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1月5日,在第四届中国安防论坛上,道肯奇公司和美国英格索兰公司联合举行了一场主题为“出入口控制及生物识别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技术论坛,通过有关专家、学者的精彩讲演和交流,与会各界纷纷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安防产业中的应用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2.
雷玉堂 《刑警与科技》2007,(6B):128-134
由于人体面像识别技术具有不用人配合、简便、准确、经济及可扩展性良好等特点,因此可广泛应用于出入口控制、安全验证、安防监控与搜寻罪犯等有关方面。本文介绍人体面像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方法、技术指标、优缺点及与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比较,在智能视频监控等方面的应用、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随着自动通关系统、指纹系统等被广泛应用,生物识别技术的功能正在从“罪犯控制”过渡成为“便民应用”。生物识别技术在以政府为主牵头的各种服务措施上,  相似文献   

4.
范春阳 《刑警与科技》2007,(11B):102-107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使多种多样的生物识别方式层出不穷,指纹识别、面部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静脉识别、手动签名以及声音识别等各种技术不断衍生和发展。其中的虹膜识别技术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就有开发,但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市场不容乐观。 那么作为一项最精确的、最最伪造的,处理速度最快的生物识别技术,在面部识别、静脉识别等其他生物识别技术都有所发展的今天,虹膜识别产品的应用为什么没有进展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近几年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计算机安全技术,它是指根据人的生理特征及行为特征,利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鉴别和验证身份。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一种可靠的身份识别方式,在许多身份识别系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原理及应用领域,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利用人体所固有的生物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认定的技术。本文综述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工作模式和发展现状,分析了基于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方法及其应用进展过程,指出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沈文文 《刑警与科技》2013,(20):104-107
<正>据某报告预计,2017年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市场将达到138.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估计18.7%。回顾2012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手掌识别、静脉识别、签名识别、DNA识别等等,行业细分不断清晰。本文特针对2013年上半年生物识别产品市场概况,以及产品及技术概况进行市场调查,希望能给读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刑警与科技》2004,(10):159-161
指纹识别技术是最早通过计算机实现的身份识别手段,在今天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9.
刘毅 《刑警与科技》2005,(5B):31-34
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会有身份认证和身份认证所引发的问题。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几乎每时每刻都需要鉴别别人的身份,证明自己的身份。传统的身份识别方法主要基于身份标识物品和身份标识知识,身份标识物品有钥匙、证件、自动取款机的银行卡等,身份标识知识包括用户名、密码等。一些安全性要求严格的系统,往往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如自动取款机要求用户同时提供银行卡和密码。但标识物品容易丢失或被伪造,标识知识容易遗忘或记错,更为严重的是传统身份识别系统往往无法区分标识物品真正的拥有者和取得标识物品的冒充者,一旦他人获得标识物品,就可以拥有相同的权力。由于传统身份识别方式的缺陷,全球每年涉及的诈骗案动辄以亿计。据统计,全球每年至少会发生5亿美元的信用卡诈骗、10亿美元的移动电话诈骗和30亿美元的取款机诈骗。人们需要在与机器之间交互和交易时更安全方便,需要更简单快速地使用机器而不用担心安全问题。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物理与虚拟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大,现代社会对于人类自身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安全性与实用性提出更高要求。而传统身份识别方法正越来越受到局限,远远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人类必须寻求更为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身份识别新途径。于是,生物识别悄然兴起,并发展为一种新的身份识别方式。本期生物识别专题将对我国在生物识别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技术应用.企业产品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刘毅 《刑警与科技》2006,(11B):48-59
生物识别是当今数字化生活中最高级别的安全识别系统。生物认证的重要性已经勿需多言。现在人们更关心的是,对人类安全如此重要的生物认证技术怎样才能从科研机构的实验室走进工厂,实现产业化,广泛的加以推广应用,在保障社会安全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带来更有力的经济拉动。但事实上除了指纹识别技术有了较为成熟的产品和应用,并且开始向民用产品推进外,其他的生物认证诸如人脸识别在生物认证市场所占份额微乎其微。虹膜识别、掌纹识别、静脉识别等的份额则可以忽略不计。与生物识别认证在社会安全保障中的重要作用极不相称的是生物识别科研成果漫长的产品化、市场化、产业化历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几种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根据人体自身的特征,如声音、眼虹膜、视网膜、指纹、面貌以及人的签字等来识别个人身份的一种新的技术。因为人体生物特征每一个人都不一样,即具有唯一性,所以只要用高科技手段将各个特征识别出来,即可鉴别每一个人身份的真伪。显然,这种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政府、军事、公安政  相似文献   

