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昂 《检察风云》2014,(22):26-27
不知从何时开始,外逃成了贪官们的“上策”,一些贪官抱着一跑了之的心态,露馅就跑、闻风就逃。中纪委此前通报,仅2013年中秋和“十一”两个假期,出境的公职人员中有1100人没有按时返回,其中714人确定为外逃。贪官外逃让国内的反腐陷入了尴尬和无奈的境地,也产生了非常恶劣的负面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2.
官员腐败问题一直是鲠在老百姓喉咙的利刺。自习近平总书记上台之后,大举实行"打虎行动",给我国反腐倡廉建设带来了新气象,但贪官外逃依然是反腐败活动的一大障碍,而引渡制度的苍白无力,使我国虽有心将外逃贪官抓捕归案,却常常无功而返。因此,如何摆脱外逃贪官难以引渡的困局,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法制信息     
外逃资金总额是中国全民储蓄额的34%关于中国外逃官员的数字,以及携款的数额,一直没有比较明确统一的答案。以致2004年8月18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请给公众关于贪官外逃的准确数字”的文章。文章说:中国目前究竟有多少贪官携款外逃?中国外逃资金究竟有多少?这恐怕是一笔糊涂账。笔者汇总了一下从去年开始媒体报道的有关数据资料,结果如下:2003年,《半月谈》6月上半月刊统计说,中国共有至少4000名贪官携款50亿美元外逃:7月23日《法制日报》报道说,公安部在5月份召开的新闻发会上公布目前我国尚有外逃的经济犯罪嫌疑人500多人,涉案金额700多亿元人民币;《法制晚报》报道说,据商务部首次披露的数字显示:我国目前尚有4000多名贪官外逃,共卷走资金高达500亿美元……不过目前最高的估计是:外逃官员为15000人(改革开改以来),郎咸平估计中国大陆外逃的资金已经达到了3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约合3千7百多亿美金。而根据统计,到2002年,中国全民储蓄存款金额为8万7千亿元人民币。这就是说,外逃资金总额是中国全民储蓄额的34%。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与大多数国家没有签订引流协议,近年来,一些贪官外逃到海外,利用我国与他国法律不对接的空子,拿着人民的血汗钱堂而皇之地过着奢华的生活。对此,我国法律只有望洋兴叹。2003年9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国加入《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这无疑给那些外逃贪官敲响了丧钟。而在2003年年底提交联大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将对外逃贪官给予毁灭性打击!  相似文献   

5.
贪官逃往国外的主要原因是逃避打击及防止外逃的相关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协调不一致等主客观因素造成的。遏制贪官外逃应积极推进反腐败制度建设,加大对贪官的监控力度,扩大国际警务合作。  相似文献   

6.
惩治外逃贪官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解决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瑛 《政法学刊》2009,26(4):57-62
由于我国与外国在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和障碍,外逃贪官越来越多。今年5月6日,中行开平案两主犯许超凡和许国俊在美国被判刑,开创了中外合作共同打击外逃贪官的新模式。以“二许”案为切入点,探讨我国打击外逃贪官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众多贪官外逃,遣返困难,已成为国内反腐败的瓶颈。追逃贪官之难缘于中国和许多国家尚未达成司法共识。因此,建立稳定、灵活、高效的国际司法合作机制,在惩治与预防贪官外逃方面,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国际司法协助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露 《法制与经济》2008,(11):70-70
目前,我国众多贪官外逃,遣返困难,已成为国内反腐败的瓶颈。追逃贪官之难缘于中国和许多国家尚未达成司法共识。因此,建立稳定、灵活、高效的国际司法合作机制,在惩治与预防贪官外逃方面,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国际司法协助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婧 《法人》2006,(8):12-13
商务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近几年来中国外逃官员数量增至大约为4000人,卷走资金近500亿美元。而这其中能被遣返回国的贪官几乎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既有法律上的也有国际合作制度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尚宇前不久向媒体披露,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正在上网追逃涉嫌职务犯罪携款潜逃贪官。到2月9日,全省各级检察机关已抓获其中28名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郑州晚报》2月16日报道) 读罢这则新闻,让人感动的不是上网追逃这一新举措,也不是抓获28名外逃贪官的赫赫战绩,而是在追逃过程中的一个细节:除夕夜,外逃多年的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交通厅原副厅长胡星,一个在仕途上始终与土地分不开的高级官员,因收受巨额贿赂在检察机关的侦查中趁机外逃新加坡。我国公安人员和外交部门经过种种努力,终于将其押解回国,最终被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而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胡星受贿案是我国实现跨国追逃,将外逃贪官带回国内接受司法审判并使其受到应有惩罚的成功范例。这对于敦促其他涉嫌经济犯罪的外逃贪官主动回国自首,接受国家司法审判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乐广 《检察风云》2003,(14):12-14
5月24日,《法制日报》率先披露了杨秀珠出逃美国的消息。一时间,浙江省内舆论哗然。有消息灵通人士说:“杨秀珠的问题不亚于成克杰!”杨虽仅是个副厅级干部,但她的问题比以往任何一名浙江省的贪官都受人关注。一方面是她的经济问题数目大,另一方面是她的案子可能牵涉到更多更大的贪官。本刊特约记者为我们刻画了外逃女厅长杨秀珠一张张活灵活现的“腐败脸”。外逃脸:从上海神秘离境,女厅长仓皇出逃2003年4月下旬的一天中午,正在温州市参加一个房地产会议的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杨秀珠给厅领导挂了个电话,称老母亲病了,要求请几天假照料老人。…  相似文献   

