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美俄美两国互逐外交官,使两国关系陷入冷战结束以来最为严重的丑闻之中。这一外交风波发生在布什刚刚上台两个月后,未来俄美关系走向引人关注。双方针锋相对互驱外交官,不可避免地将影响两国关系,但两国总统都已表态不愿把事件扩大化。   从俄美的过去和现实关系看,两国“既斗争又合作”的基本框架不会出现根本性变化,美攻俄守的基本态势将继续下去,但俄将积极与美进行较量,以维护本国的利益。 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 3月 22日证实,美国已经要求 4名俄罗斯外交官在 10天之内离开美国,并要求另外 46名俄罗斯外交官在 7月 1…  相似文献   

2.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顾俄罗斯的反对,于3月24日开始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使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跌至冷战后的最低点。而科隆八国首脑会议,为缓解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标志着俄与西方的关系开始逐步走向正常发展的轨道。北约对南联盟动武虽然损害了俄罗斯的利益,使俄美关系受到严重影响,但俄依旧重视发展两国关系,并不愿因科索沃问题而破裂。在北约对南轰炸期间,俄坚持与美国进行接触和对话,努力维持两国基本合作框架。俄总统叶利钦在3月30日向议会提交的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中表示:使俄美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表示,俄不仅将继续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进行接触,而且打算近期邀请哈马斯领导人访问莫斯科。此言一出,立即在国际社会引起不小震动。2月16 日,俄外交部发表声明,宣布已正式邀请哈马斯3月初访俄。分析人士认为,在美国和以色列等方面疏远甚至打压该组织的大背景下,俄反其道而行之,主动走近哈马斯,这是俄审时度势采取的一招高棋。应当说,普京在外交中的这一“大手笔”显示出其过人的政治胆略,同时也给国际局势的发展增加了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4.
谢荣 《瞭望》2001,(10)
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和美国国务卿鲍威尔 2月 24日在开罗举行了会谈。这是俄罗斯外长同美国布什政府新任国务卿的首次会谈,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双方在会谈中最关注的是美国推进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NMD)和反导问题。由于双方立场相距甚远,会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双方表示将继续就这一问题进行“建设性对话”。 俄美双方关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争执由来以久。布什新政府自 1月 20日开始履行职责以来,政府领导人多次强调将加快推进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进程,并威胁说如果不能同俄罗斯达成协议将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俄方…  相似文献   

5.
近来,美俄在波黑维和、北约东扩、裁减军备等问题上争吵不休,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俄双方矛盾日益增加,它们表明俄在世界事务中对美国的态度变得强硬起来了.近来,美俄在如何实现波黑全面和平问题上展开了一场新的较量.10月6日在美国威廉斯堡闭幕的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决定,派遣一支以北约为主、多达6万人的多国部队前往波黑取代目前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其中一半来自美国,由北约统一控制和指挥,以监督停火和制止违反和平协议行为.北约允许俄参加多国维和部队,但是,如果俄不愿接受北约统一指挥,则只能给俄罗斯部队某些与军事行动无关的任务.但是,俄罗斯认为自己为调解前南地区冲突所作努力比西方任何国家都要多,俄主张同北约建立联合维和部队,由北约将军和俄罗斯将军共同指挥或轮流指挥,多国维和部队应根据协商一致的计划行动,部  相似文献   

6.
国际要闻     
《瞭望》1994,(24)
俄、美、英宣布其战略导弹 不再瞄准对方 俄罗斯联邦外交部5月30日发表声明说,俄履行了1994年1月14日俄美两国总统发表的莫斯科宣言以及2月俄总统同英国首相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所确认的关于战略导弹不再瞄准对方的协议。声明说,俄采取这一行动是基于美国和英国不再是俄罗斯的敌人这一事实。31日,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德拉斯基也宣布美国的远程导弹已不再对准原苏联地区,并称这一步骤标志着美俄互为对手时代的结束。英国也采取了类似措施。  相似文献   

7.
与美国签署有关俄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标志着俄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俄罗斯和美国11月10日宣布,两国已经就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双边协议的所有原则性条件达成一致,双方计划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签署上述协议,与会的俄美两国总统届时将出席签字仪式。业内人士认为,俄美就此问题达成一致具有深刻的政治背景,标志着俄罗斯消除了加入世贸组织的最大障碍,距离“入世”的目标越来越近。持续8年的“拉锯战”俄罗斯于1993年正式申请加入世贸组织(当时称“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并于1994年开始相关谈判。在过去十多年马拉松式的谈判进程中,俄美两国为就俄加入世贸组织问题达成一致进行了多次双边谈判,这一谈就是八年。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总统普京12月19日应 约与美国总统布什进行了 电话交谈,双方就美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后的国际局势交换了意见。普京重申,美退约行动“是错误的”,但俄“对美的决定并不感到意外”;“当世界面临新的威胁时,不能允许在战略稳定领域出现法律真空,不能动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扩散制度”。 舆论认为,国际社会对于布什的决定,在短期内不至于爆发激烈的矛盾,但从长远来说,它会造成许  相似文献   

9.
俄美从“蜜月关系”转为“现实合作”本刊特约记者黄慧珠莫斯科专电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最近与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会晤后宣布,俄美的“蜜月关系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现实的合作”。两国关系的现状表明,俄美合作的道路上荆棘丛生坎坷不平。与美发展“伙伴关系”一...  相似文献   

