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是》2014,(18)
<正>文化是民族之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基。就像生物基因携带着决定生物体遗传特征的全部生命信息,文化基因作为一个民族世代遗传的精神文化心理结构,也决定着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基本特征。中华文明中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民为重君为轻、民为邦本的思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思想,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兼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学术界围绕“劳动创造人”这一著名命题展开了更为深入的讨论,其中四篇文章颇为引入关注,认真拜读之后,也来申述一孔之见。 一、物种的遗传与变异 从猿到人是一个新物种诞生的过程,应当完全服从生物遗传与变异的自然规律。龚(一)从遗传学的现代发展来探讨“劳动创造人”命题,路子是不错的。当然,这个命题同时又是历史学、人类学、哲学等等的命题,不应仅限于生物学上的探讨。韩文说:‘劳动创造人’并不是生物学命题,而是一个哲学命题,即历史唯物主义的命题,因而决不能把它混同和等同于生物学命题”,似乎偏了一点。针对龚(一),我们应当探讨“劳动创造人’的命题也就失去了其生物  相似文献   

3.
他是中国神经外科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生命点灯人"、"万颅之魂";他是唯一获得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最高荣誉奖章"的中国人,保持着该领域多项世界纪录;从医60年,他就像自己的名字一样,一直忠诚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中国医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就是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中国神经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王忠诚。  相似文献   

4.
论创造与人     
创造与人的共同之处往往是表面的,而诸多的差异却是根本性的。创造与人的关系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关系。创造需要人,人是创造的存在方式。人需要创造,创造是人的本质发展方式。创造所示的丰富内容,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其实创造与人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创造哺育人,人反哺创造。创造与人是互动性发展的和交叠式共生的。对于创造与人的关系要历史地、辩证地、灵活地去理解,二者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5.
正人们永远尊重有责任心的人,而一个人最有魅力的时刻,莫过于他承担责任的那一瞬间。殷军,一个有着钢铁般意志的汉子,在妻子患尿毒症10余年中,不离弃、不放弃,用爱、用责任创造着妻子的生命奇迹……十七八岁,殷军和妻子叶培红就是一对相好的恋人,21岁那年,俩人一同去了安徽上成人大学,两年毕业后俩人同时分配到十师一八二团中学工作。1992年,正值风华年龄的他们终于如愿结成连理。1993年随着女儿殷悦的出生  相似文献   

6.
最近,看了中国科学家编导拍摄的科技片《宇宙与人》,更觉人之难能可贵,更觉人在宇宙中处在一种不平常的地位。人不仅是地球人,而且是宇宙人,应当有更高的价值,在宇宙间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部影片从宇宙的起源大爆炸讲起,说这个大爆炸不断地扩大,经过一百多亿年不断地演化,才形成今天这个样子。宇宙中有无数的星系,其中的银河系有上千亿颗恒星,太阳只是其中之一。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只有地球经过演化,才为生命的存在创造了条件。简单的生命出现在35亿年以前,53500万年前才出现比微生物大的生物,而人类的出现是在几百万年前。就…  相似文献   

