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汤华 《瞭望》1999,(23)
也许没有哪个国家对第二国家的语言重视到我们当前的程度——小学毕业得考,初中升高中要考,高中升大学必考,进了大学还要通过全国四级、六级统考。然而,在这门学校教育历时最长、学时最多的语言技能课上,学了那么多语法条条、语音规律,拿了各种通过成绩和证书,到头来多数学生还是听不懂得、讲不出、写不来,还是不能实际使用这个语言临近6月,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就在眼前,“临阵磨枪”在高校的应考学生中相当普遍。一脸无奈的北京某高校二年级学生段学军说:前三个学期的英语课学得正带劲,老师让我们用英语讲故事、相…  相似文献   

2.
柳萌 《民主》2011,(3):50-50
现在小学初年级语文课本,内容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还真没有怎么留意过,听说,好像比较过于成人化。记得我读小学初年级时,语文课本内容非常简单。就是“人,手,足,刀,尺”,“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之类,让学生认识普通的字,而且能够跟生活相对照,学起来容易记又有趣味。读书跟玩耍一样快乐。  相似文献   

3.
马挺 《党政论坛》2011,(2):33-33
日本大学生中,关心政治的很少。十几年前,我曾在课堂上说过:50年后,中日必有一战。但是学生们哗然:马老师,您可别吓唬我们。可是最近,一个快要毕业的学生发电邮给我:“老师,我决定参加自卫队了……”在我的学生里,他应该是第一个。  相似文献   

4.
易杳 《瞭望》2000,(17)
丁香, 14岁,北京石景山京源中学初中学生: 老师才是决定我们学习的主要力量。老师也许都是为了我们好,但我们总觉得老师不了解我们,不了解我们想什么、需要什么,而只是一味按他们的想法教。 作业太多了。从小学熬到中学,作业还是这么多。上小学时是在寄宿学校,差不多每天都得到晚上十一点多才能做完当天的作业,脑袋都木了。经常想事儿想了半截儿,脑袋就转不动了,好些同学连笑都不会笑了。最怕英文课,每天都留作业,总是一遍又一遍抄课文。有一回,班主任老师看见我们很晚还在抄课文,问是谁让抄的,并让我们回去睡觉。第二天…  相似文献   

5.
从中小学生的﹃理想迷失﹄谈起●滕朝阳最近看到一起关于中小学生“理想”的调查。调查者根据对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一、初二共300名学生的调查情况得出结论:“理想在中小学生心目中迷失。”调查者对这样的结果感到“不理想”,痛心惋惜之情跃然纸上。类似的调查不止一...  相似文献   

6.
没正形     
蒋子龙 《党政论坛》2012,(16):35-35
“没正形”这三个字,很形象地概括了当下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十人九歪”,有话不好好说,以“雷人”为有才;不会规规矩矩做人,以搞笑、搞怪为有趣;视生活为小品,游戏人生。孩子没正形,肯定跟他们的“三个老师”有关:父母、学校、社会,即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就像媒体报道的:“请客送礼,从娃娃抓起”,小孩子从进幼儿园就得给老师送礼,上学后要当班干部需打点的人就更多了……难怪有家长向一实验小学的校长请教到底什么是教育?这位国家特级教师脱口而出:“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这像正经话吗?可你不能说这不是实话。  相似文献   

7.
刘功宜 《党政论坛》2010,(10):10-10
1952年,李讷是中直育英小学最高年级五(2)班的学生,高老师是她的班主任。“六一”匡际儿童节快要到了,学校领导号召全校同学以实际行动向节日献礼。  相似文献   

8.
美术课上,老师拿出一张白纸贴到黑板上,然后让学生选各种颜色的彩笔,将各自的名字写在纸上。同学们很纳闷,不知老师是何用意.他们逐一在纸上签名。等全班人都写完,五颜六色的名字占满了整张纸。这时老师问道:“谁还能在纸上画出一朵花?”大家纷纷摇头,表示不能:纸上已签满字,毫无空隙,怎么可能再画一朵花?  相似文献   

9.
史林 《瞭望》1985,(36)
教师辛苦,小学班主任尤其如此,因为他们除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担外,还要关照小学生们的在校生活,加上目前社会独生子女多,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学教育的难度。他们经年累月施教育人,从早到晚操心劳力,个中甘苦,自非一般人所能了解和体验得到的。已届中年的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向晓琳老师,是如何在二十多年  相似文献   