10.
国际要闻     
《瞭望》1996,(36)
美宣布驱逐古巴外交官员 美国国务院8月19日宣布驱逐古巴驻华盛顿外交代办机构的一名负责人权事务的官员,以报复古巴政府上周决定驱逐美国驻哈瓦那外交代办机构负责人权事务的官员罗宾·迈耶。 日本首相出访拉美五国 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8月20日开始对墨西哥、智利、巴西、秘鲁和哥斯达黎加五个拉美国家进行访问。桥本将分别同五国领导人就联合国改革、世界贸易组织、环境保护和禁毒等问题交换意见,并将提议设立一个“促进太平洋沿岸国家经济合作”的磋商机构。  相似文献   

11.
国际要闻     
《瞭望》1995,(50)
韩又一在野党成立韩国又一在野党——改革新党11月27日在汉城宣布正式成立.成立大会通过的一份宣言说,该党将致力于韩国的政治改革,打破旧的、腐败的政治版图,创造正直、清廉的政治.北约与俄共同协调俄军行动美国和俄罗斯11月28日就俄参加北约在波黑维和行动部队的政治控制权问题达成原则协议,规定由北约和俄罗斯共同协调俄军行动.根据协议,对波黑  相似文献   

12.
黄泳 《瞭望》1994,(41)
9月26日至29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以主权国家元首的身份第三次访问美国。同前两次一样,叶利钦和美国总统克林顿强调了一番两国的“伙伴关系”;但不同的是,两国领导人坦率承认,美俄之间也存在分歧。克林顿称,美俄之间是“并不完全一致的伙伴关系”,叶利钦则认为,美俄就象一个家庭似的,免不了要“争争吵吵”。西方舆论认为,美俄伙伴关系正在进入“蜜月后时期”。  相似文献   

13.
美国共和党新政府上台后,奉行“鹰派”色彩浓厚的单边主义,一意孤行推进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研制,扬言废弃1972年5月美苏签署的《反导条约》(ABM),使美俄在反导领域斗争激烈。7月22日,美俄在热那亚八国首脑会议期间出人意料地达成了“今后将综合讨论进攻性系统和防御性系统”的框架协议,并在大幅度削减进攻性武器方面达成了共识。7月25~26日,以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领衔的美国政治经济代表团访问了莫斯科,为美俄即将举行的战略会谈铺平了道路。美俄在反导问题上的态度出现了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4.
近,俄罗斯宣布它将恢复同伊朗的军事技术合作。这是俄领导人向美国下届政府发出的一个明确的信号:俄罗斯将严格奉行“国家至上”的原则,致力于坚持保护“自身的民族和经济利益”。俄此举表明,在武器市场上,美再无法“卡”住俄罗斯了。  1995年,美俄双方曾签署了关于俄停止向伊朗出售武器的秘密备忘录。美国当时答应帮助俄争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一些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以补偿俄在军火市场上的经济损失。当然,俄还想通过这种合作,在政治上、特别是在安全上加强同美国的关系。  但五年过去了,美国不但没有帮俄争得所期望的…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00,(9)
印度与巴基斯坦2月15日至16日在克什米尔地区再次发生武装冲突。这是今年以来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第二次交火。 ●俄罗斯17日对美国务院接待“所谓车臣副议长”巴沙耶夫提出强烈抗议。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19日举行战后规模最大的群众游行示威和集会,反对极右翼政党自由党进入政府,并抗议人民党同自由党联合执政。 ●古巴政府19日否认其驻美利益办事处从事情报活动。21日数万名古巴群众在美驻哈瓦那利益办事处前举行反美游行,要求美交还古巴儿童埃连,并抗议美驱逐古巴外交官的决定。 ●俄罗斯联邦军队的一个坦克营20日撤离…  相似文献   

16.
压力下的俄罗斯外交●俱孟军北约东扩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遏制俄罗斯的重大步骤,也是俄罗斯外交面对的最大难题。1997年,随着北约东扩的正式起步,俄罗斯为避免孤立和被动,加大了全方位外交的力度。这一年,俄美关系虽然有所倒退,但俄欧关系、俄日关系、俄中关...  相似文献   

17.
正西方国家因为乌克兰问题对俄罗斯实行制裁,俄在叙利亚展开外交军事出击扭转局面,美国领导北约国家在东欧与波罗的海集结重兵,不论是普京还是奥巴马都宣称美俄进入"新冷战"状态,但此时俄美"新冷战"的形式、模式与目的都与美苏冷战有着天然的区别。美苏冷战主要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对抗而产生,这次"新冷战"则更像一个大型的广告创意。美俄双方都已展开全面的私下公关,谨防"新冷战"变成真冷战。俄美"新冷战"是战术还是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和美国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两个国家,俄美关系影响着世界局势发展。本文回顾了近些年来俄美关系的演变历程,并对促成这种关系演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俄美关系演变对中亚局势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同行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无形的"基辅墙"美俄敌对的原因有很多,背后体现了各自从国家利益出发的战略考量。一是核武器。俄罗斯在最近几十年都是少数能使用核武器摧毁美国的国家,至少,能给美国造成不可恢复的军事打击。美国的军事利益需求决定了其必然要削弱俄罗斯的核力量。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思维逻辑是,乘俄罗斯无力、中国无意进行新的军备竞赛之际向两国挑战●美国会已有人在叫嚣,“花600亿美元拖垮中国”当人类进入新世纪的时候,美国向全球发出了一个不祥的信号。新任总统布什、副总统切尼、国务卿鲍威尔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相继就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发表言论,口径一致地表示要继续发展及部署这一系统。美国新政府的这一立场,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给21世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投下了阴影。新班子坚持强硬立场去年9月1日,鉴于国内外的反对以及数次试验失败,克林顿总统宣布,由于对国家导弹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