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2003年1月10日,朝鲜退出核不扩散体制,美国做出强烈反应。美朝第二次核危机出现。朝鲜认为美国拒不履行核框架协议中的承诺和布什执行敌视、扼杀朝鲜的政策,迫使朝鲜采取重新启动核设施的“自卫”行动。布什认为朝鲜的行为破坏了核不扩散体制,挑战美国的权威,威胁了美国的安全,决定对朝鲜采取“对话”与“施压”政策,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制裁和军事威胁,并动员国际社会迫使朝鲜放弃核计划。由于美朝彼此敌对,缺乏信任,因此解决朝鲜核问题将会是艰难的讨价还价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刘柠 《南风窗》2007,(23):84-86
随着美国的脑筋急转弯,关于朝核问题的最终战略目标,中美两国间形成了一定的错位:美国的底线已经从"完全弃核"后退到"不扩散";而中国则出于自身的地缘利益及对东亚"核多米诺"效应波及日本的警惕,必欲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朝鲜核问题使奉行无核三原则的日本的不安全感增加。悬而未决的绑架日本人问题和朝鲜核问题的长期化,加深了日本对于朝鲜的威胁认知。在日本如何重新界定美日同盟,对美国提供的核保护伞是否有信心,以及究竟从何种视角界定日本的国家利益等问题上,朝核问题都成为一个重要因素。在对朝鲜威胁的认知下,日本的核武装论不断升级。核武装论已经不再是日本的政策讨论禁区,日本核政策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4.
小布什政府的“核态势评估报告”被媒体曝光后,其核心内容在国际政坛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由于报告事关美国再度对中国进行核恐吓,必然对未来的中美战略互动造成深远的影响。本篇论文具体分析了“核态势评估报告”中和中国有关的内容,对小布什政府在防务政策方面对华战略调整和政策基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美国当前核战略对中国的影响和冲击进行了探讨。论文强调报告的出台突现了当前中美展开战略对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外交解密档案和有关当事人回忆,由于国民强烈的反核感情和战后特殊的国际环境,战后日本的核政策表面上主张"和平利用"核能,倡导"无核三原则",加入《核不扩散条约》,没有公开制造核武器。然而,在和平利用名义下进行的核电开发,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军事意图,与追求核武器"制造"能力的军事目的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核电"与"核武"互为表里的复合型政策体系。在该政策的推行过程中,日本还先后两次与美国签署"核密约",允许美国"运进"核武器,寻求美国的核保护伞,并在依赖美国核保护伞的背后,通过发展核电,行独立保持"制造"核武器潜在能力之实。  相似文献   

6.
2011年国际政治形势与上一年一样,也是“乱”字当头。从日本福岛核灾难到欧债危机;从美国“重返亚太”到俄罗斯搞“欧亚联盟”计划;以及从“阿拉伯之春”高潮迭起到“占领华尔街”运动向全球扩散、  相似文献   

7.
和平主义思潮是战后日本社会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本政治中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1960年代后期,从国家与社会和个人的关系角度出发,日本出现了以市民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的新和平主义理论,并成为像“越平联”这样的和平运动的指导思想,代表了日本和平运动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在市民主义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强调个人在战争中同时扮演“受害者”和“加害者”双重角色的和平主义思想。市民主义思想对当时日本和平运动的发展、和平意识在民众中的深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越南战争期间反战运动的发展,并对此后日本的和平主义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市民主义思想对和平运动的影响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反核反战是日本共产党20世纪80年代的中心任务。日共为此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和倡议,大都得到日本国内乃至整个世界和平进步力量的共鸣和呼应。日本共产党坚定地致力于反核反战,既有日本是唯一遭受过原子弹轰炸的国家的原因,更是该党一贯的和平理念与信仰追求使然。反核反战成为日本共产党的一个政治符号,获得了日本不少左翼选民的长期支持,也是日共在国内外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9.
王君 《国际展望》2012,(3):94-105,141,142
当前,朝鲜半岛形势由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突然逝世、国家全面进入权力过渡阶段而充满不确定性。在朝鲜权力交替的敏感时期,各方为恢复六方会谈、重启半岛无核化进程进行的积极努力受此影响而放缓。朝鲜寻求核武器既是朝鲜半岛南北长期敌对、朝美间的冲突所铸安全困境之果,也是引发东北亚地区更大范围动荡的诱因,并且由于朝鲜权力交替蕴含的潜在风险,核危机对东北亚地区安全构成的威胁在增大。针对半岛核问题,中国政府一直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发挥着稳定地区局势、推动半岛无核化的积极作用。结合朝鲜半岛形势的变化,在客观分析东北亚地区战略格局的基础上,中国政府将围绕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和实现半岛无核化这两大战略目标继续作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于9月20—21日在华盛顿举办以“中国和平崛起”为题的大型学术研讨会。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研讨会上表示、中国今后将会逐渐超越日本,在亚洲地区扩张其影响力。但是除非中国和美国之间发生严重的冲突,否则中国应该可以透过和平的方式崛起。布氏还指出,他相信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可能会与其它国家发生一些摩擦。不过,北京将在2008年主办奥运会,2010年世界  相似文献   