10.
刘诚龙 《各界》2014,(6):3-3
在酒桌上迟到了、说错了话、敬酒敬错了顺序,大家都是要吆五喝六地大喊“罚一杯”的。可是“罚”字多不好听啊,于是便有人喊:“不是罚呢,是奖一杯。”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人文”?作家梁晓声用了6堂课的时间讲这两个字的含义。不少学生觉得惊讶,“‘人文’,我懂啊。”“就一句话,以人为本。”梁晓声发出一声感叹:除了“以人为本”,我们还能告诉别人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陈莘  佘宏明 《民主》2009,(5):32-34
这阵子,高潮老师十分感奋,纷至沓来的温馨让他激动得夜不成眠。首先是考进清华大学的一位学生来信说:学校迎新会上,我不会跳,也唱不了,只得背了几首古诗词,竞赢得一片赞叹。感谢你,老师!是您的“每周一诗”积淀了我的文化“底蕴”……接着是在中国传媒大学攻读“电影编导”的一位学生专程回扬州“谢师”,  相似文献   

13.
微语录     
《党政论坛》2012,(18):50-50
学生问苏格拉底:人生是什么?他让学生们从一个果园中走过,每人挑选一只最大的苹果,不许走回头路。大家回来后他问:满意吗?学生们说: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我们要么选早了,后面还有更大的;要么选晚了,漏过了最大的。苏格拉底笑了:这就是人生:一次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孙燕 《民主》2011,(10):53-54
一些大学的教育让人越来越看不懂了.在这里,“考、考”不再是老师的“法宝”.而“分、分”更是学生的“命根”。于是,学生“跑分要分”成风。老师或者考后“好说话”,提分了事;或者考前暗示考试范围,落得个“你好我好大家好”:或者坚持原则.接受学生的“车轮战”,不胜其烦;  相似文献   

15.
程青 《瞭望》1998,(18)
世纪之交:我们教给孩子们什么?(续)本刊记者程青(三)欧美国家的教育环境相对宽松,但这些做法未必适应中国国情。这样的话笔者在走访中小学时听得很多。中国实行“普九”,已经取消了小学的重点学校,学生就近入学。但这首先引起的是家长心理上的不平衡。每一所学校...  相似文献   

16.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是我国历代教育家提出的师德规范的对教师人格的要求.现在看来不够了,作为一个教师,更要善于与学生交流,平等待人,以师为友,尽量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一种宽松,友善,和谐的环境教育视点 “传道、授业、解惑”,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对教师称谓的定位。今天,一个新的世纪到来之际,教师这一神圣而光荣的职业怎样吸引学生?学生心中最可爱的教师又是怎样一种形象?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的中小学生虽年龄不同、认识能力深浅也不同,但都有令大人们惊讶的独到见解。“我希望…  相似文献   

17.
要走窄门     
我是在“文革”期间读完小学和中学的,十年里我没有好好学习。1983年我开始写小说时,认识的汉字也就是4000个左右,几年以后中国的批评家们纷纷赞扬我的语言简洁,我告诉他们:“那是因为我认识的字不多。”  相似文献   

18.
师德安在     
师德安在安徽杨洪立教师理当为人师表,可是,近来报刊上披露了不少教师施用各种方法严重体罚学生的事例,却不由令人困惑不解:这些为师者的师德到哪里去了?某日上午,哈尔滨某小学四年级某班上音乐课。女音乐教师见学生李佳文默写歌词时错写了三个字,当即扣了他120...  相似文献   

19.
《民主》2015,(8)
<正>从教18年来,我从一名历史教师到班主任,再到年级主任,无论角色发生怎样的转变,我都始终坚持在一线工作,坚持和学生们在一起,用我对教育质朴的理解为学生们撑起一片快乐的天空。"总认为历史学科很久远很枯燥,听了张老师的历史课却发现原来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学生们说到我的历史课就滔滔不绝。在我的精心设计下,学生们仿佛穿越回那尘封已久的过去,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就把知识掌握了,而且多少年后一些课堂情节还记忆犹新。我组织学生模拟巴黎和会现场,学生  相似文献   

20.
也需从“头”做起江苏徐恒足《湖北日报》某记者曾就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参加的一个会议写了篇长达3480字的稿件,送审时,贾志杰做了如下批示:“建议压减,最好做消息报道。今后类似情况,亦这样办。”后来此稿减为880字发表,在社会上起到了应有的反响。这件事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