7.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谚语早已有之,但一直到了本世纪初,科学家们才弄清了其中的真正原因。原来,任何生物体内都有很多被称为"基因"的物质,它们决定了一切生物的各种性状和特征,而且可以通过后代一代一代地遗传下去。当然,有时它们中的一些也会发生改变,并因此而导致后代与亲本之间的许多差异,这也正是所谓的"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根本原因所在。各种动植物体内所包含的基因都不一样,以至于产生出了自然界中多种多样的动植物乃至微生物。可以说,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内容便是以基因作为核心,不断探索基因是如何来决定生物的各种特征,破译生命之谜。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人     
朋友,你一定意识到: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我们就自豪地成为21世纪人。我们的足迹将如诗行一样,在这个崭新的世纪里延伸,而我们的生命、希望和理想也将深深地烙上她美丽的印痕。 那么,你是否想过:与前人相比,21世纪人有什么不同呢? 显然,21世纪人更聪明,更理智,更健康,更快乐。因为,我们拥有人类文明富丽的遗产,我们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攀上这又一历史高峰的。所以,我们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宏大的创造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懒惰基因 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的一批科学家在研究某种果蝇时,发现部分“好静”者拥有“懒惰基因”。因此,那些不愿运动的人可能不必再寻找各种借口赖在家中了。研究人员相信,可以进一步创造出刺激运动欲望的特殊疗法,使因少运动而体弱多病的人恢复健康。 外遇基因 据澳洲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基因对女性红杏出墙有很强的影响力,反而男性虽然天性风流,但有部分男性会受基因影响而对伴侣忠贞不二。 肥胖基因 大部分人肥胖都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而遗传因素较环境因素为高。但最新的发现却是父亲肥胖,女儿很可能会遗传父亲的肥胖基因,但儿子就不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一系列负面道德事件冲击着人们的神经。不少人惊呼——中国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出现了严重滑坡!甚至有国外媒体提出,中国取得了经济发展的成功,却留下了道德的真空。一个人如果被贴上不道德的标签,那么即使他再富有,也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而一个社会如果被贴上不道德的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人之为马克思主义者,从基因和血脉上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然是一个"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人的美好愿景源自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追求,而对资本主义的制度批判激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自觉,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追求之所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启迪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而"知行合一"则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现实路径。马克思主义者初心之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是使命的理论传导,这构成了"使命型政党"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黑龙江省某区搞过一个调查,“假如你发现有人在搞腐败,而他的行为又不会损害你的利益,你怎么做?”结果有超过八成的人选择了沉默。从本质上说,反腐败斗争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斗争,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反腐败热情、智慧和力量,因此,人民群众是反腐败斗争的主力军。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由于体制改革过程中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原因,打击报复举报人的案件也不断出现。那么如何增强人民群众反腐败的热情,让八成人对腐败不再沉默?笔者认为,急需建立保护机制,降低群众参与反腐败的风险和损失,保障群众参与的安全性。一是尽快把各…  相似文献   

13.
盖光 《理论学刊》2005,42(3):66-69
现实生存的人是在生态系统中从事着生命体验活动的人。人与对象世界关系的把握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同时也关系到生态系统的有效与合理的循环。当下,我们应在生态性视域中来思考人类在何种意义上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在这种定位中完善生命的体验和追求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个领导者,他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如果不能胜任所担负的领导重任的需要,就有可能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不稳定,产生危机感和紧张感,表现为一种本领上的恐慌。按理说,一个干部担负着他力所不能及的工作,就像让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人走上大学讲台,让一个不熟悉军事的人去指挥一场面对面的战斗一样,必然会有惶恐不安、如临深渊之感。特别是今天我们的干部面对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出现本领上的不适应甚至恐慌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干部为没有本领而恐慌并不可怕,这是干部认识自身不足,敢于正视挑战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人与人之间本身并无太大的区别,真正的区别在于心态,"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生活总是由悲欢离合组成,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心态控制了每一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事业和成就。人活在世,谁都会遭遇心理上的  相似文献   

16.
梁衡 《当代贵州》2013,(20):64-64
人类从森林中走来,森林是人类的家。但是,自从人类走出森林,进化为有改造自然能力的人,就开始了对森林的利用、掠夺和破坏。而当这个"家"被破坏得满目疮痍,不能再遮蔽风雨时,才大吃一惊,又回过头保护树木,重建生态平衡。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就像无知的孩子,森林像慈祥的母亲。其实,人类除为了生存而进行物质生产外,还进行着政治、文化方面的活动。森林、树木也在默默地注视并记录着这一切。因为地球上比人年长的、有记忆的生物只有树木。  相似文献   

17.
东风夜放花千树,春在枝头已十分。 2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营口地税人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绘就了一幅又一幅繁花似锦的精美华章。  相似文献   

18.
正年终岁末,一系列改革密集出台,穿越萧萧北风,释放融融暖意。北京积分落户政策公开征求意见;国务院颁布《居住证暂行条例》;中央深改组会议决定为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这些改革,以普通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诠释着什么是改革的穿透力、执行力。抵达每个人的身边,这正是观察2015年改革进程的一个窗口。如果说开局之年重在谋篇布局、  相似文献   

19.
“人的本性就是自私”,这个信条为相当一部分人所崇奉。他们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个人自身的利益。这也就是说,人的本性是同追求社会公共利益相矛盾的。有人把自私解释为人的求生和趋利避害的本能所决定的。他们认为:在这一点上,人无异于动物。若从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最简单的生理  相似文献   

20.
文国伟 《探索》2002,(5):113
一、准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对此作了全面的阐述: 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针对个人而言的。他们的在《形态》中指出,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这不决定于意识,而决定于存在;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条件使他(她)只能牺牲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