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为航班延迟,记者一行在深夜12A多才到达墨西哥中部城市萨卡特卡斯,见到LuisFlores先生(路易斯)已是天亮以后了。得知记者来到萨卡特卡斯,第二天一大早,路易斯就来到记者下榻的酒店。他告诉记者,他的妻子由于脚受伤来不了,委托他带我们先在城里转转,然后一定要请记者们去他们家里看看。  相似文献   

2.
他很热情。当本刊记者如约采访他时,正在房间细读材料的他,连忙从座位上站起来,右手同时伸到记者面前。握手之后,他接着便泡好一杯茶,招呼记者就座。  相似文献   

3.
近日,记者到洛阳市采访。据洛阳市人大常委会有关人员介绍,新安县的人大工作近年来也像该县的经济工作一样有很大起色,已成为洛阳市人大工作的一面旗帜。为此,记者专程到新安县采访了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文科。下面,是记者对郭文科主任的专访(记者提问简称“记”,郭文科主任回答简称“郭”)。  相似文献   

4.
马剑 《中国保安》2004,(18):13-15
当记者结束了一个多星期的采访任务后,几十页的采访笔记这几天一直摆放在记者的案前,随后记者又到过北京的几家大的图书馆,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与此同时,记者却又经常想起一位采访过的保安员对记者说过的一句话,“保安员的保险问题,你写了也没有用,全国这么大,这么多的保安员如果都去交保险,得多少钱,你怎么解决,我看,我和你说的那些话也是白说的!”记者听后多少有些惭愧,但记者告诉他,有总比没有强,也许现在解决不了,但一定会有一天解决的,但在解决之前我们决不能只是坐在这里等。谁想买保险记者在此次采访前,预先给了自…  相似文献   

5.
《小康》2008,(4):60-61
当记者走进T3航站楼时,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有宽阔明朗的空间和便捷全面的服务,最使记者眼前一亮的是星星点点分布于机场内的各个餐饮店。如果不是身边时时走过推着行李行色匆匆的乘客,以及不停地介绍机场内部服务和航班信息的机场广播,记者险些以为自己走进的不是一个机场的航站楼,而是一座美食城。  相似文献   

6.
机器人记者     
《时事报告》2012,(11):79-79
机器人记者是美国叙述科学公司发明的写作软件,这款软件拥有自动撰写新闻故事的功能。目前,机器人记者每30秒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它在体育比赛、房地产价格等方面的报道,颇受人们青睐。机器人记者的知识储备庞大、丰盈,并且它的“搜商”相当高,光是拼写稿速度和编辑能力,真实记者就已经望尘莫及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可能取代真人记者。人类和电脑运算可以天衣无缝地充分合作,比如机器人利用其完美的记忆系统成为人类新闻工作者的完美采编助手。  相似文献   

7.
漫画     
牛力 《辽宁人大》2008,(4):47-47
华光报社M室刚刚重组,人员很精干,主任一人,副主任二人,记者一人。主任原为副主任,过去很少接触具体业务:两位副主任以前都是一般记者,业务平平;只有记者是业务骨干,学位和职称最高,业务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8.
五月的一天,风和日丽。记者来到浦东新区潍坊街道办事处,走到三楼拐角处,一眼望见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国弟办公室的门半开着。根据往常的造访,记者心想,只要李书记在,办公室的门是不关的。果然不出所料,记者一进门,便见李国弟伏案忙碌着。  相似文献   

9.
记者要像孩子,应该对周围事物保持一颗好奇的心,这颗心会擦亮你发现好新闻的眼睛;记者要像运动员,时刻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在关键时刻冲上一线完成采访任务;记者要像票友,懂得欣赏演员表演并在动情处叫好鼓劲;记者要像演员,必须在需要激动的时候激动起来,带动观众的情绪,引导采访对象说出更精彩的话……  相似文献   

