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凝聚着两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共同努力,历经了四次审议,道路交通安全法草案走过了一个反复征求意见、讨论、调查研究的漫漫长路。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将对这一法律草案进行表决,回顾这部法律草案的审议过程,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时以人为本、严格审慎、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理念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2.
我国第一部有关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律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草案)》,于1989年10月25日提交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0次会议审议,于1989年12月20日召开的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将再度审议修改,这预示着我国城市规划将进一步纳入法制的轨道,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和开放的大潮中,我国的城市有了很大的发展,1978年,我国只有设市的城市191个、建制镇2000余个,而到1988年,设市的城市达434个、建制镇达11000余个。这些城镇  相似文献   

3.
《民主》2004,(2):13-13
2003年12月23日下午3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听取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的说明。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讨论程序,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中国修宪由此正式进入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的立法程序。根据议程,全国人大常委会此次会议讨论中共中央建议后将形成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议案,提请明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这将是宪法这部国家根本大法21年来的第四次修改。这次修宪,中共中央建议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障人权、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这是非常及时、十分必要的,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时事聚焦     
《瞭望》2005,(27)
中国(6月25日-7月1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在京举行。6月2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本次会议审议的法律草案,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修改:突出重点,解决物权法当前亟待规范的现实问题;对几个重大问题如不动产登记机构是否统一、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能否转让等作出规定;对过去草案规定的内容尽可能表述得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5.
2月15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一份来自中南海的建议摆在出席会议的100多位委员面前:中共中央建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 在这份长达1600多字的修宪建议中,中共中央建议对现行宪法中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内容的8处条文进行修改。2月22日,当第30次常委会在北京闭会时,出席会议的委员们经表决作出了决定:将根据中共中央的修宪建议而形成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宪法修正草案提请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8,(1)
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通过决定,勾勒出香港普选的时间表。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并全票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及有关普选问题的决定》,规定2012年香港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可以作出循序渐进的适当修改,明确了2017年行政长官选举可以采用普选产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3,(10)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闭会为期8天的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2月22日在京闭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会议还通过了国家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4项法律草案。  相似文献   

8.
几经修改的《深圳经济特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条例(修改稿)》,近日第四次提交深圳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表决时未获通过。经过四次审议而未获通过的法规草案,在该市人大立法史上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9.
杨琳 《瞭望》2007,(10)
将经过实践检验切实有效的积极就业政策措施法制化、长效化,缓解就业重压,是就业促进法的立法初衷2月28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首次审议了《就业促进法》(草案)。此前的1月10日,该草案已获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这一酝酿起草历时3年的草案,终于进入审议阶段。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后,草案还将向社会全文公布,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基层群众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叶秋 《瞭望》1988,(11)
改革的成果需要得到法律的确认,改革的深化需要得到法律的保障。为了巩固改革的成果,为了保障改革的深化,3月5日在北京召开的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的建议,适时地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即将于3月25日开始举行的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宪法是我国具有最大权威性和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大法。修改宪法是国家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的推广和完善可以实现4亿吨标准煤的节约能力日前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上,循环经济法草案被提请首次审议。该法起草前期连统一的"循环经济"概念都没有,到现在形成共7章、61条的提请审议的草案,仅用了两年时间。多位起草者还乐观估计,该法可望在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内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12.
正3月17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后,举行了隆重的宪法宣誓仪式。这是我国宪法宣誓制度实行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宪法宣誓活动。早在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周洪宇就提出了制定宣誓法、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建议。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行至今,仅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举行了12次45人次的宪法宣誓仪式。  相似文献   

13.
刘鹏 《民主》2014,(8):60-60
正2014年6月23日,《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将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这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法律颁布于2009年,实施仅5年即面临大修,无论官方还是学界,都感到"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多名专家表示,本次提请审议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多数修改内容延续了送审稿的思路,比如坚持"重典治乱",大幅提高企业违法成本,政府失职将被问责等(2014年6月23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97,(4)
最近结束的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与会的人大常委会委员评价说,对这部基本法律作较大修改,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也是继去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后,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法律制度和司法制度的重大步骤。修改刑法势在必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就刑法修订草案作说明时指出,我国现行的刑法是1979年制定的,经过17年的实践,总的看来,刑法规定的任务和基本原则是正确的,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一是制定刑法时对有些犯罪行为研究得还不深,规定得也不够具体,不易操作,以致执行时随意性较大,如  相似文献   

15.
6月23日,参加十届全国 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的 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会议的列席人员,看到了印发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2003年立法计划。这一计划共列出年内将要审议的13件法律草案,以及抓紧研究、待条件成熟时适时安排审议的30件法律草案。  相似文献   

16.
刘海涛 《民主》2012,(9):19-22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规则。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是1991年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对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的部分规定作了修改。总的看,  相似文献   

17.
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工作报告,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工作监督的重要内容。10月23日至28日召开的十届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上,委员们在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小城镇发展和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以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时,纷纷将目光  相似文献   

18.
李利 《瞭望》1998,(48)
进入12月,经修改后的证券法草案将再次提交即将召开的九届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审议,这将是证券法第五次被提请审议,能否落锤定音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据记者采访了解到,到底出台怎样的一部证券法,对某些争议比较严重的问题将如何处理,意见分歧依然很大。从九届人...  相似文献   

19.
从选民选代表,到代表选干部,各个环节都已未雨绸缪一次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最深刻的实践已拉开序幕。根据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的相关决定,从2006年7月1日到2007年12月31日,全国(大陆地区)县乡两级人大将进行换届选举。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07,(36)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30日下午完成各项议程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会。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反垄断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就业促进法、修改后的动物防疫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城市房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