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博士与他的学生们一起做游戏。一不小心。博士的手表掉在地上,一个学生见了,俯身下去拾起。这时,博士做了个惊人的动作,只见他抬脚一跨,已经骑在那个学生背上。其他的学生都愣住了。博士微笑着说:“我只是想通过这件事告诉大家,人生的诱惑很多,你不弯腰,别人永远不能骑到你上面。”  相似文献   

2.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为充分发挥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在加快发展、奋力崛起中的作用,滁州市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并扎实推进“百名博士引进工程”,有针对性地引进博士、硕士和高级技术工人。一年来,在滁高层次人才以发展滁州为己任,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3.
一位教师进修实验学校校长 在与澳大利亚进行教育交 流后不禁叹服:那里的学生比我们学习轻松,而学习质量比我们高得多。孩子的作业量不多,但都需要动脑筋才能完成,教师在培养学生想像力上大做文章。这位校长很有感触地说,一所学校有生命力,是因为学生喜欢到它那里上学。将来我们学校也应朝着这个方向走。 “小鸟从笼子里出来 还会不会飞”“减负”不能把孩子减到大街上无所事事。全国人大代表、武汉文学院副院长池莉在今年“两会”期间的这一呼吁,与北京市五中校长吴昌顺的忧虑不谋而合。吴校长说,我们与法国巴黎一所中学是姊妹校。…  相似文献   

4.
高友清  周梦榕 《侨园》2002,(5):20-21
博士是知识的精英,企业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地方,博士在企业中从事科技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必将大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价值不言而喻。“产业博士,请你在国企留下来”。这是企业的呼声! 傅士迷恋“象牙塔”人事部门按博士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环境和所处的地位,将博士相对应地划分为“产业博士”和“学院博士”、“老板博士”和“打工博士”、“国企博士”和“民企博士”等。据了解,武汉90%左右的博士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产业博士不到200名,在国企的只有几十人,主要集中在武钢等大型国有企业。武汉人事部门近日提供的消息称,武汉高校今年毕业的1200多名博士研究生中,有近千名选择留校工作。  相似文献   

5.
“杀猪老师”,全称应该是“杀猪的当了老师”;而“宰牛校长”,当然也就是“宰牛的当了校长”。这样的奇闻发生在河南某县。该县张陶乡某村的一个办学点,一名原来的屠户因身体原因无力再杀猪,就转行办起了学校,而“老师”就是他和他的妻子。无独有偶,在该县的另一个乡,一个杀牛卖牛的摇身一变,竟成了“校长”。他招了近百名学生,教室是老房子,桌上还供着神位。在有关部门的干预下,所谓的“学校”已被责令停办,所谓的“老师”和“校长”也已被责令离开了神圣的“殿堂”。这应该说是令人欣喜的,但由此引发的思索却是那样沉重。近年来,随着各级…  相似文献   

6.
我知道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也有。无名的烦恼不知怎的就占据了心绪,美国有一位倡导积极思想的哲学家皮尔博士,他的衷言是“每天为你的生活洒一点香波”,自从听了这句话,我便努力去培养这种良好的习惯,并不断地强化这一信息——每天为你的生活洒一点香波,我注意到,这是指导我们的思想和意识、内心情感的一种全面向上的积极方式。  相似文献   

7.
法国电影明星洛依德有一次去修车,一名女工接待了他,女工长得很漂亮,车修得也很好,这一切都吸引了洛依德,他想进一步和她接触,便对她说道:“你喜欢看电影吗?”  相似文献   

8.
读8月 14日北京某报头版“张 健渡海归来”的新闻,最后一 句是:“北京体育大学校长今晨也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到车站迎接张健的归来。”在这篇新闻报道中,其他有关人士如北京市副市长刘敬民、大连老人李刚、北京团市委副书记曾繁新,都有名有姓。惟独那位北京体育大学校长被“隐姓埋名”。这或许是撰稿者的疏忽或其他原因。但笔者的疑问不止这一条新闻。 听电视新闻广播,经常介绍报刊重要文章,往往是这样说的:今天某报刊“发表署名文章”。有的报纸也有类似报道:某刊“发表署名文章”。至于这些文章的作者姓名,则隐而不说了。看到这…  相似文献   

9.
易杳 《瞭望》2000,(15)
李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  “减负”无疑是正确的,问题在于如何减。  素质教育的涵义比单纯传授知识要大得多。过去提“勇者”存,后来是“智者”存,现在我认为是“适者”存。无论你如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必须适应变化着的现实。  “减负”就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不仅仅教育是系统工程,“减负”本身也是系统工程。教育能否担负起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学校能否接着出无愧于时代的高素质人才──“爱学生”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职责。“爱”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内涵,没有爱就没有教…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戍“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引发热议。笔者看来,“官场博士群”的存在,至少有三大隐忧。  相似文献   

