伤害案件死刑的适用王平铭,徐安欣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一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情节恶劣的,或者对检举、揭发、拘捕犯罪分子和制止犯罪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公民行凶伤害的...  相似文献   

18.
诸荟嘉 《法制与社会》2011,(25):128-129
非法拘禁罪是司法实践中的常见罪名,行为人一般采用非法拘禁他人或者通过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这种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继续或持续的状态,从刑法理论而言,属于典型的继续犯。行为人在非法拘禁他人的过程中容易伴随对被害人的人身伤害等行为,与刑法规定的其他罪名的罪状表述也有交叉,从而在司法认定中出现一定的疑难问题,本文试图从典型案例出发,探讨非法拘禁罪的司法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人身自由是公民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以人身保障为核心的权利体系.《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相似文献   

20.
非法拘禁罪,是指不依法律规定,任意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严禁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违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违反法律规定,拘留、监禁、关押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是构成非法拘禁罪的客观基础,也是构成非法拘禁罪最本质的特征。因此,只要是足以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