12.
门禁控制一体机作为门禁系列产品,在小型办公场所、家庭、自助银行等安防需要场所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体机将门禁的识读部分和控制部分合二为一,安装及操作简便,管理方便,系统升级维护简单,赢得了不少商家和用户的青睐,使其在变幻莫测的安防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生物识别技术是科技新与安全性不容置疑,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正逐步向人们靠近。在其中,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的应用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13.
刘毅 《刑警与科技》2005,(6B):84-88
由于传统身份识别的缺陷.全球每年涉及的诈骗案至少为信用卡5亿美元、移动电话10亿美元和取款机30亿美元。生物识别技术将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是本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到2005年底.全球生物特征认证技术的市场将达到22亿美元.并以每年超过80%的速度增长。未来5年.我国将有近百亿元的市场等待着企业去开拓。  相似文献   

14.
赵建邦 《刑警与科技》2014,(10):132-133
生物识别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 每个人的生物识别资料是独一无二的,不可能遗忘、丢失或窃取.并且难以伪造,因此部分对安全要求高的机构将生物识别技术融入门禁控制系统中,加强身份认证。在亚太地区,越来越多行业开始部署集成生物识别技术的智慧卡技术,包括政府机构、边境管制、银行和医疗保健机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是对生物识别技术在安防中应用的知识性介绍,可以让读者对安全防范领域中的一个方面增加了解。  相似文献   

16.
邓晔 《刑警与科技》2014,(10):128-130
市场背景 人脸识别技术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图象处理技术、模式识别技术等技术与理论的快速进步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利用人的面部图像特征进行身份识别,该技术通过人像照片比对即可判别人员真实身份,是继指纹识别之后最受关注及满足公安警务应用的一项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17.
虹膜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琼 《刑警与科技》2005,(1):111-114
一、虹膜识别技术1.生物识别概述 研究表明:人体特征如指纹、掌纹、语音、虹膜等具有唯一性、稳定性特点,即每个人的这些特征都与别人不同,且终身不变。由于身体特征不可复制,基于这些特征应运而生多种生物识别手段,如指纹识别、掌纹识别、声纹识别、虹膜识别等,并广泛用于诸多领域。与传统身份标识物(如钥匙、证件)或身份标识号(如用户名、  相似文献   

18.
技术正使许多事情成为可能,无论是信息学层面还是生物识别学层面。我们不难发现,信息安全给予生物识别技术的不仅仅是市场空间,更是跨越式的成长机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在线商机     
《刑警与科技》2005,(10B):104-105
义乌五年内完成2326个探头布点动态监控;金融机构大力支持生物识别技术;2010年全球将普及生物识别“机读护照”;锁具将成为05年安防市场“香饽饽”;北京市年投1500万消除文物安全隐患;煤矿瓦斯数字化远程监控系统将在全国推广;电梯监控将为安防业带来巨大商机  相似文献   

20.
《刑警与科技》2005,(2):30-32
生物识别技术近年在便于范围内发展十分迅速。在国内生物识别产业在未来几年中将越来越多地受到政府和各行各业的重视,这将为中国生物识别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道肯奇作为国内生物识别领域的领先者,成为中国生物识别行业标准的起草者之一,参与了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这表明,道肯奇公司将不再仅仅是生物识别产品的提供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