11.
“一个孩子,哪怕有100种残缺,从他呱呱坠地之日起,就有享受教育的权利。”这是上海市卢湾区辅读学校何金娣校长朴实无华的语言。何金娣,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她说:“我无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把握生命的宽度与深度。为了这些智障孩子,我愿意献出生命的全部。”何金娣提出了“生存教育”。她说,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需要为本,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能,补偿学生的缺陷。学校承担了全区25名2~19岁因患脑瘫、行进性肌肉萎缩及重度、极重度智障儿童等无法进校正常学习的残障儿童的教育康复任务。作为校长,她和其他教师一…  相似文献   

12.
今年五月,李政道教授来访时,向记者介绍了我国在美物理学博士研究生的情况。他认为,当几百名中国博士回国后,还需要进行“博士后”的训练。他说,“念了博士,并不博,只有到了‘博士后’才真正开始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本文报道了李教授的这次谈话。  相似文献   

13.
构建中国现代大学的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需要“大楼”,更需要“大师”,最重要的是“大爱”湖南农村放牛娃,大学教师,工程院院士,百年名校的大学校长,这是身份的变化,也是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的人生轨迹。谢和平说:“我很知足,在这天府之国,恰好赶上西部大开发的机缘,能  相似文献   

14.
今年7月1日,我国政府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经过百余年的风雨沧桑,终于顺利地回归祖国,这不仅标志着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多年来的民族耻辱,也标志着中华民族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香港回归祖国是举世瞩目的大事。香港能回归祖国,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归功于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历史  相似文献   

15.
如何做一个成功的校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水旺 《民主》2009,(11):16-18
办好一所学校。从学校内部条件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位好校长和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前者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后者是办好学校的基础。国家总督学柳斌曾指出:“办好中小学教育,要靠广大教师,要靠教师的领班人——校长”.“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一名成功的校长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用力不竭力     
吕清明 《党政论坛》2012,(16):14-14
一天,齐桓公向手下的大艇管仲炫耀:“你看我这马车怎么样?” 管仲说:“马车不错。” 齐桓公说:“不仅马车不错,我这驾车的车夫也是齐国最好的。” 管仲问那个车夫:“既然主公说你是最好的车夫.你的驾车经验是什么?”车夫说:“我驾车的经验是让每一匹马竭尽全力来拉车,谁都不偷懒。把全部的力量用在拉车这件事上。”  相似文献   

17.
“无论欢乐,无论悲伤,凡是你走过的地方,都有记忆的宝藏,在积尘的岁月里闪光。道路漫长而又漫长,那是把你的信心丈量。坚定的自信,是一片阳光,永远照耀着蔚蓝的远方。昨天属于记忆,明天才是希望。” 这是在青海某地农场的一所监狱里,十一名穿黑色囚服的年轻人正向他们的几百名同伴演唱的一首歌。台下是一张张沉思的面孔,许多犯人显得非常感动。这首歌是一个叫张天的犯人创作的。他今年二十六岁,上海人。他正在演奏小提琴,琴声柔美动听。他是这个文艺演出队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13,(18):50-51
师道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传统文化上的“化民成俗”四个字,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这是师道的精神。教育以变化气质为目的,但变化气质非常难得。《礼记》上有两句话,“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老师有两种,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什么叫“经师”?古代教各种各样知识学问的人。你看现在的幼稚园、小学老师,上至大学教授,不过是传播知识的经师而已。我也做过大学教授很多年,在我手里毕业的硕士、博士也很多,我自己就笑,我跟他们说,  相似文献   

19.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并努力寻求新方法——设立“校长信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校长信箱”是在原“校长接待日”的基础上设立的。校长刘明新通过接待学生后认识到:设立“校长信箱”,便于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沟通校领导与学生的联系,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由他提议,经校领导班子讨论决定,将所有校领导以及与学生关系密切的中层领导干部的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网址全部公布于众,让学生与校领导的联系畅通无阻。几年来,刘明新和其他校领导已收到上千封学生来…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河北省藁城县为解决为政清廉的问题,推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这一新制度,改变了过去头痛医头、脚疼医脚、“杀一做百”的传统做法,在保持政府廉洁问题上初见成效。 杀一为何难以儆百 今年初,藁城县某工商所一名干部带人到一家个体户饭馆大吃一顿,花了175元,店主找他付款时,他却把脸一沉说:“你记住我这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