13.
贪官外逃话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所在。一直以来,贪官东窗事发后许多人都选择外逃来逃避法律制裁。这成了贪官肆无忌惮的重要原因,他们对贪腐行为被发现并不觉得恐惧,因为他们早就办好了护照,转移了赃款,安排好了退路。2015年,中国反腐进入新阶段,开展海外追逃追赃专项行动,构筑海外追逃追赃的天罗地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效的震慑了贪官。但从根本上说,这些只是事后追查,属于“亡羊补牢”策略,与其事后“追逃”,不如事前“防逃”,把贪官及其赃款阻挡在国门之内,不断扎牢防逃防赃的制度笼子。许多案例证明,在贪官外逃之前,基本已经将赃款洗白,通过各种手段转移到国外。因此,反腐治本的重要一环在于构筑赃款漂白“防火墙”,完善反洗钱机制。每堵住一条洗钱之路,贪腐分子就离末日又近了一步。要让贪官知道,贪腐黑金“洗”不了,罪更是“洗”不掉的。  相似文献   

14.
今年9月29日,《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开始生效,10月31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也被联合国大会审议通过。专家指出,这两个公约生效后,全球将形成一个追捕外逃贪官的浪潮。贪官外逃形势不容乐观随着我国政府对腐败案件打击力度的加大,贪官们在国内的生存环境可谓每  相似文献   

15.
以移民、签证欺诈类罪名驱逐遣返,早在十余年前便已成为中美合作反腐的一种尝试。在此背景下,美国联邦法院首次起诉中国外逃贪官。对中国外逃贪官的判决结果,将对今后类似案件的处理具有示范意义。2015年3月中旬,美国加州联邦检察官披露,他们决定起诉逃往美国的一对中国贪官“夫妇”——前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河南周口直属仓库主任乔建军及其前妻赵世兰,并可能将其遣返中国。该名检察官还称,这对贪官夫妇将被美国联邦执法人员以移民欺诈和洗  相似文献   

16.
人们总是认为,外逃贪官在海外一定都是过着神仙日子.其实贪官外逃后的日子大都很不如意,和想象的落差很大,跟国内比起来也是天壤之别.虽然这些贪官出逃时都会带走大量资金,但是这些钱在西方发达国家,也不能用上一辈子,坐吃山空总有花光的一天.同时还要时时提防被熟人发现被抓.本文略举数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反腐的语境下,贪官外逃一直是一种挑战法治的尴尬现象,构成不少问题官员腐败的必经环节.一个国家对外逃贪官的追捕力度,不仅直接关系反腐的实际效果,同时也关系到国内法治的实现程度. “中国反腐扩大到国外” 7月22日,公安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国公安机关从即日起至年底,集中开展“猎狐2014”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专项行动.由于贪污受贿是经济犯罪的主要门类,现实中贪官也构成外逃的主要对象,因为此次行动被境内外舆论解读为“中国反腐扩大到国外”.  相似文献   

18.
李秀娟 《中国司法》2006,(4):105-107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已于2005年12月4日生效.与<公约>相衔接,确立对外刑事立法和司法管辖权,是惩治腐败、追诉外逃贪官的紧迫课题.鉴于此,本文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就确立对外逃贪官追诉犯罪的管辖权问题进行法律探讨,以增强互补性,减少冲突性.  相似文献   

19.
《法庭内外》2007,(11):F0002-F0002
中国外逃贪官有200多人;对重大黑恶势力头目跨省异地关押;浙江:最大额知识产权索赔案;广东:“最贵钉子户”拿得拆迁款;上海:社保系列案部分案件宣判。  相似文献   

20.
贪污腐败是我国在经济改革中遇到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打击贪官外逃,关乎反腐成败。本文分析了我国惩治外逃贪污腐败分子面临的困难,主要从引渡和司法协助两方面解析了依据国际条约联合打击外逃贪污腐败分子的可能性和实践中的难题,期望能够完善惩治外逃贪污腐败分子的国际合作,找寻适合我国国情的惩治外逃贪污腐败分子的有效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