11.
虽然美国对伊开战已进入倒计时,只要布什一声令下,美国的导弹随时都会扑向伊拉克。但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给和平一次机会”的努力。世界反战的声浪正与美国紧锣密鼓的备战在同步进行。顺着太阳升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05,(11)
日本:斡旋巴以为哪般?与中国领导人贾庆林、吴仪近日分别访问拉美、日本这些“常规动作”不同的是,巴以首脑5-6月先后访日的罕见举动,背后有美国支持日本“争常”以及日本努力确保石油安全这两大因素。当前,巴以问题和平曙光重现,加上“巴勒斯坦不信任美国,以色列不信任联合国和欧盟”局面的形成,这就给日本的斡旋创造了难得的契机。事实上,俄罗斯也同样希望参与凋停巴以冲突,但美国不支持,以色列也不同意,这个机会才轮到日本。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下半年后,中国在外交战略上逐渐用“和平发展”取代以前的“和平崛起”.美国部分研究者对中国该战略产生的背景、战略内容、实施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及其积极作用都作了较系统而客观的分析,提出一系列可取的观点.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当今美国政府理性制定对华政策并推动中美关系继续向前发展,对中国学者深入研究本国“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四十六年来的美国对台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十六年来的美国对台政策李世安46年来美国对台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利用国共两党和中国人内部的矛盾,反对海峡两岸的统一;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幌子下,阻挠两岸统一,搞事实上的“两个中国”。几十年来,虽然中美关系经历了许多曲折,几经变化与调整,但美国对台...  相似文献   

15.
以旧的思维方式行错误的政策之实,结果只能被国际政治的现实法则无情地摒弃出局。俄罗斯被“隔离”?6月12日美国助理国务卿凯利宣布,支持更多的国家参与朝鲜核问题谈判。他在发言中称,韩国和日本都是与该问题“利益相关的国家”,他们“有权听到朝方的意见并阐述自己的立场”。坚持朝鲜核问题上的多边框架机制是美国的一贯立场,而且这也不是美国头一次表示要将韩、日拉进谈判中来,因此各大通讯社对这条消息都没有表示出太多的兴趣。然而,敏感的俄国记者却从中嗅出了端倪,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为了构建其主宰下的“世界新秩序”,确保21世纪继续成为“美国世纪”,美国大肆推行霸权主义,特别是“9·11”之后,美国非但没有如沃勒斯坦所称的“山鹰折翅”,加速了衰落进程,反而借反恐之名,推行霸权主义色彩更加浓厚的对外政策,给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带来了极大危害。面对这一现象,我们不禁要问,造就美国霸权的根源在哪里?基础是什么?是单一因素的影响,还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国际作用影响的迅速上升,适应中国和平崛起的态势,成为奥巴马政府对华关系新定位与调整亚太地区安全战略的重要背景条件。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关系大起大落,表明金融危机阶段的中关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奥巴马政府第二个《中美联合声明》提升两国关系定位,对华政策呈现出从“接触加遏制”政策向“尊重加牵滞”政策调整的取向,美国亚太地区安全战略也进一步调整。这一战略调整,不能简单解读为以中国为主要战略目标。发展“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中美两国共同努力的目标,但是实现这一目标依然存在战略互信基础脆弱的局限。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57年,美国政治科学家卡尔·多伊奇就曾指出,一个多元的安全体,或者说,一个“和平岛”已经出现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其立论的基础就是西方自由主义学派的“民主和平理论”。冷战结束后,西方一些学者,例如布鲁斯·路塞特及其同事,在研究二战后欧洲乃至世界的战争与和平问题时,发现在1946—1986年的40年间,主要  相似文献   

19.
“核不扩散条约”是迄今所有国际裁军协定中最具普遍性的一个,也是巩固国际安全和实现核裁军的基础。新世纪美国战略政策的转变对本来具有权利义务平衡内涵的“核不扩散条约”形成强烈冲击。目前仍在继续升温的朝鲜半岛核危机的本质是美朝之间的政治问题,要化解这一危机,必须本着权利与义务平衡的原则、公正合理的态度、真心诚意的政治意愿和建立有效的信任措施,由此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很有可能通过政治外交途径来解决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与印度2005年签署的《美印民用核合作倡议》(CNCI)和2007年签署的《美印123协议》使美印核关系引起国际关注。通过回顾战后50年来的美印核关系,本文认为美国推动印度核工业发展的过程可以分成直接扶持、间接支持和再直接合作三个阶段。虽然在不同阶段地缘制衡、核不扩散、经济利益、能源安全、国际机制等因素或独立或交织起作用,但只有美国地缘制衡战略能解释美国为何在战后50年里持续协助印度核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