10.
辛斌 《现代领导》2003,(11):26-26
认识耿忠平教授,是在同济大学举办的人才中介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班课堂上。课间休息时,耿教授翻阅记者带给他的《现代领导》杂志,由衷地称赞说:“刊物办得不错。”俄顷,他对记者说:“我想同你谈谈‘职业经理人和民营企业’这个话题,你觉得怎样?”记者当即便答应下来。于是,一个秋色宜人的午后,记者来到文法学院,与耿教授聊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新快报》记者在广州市人大分组讨论会议上遭遇匪夷所思的一幕:因要发表涉及敏感话题的言论,一位人大代表看见现场有记者时,紧皱眉头,朝门口方向挥手赶记者:“快走,快走!”记者最后被迫离开。对此,笔者认为,人大代表正当履职,尤其是在严肃的人大会议上发言,其立场应该光明磊落,透明度必须毫无遮拦,无须怕“见光”。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2.
平凡岗位见精神———记太原市煤气公司工人叶晋庆本刊记者李春生记者面前的他,中等个头,衣着朴素,一张文静而略显疲倦的脸上,双目炯炯有神。他性格内向,话语不多,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总是当记者问及才简略作答。了解他的人告诉记者,他就是这样,很谦虚,总是做的比...  相似文献   

13.
3月6日上午,山西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体会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议会议结束后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开放团组吸引了许多媒体记者前来,记者提问采访在10点准时开始。“我们会如实回应大家的关切。”2011年5月才担任山西省委书记的袁纯清,第一句话就打消了记者们的顾虑,事后证明,袁纯清说到做到了,记者的问题都得到正面回应。  相似文献   

14.
马剑 《中国保安》2014,(9):25-27
记者拨通章伟达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一口清晰的普通活,这在南方的老总中是不多见的,这也让记者对于采访多了一份期待。初见章伟达,51岁的他留着寸头.身材瘦高,精神干练,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最伟大的记者这一罗伯特·卡帕,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还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战火还不够近。” 吴飞,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新闻晨报的记者,他很可能是唯一一个亲身经历这次汶川大地震的上海记者。  相似文献   

16.
2002年,记者有幸参加了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届人代会,听取了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丁成年的报告后,深受鼓舞。记者近日到榆林后,榆林信访局副局长杜海峰又介绍丁成年如何重视信访工作的事迹,就此,记者在杜海峰的陪同下采访了丁院长。  相似文献   

17.
8月14日、9月11日,《河南日报》、《洛阳日报》先后报道了河南偃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代表述职活动和举行“优秀人大代表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消息,勾起本刊记者对偃师市人大代表工作的浓厚兴趣,日前,本刊记者带着有关问题,专程赴偃采访了偃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芝兰。下面是记者对王芝兰主任的专防(记者提问简称“记”,王芝兰主任回答简称“王”)。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记者网站,一位自称新来者对早来人这样请教:你为何当记者?也许他是真心求教,也许他是对“记者”这一职业提出质疑甚而嘲弄。许多人都给他回帖了,然而那些回贴让我大失所望,而且非常愤懑。从这些记者的回帖中,我看不到对职业的激情与人生的理想,看不到有谁对自己充满希望,看不到反省与应有的悲伤,只是一种若有若无的随意与散淡,一种敷衍与游戏。  相似文献   

19.
1944年3月25日,富兰克林·罗斯福第四次连任乡国总统。(先锋论坛)报的一生记者采访罗斯福.就地诺兰总统之事问他有何感想罗斯福笑而不符,请记者呼一片三明治。记者觉得这是来荣,很快就吃下去了。罗日揭请他再吃一片。记者凭据之是总统的恩赐,也就把它匕了。罗斯福又请他吃第三时,记者受宠若惊,虽然肚子三不需要了,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吃F去了c罗斯相又u也再吃第四片,记者啼笑皆D,实在吃不下了。这时,罗所相微笑着说:“现在已经下月回答您的提问了,因为您已经有了亲身的感受。”罗斯福妙语答记者@方国荣@徐来  相似文献   

20.
易靖茗 《台声》2013,(4):56-56
2013年全国“两会”虽已渐渐离我们远去,但有一则故事却仍在我们记者圈内流传着,尤其是在涉台的两岸记者圈内广受好评,那就是前来参加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媒体“开放日”活动的两岸记者,首次可以坐着听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