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法学》2015,(4):77-88
在国家荣誉制度的立法过程中,应对其政治理念、宪法依据与宪制功能有深入的认知。荣誉制度作为连接国家与公民的政治纽带,一方面强化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归属,促成政治认同与进行社会动员;另一方面则代表国家对公民进行教化与规训,经由英模塑造达成特定国家目标。中国宪法规定了国家荣誉与个人荣誉的"双重主体结构"与实现路径,国家荣誉构成个人荣誉的前提和基础,服务于国家任务的实现。此外,国家荣誉制度兼具重要的宪制功能,包括了对于政权合法性的建构、对于政治诉求的吸纳,以及引导主流价值观。国家荣誉立法应符合宪法所设定的原则,提高与增强国家荣誉的权威性和稀缺性,强调评审机制的独立性和参与性,并通过荣誉制度来培育公民的政治人格。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培养卓越、拔尖人才的重要路径与改革突破口,但在实践中二者相互割裂的"二张皮"现象较为严重。文科高校本科教育面临着"专创融合"的特殊难题,但相关实证研究成果颇为缺乏。在"专创融合"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应然命题的背景下,西南政法大学为化解本科教育的"专创融合"难题进行了探索,其所建构的"专创融合"框架、实践举措、激励机制与制度安排为文科高校尤其是政法高校本科教育的"专创融合"提供了值得参考的模式、路径、机制、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3.
胡可涵  李笑笑 《法制与社会》2014,(9):219+234-219,234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法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法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问题,在此意义上,法学本科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学实践教学的质量。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与民主法治事业的进步,法学人才培养中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许多高校通过引进"诊所式"实践教学或对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法学教育中的作用,深入研究实践教学环节对法律人才培养的深刻意义。本文围绕如何面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对当前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出现的新特点以及科学的运行机制开展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高等教育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反思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与培养经验,有助于我国本科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提高培养质量,促进内涵式发展。回溯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可见,美国一流大学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基于对社会发展与经济变革之关注,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办学定位,构建出较为完善的大学本科通识教育体系。其核心理念一是高度重视跨学科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敏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二是注重培养学生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知识和人文素质。这些经验有助于我国本科教育聚焦特色化、多元化、差异化办学,加强多学科与跨学科整合及改革;唯如此才能响应时代呼唤,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之内涵式全面发展,更好地培养全球化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刘志军 《法制与社会》2012,(12):237+251
中国法学教育规模较之以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综合性大学和专门的政法院校培养了大量的法律人才,理工科大学也成为法学教育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面对中国法律人才严重的“相对过剩”,各类法律院系都在探讨法学教育的创新方式,本科生导师制的理念与实践被引入其中.作为规模较小的理工科大学法学专业,具有实行本科型导师制的独特优势,是实现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的有效形式,应当探索其实现的理念和机制.  相似文献   

6.
浅议法学本科精英型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茜 《行政与法》2010,(4):82-84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合我国未来发展的需要,更难适应全球化趋势对法学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必须反思现行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实事求是地分析法学人才培养上的障碍性因素,借鉴发达国家的法学人才培养经验,立足于我国国情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法。本文认为,精英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此为方向改进法学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法治中国建设既需要大批懂经济、懂管理同时又懂法律的复合型法律人才,又需要大批职业化的法律人才.这不仅给我国法学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与机遇,也对我们法学教育如何培养法律人才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高等法学教育不仅要为法律职业培养后备人才,而且还要面向全社会培养法治国家的建设者与管理者,培养各行各业所需要的法律人才.法学教育的职业性具有鲜明的导向性,是一种包含和超越一般素质教育的职业教育.构建以法律职业为目标导向的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必须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与法律职业技能训练作为本科法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实现知识传授与职业能力训练的和谐统一,寻求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8.
李青 《政法学刊》2004,21(3):93-95
知识经济时代里,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越来越依赖创新人才。中国的教育制度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越来越凸显其局限性。然而中国教育制度中存在应试教育模式、人才培养上的工具主义、功利主义教育思想以及人才质量观上的陈腐观念等方面问题,这必将影响创新人才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蒲楠 《江淮法治》2009,(24):60-61
“人格证书”,刚听到这个名词。第一感觉就是被“雷”了。人格证书。很新鲜。于是上网搜索,原来这是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中表示,经过近些年来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理念和育人体系的思考和讨论,从2008年开始,学校已启动对本科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将单一知识传授型的教育方式,转变成“知识传授+能力建设+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体系,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目的是全面培养新时代的面向各领域的具有创新精神和领导能力的领袖人才。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19条对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十年的人才培养质量及目标给出了全面、系统、明确的指引。基于此,法学本科教学模式应予以相应的改进。而具体可通过对追求未来效能法律人才培养教学新模式的建构,实现对具有多元智能、创造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养成信念执著、品德优良、人格独立的法律人才的培养,以期在教学环节中实现对《教育规划纲要》政策要求的积极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