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克林顿政府对拉美的政策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建立西半球自由贸易区,二是建立西半球“民主共同体”。 克林顿政府在总体上延续了布什政府对拉美的政策,但它更注重维护其自身的经济利益。随着形势的变化,克林顿政府将进一步调整对拉美的政策,美拉关系会有所发展,但美拉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干涉与反干涉的斗争也会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2.
1993年5月6日和6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分别通过第824号和第836号决议,决定在波黑的6个穆斯林飞地建立“安全区”,并派遣维和部队保护那里居多数的穆斯林,但“安全区”一直是波黑“最不安全的地方”。现将6个“安全区”简况介绍如下: 萨拉热窝 位于波黑东部,是波黑的首都,为多民族聚居区。战前人口52.6万,目前约有38万,驻有1500人的维和部队。1992年4月,波黑内战爆发后,穆军控制了萨市中心区,塞军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决策者认知图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交决策者决策过程的一个重要干预性变量。美国更不例外。本文将克林顿政府军事干预科索沃政策作为案例,运用国际政治认知心理学的“意象”概念以及意象与决策者再现问题之间的一般关系模式,分析克林顿政府在制定军事干预科索沃政策过程中,决策者对干预对象所持的意象与他们认识科索沃问题以及最终实施军事干预的相互关系。文章最后结合克林顿政府在后冷战时期面临的对外战略形势,探讨了意象对美国政府制定对外政策的几点影响。  相似文献   

4.
布什政府对巴基斯坦政策及美巴关系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9·11”事件后,布什政府看重巴基斯坦在反恐战争尤其是对阿富汗战争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大幅度调整克林顿政府的“重印轻巴”政策,提升美巴关系。最近,美国对巴基斯坦政策有了新的变化,在继续拉巴的同时,也加大对巴的压力,以将其纳入美国全球战略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克林顿执政期间 ,对古巴实行以封锁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政策。但是 ,其政策也有一些变化 :除了通过“托里切利法”和“赫尔姆斯 -伯顿法”力图把对古巴的经济封锁扩大成一场国际性的“大围剿”外 ,还对古巴实行民间接触和渗透的做法。可以说 ,松动对美古民间交往的限制和增加与古巴的民间接触和交往 ,是克林顿政府不同于前几届政府的一个政策手段 ,力图通过“人道主义”援助和各种途径的交流 ,传播美国的价值观 ,加强对古巴局势的影响力 ,促使古巴融入西方“民主社会”。2 0世纪 90年代后期 ,克林顿政府开始松动对美古民间交往的限制。 1 998年…  相似文献   

6.
1992年3月波黑爆发内战以来,战火愈演愈烈,几十次刚达成停火协议,随即又爆发新的战斗。国际社会为结束这场战争提出的各种和平方案也都因交战各方的某一方反对而成为一纸空文。1994年7月5日,美、俄、英、法、德5国公布了其解决波黑危机的最新和平方案,并强调交战各方对此“不容讨价还价”,否则将对其进行“惩罚”。然而,波黑塞族仍未接受。不仅使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50年代人类开发利用太空以来,太空威慑作为美国与苏联战略博弈的手段之一就已经出现.冷战时期,太空能力的进步先是作为美国政治和技术实力的标志成为国家整体威慑战略的一部分,其后又与核威慑紧密结合,在美苏“相互确保摧毁”和“相互确保生存”的威慑态势中发挥作用.冷战结束后,太空威慑逐渐与核威慑战略分离,成为独立的威慑手段.1996年,美国克林顿政府的《国家太空政策》明确提出太空威慑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美国对非政策的演变、特点及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冷战后,美国各届政府对非洲政策各有不同侧重点,老布什时期的对非政策重点是抢占前苏联留下的阵地和推行“民主化”,克林顿政府强调通过经贸发展美非关系,小布什上台后,美对非政策重点转向反恐和能源。这些政策有四个共同特点:服务于美全球战略、实用色彩鲜明、选择重点国家、政策手段灵活多样。美国的非洲政策对非洲国家的影响总体上是消极的,今后美仍不会将非洲作为战略重点,但其政策中的积极因素有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9.
显示克林顿政府对外政策特点的五个基本思想是:1.确保美国的经济安全;2.开始向亚太倾斜;3.把在全世界推广西方的民主和人权等价值观作为对外政策的三大支柱之一;4.把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置于对外政策的前列;5.推行所谓多边主义。 克林顿政府在外交实践中曾作多次调整:最初执行的实际上是塔尔诺夫主义;继而提出扩展战略;后来又提出六大战略重点。 美国对在冷战后的世界中究竟如何定位的探索,仍在继续;在探索中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使美国的外交政策思想适应于当前世界多极化与多样化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
克林顿政府的亚太新战略是美国在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环境下, 为实现 其全球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安全观念的转变, 使欧洲在美国全球战 略中的地位降低, 提升了亚太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克林顿上台后, 将“经济安 全”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首要原则, 并把亚太置于美国全球战略生死攸关的重要地 位, 全方位、强力度地参与亚太事务, 谋求建立由美国起主导作用的“太平洋共同体” , 用经济一体化、政治民主化和军事安全集体化这三根支柱支撑其亚太新战略的实施, 既保持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 又保证美国在本地区的利益和主导地位, 以 增强美国在全球的战略优势, 维持美国“唯一霸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韩献栋 《东北亚论坛》2023,(6):48-63+125
系统属性与内外协调是美国对朝政策的重要特征,这源于朝鲜半岛地区是一种紧密型的地区体系。冷战结束初期的“一超多强”格局使得克林顿政府对朝政策的系统属性较弱,内外协调的特征十分明显。随着遏制中国战略的制定,美国对朝政策的系统属性逐渐增强,对朝政策逐渐失去独立性,开始套嵌于美国的亚太战略中。在内外协调方面,因国内战略共识的形成,内部协调的必要性逐步下降,但因韩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存在,外部协调的特征仍然明显。从冷战结束初期的克林顿政府至当下执政的拜登政府,美国对朝政策整体上的发展轨迹展现出了上述特征。拜登政府执政后标榜其对朝政策以朝鲜半岛无核化为目标,并追求一种精准而务实的方法,但实际上,其对朝政策已全面回归至奥巴马政府时期的“战略忍耐”政策,且因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体系的构筑以及对朝延伸威慑的强化,具有“战略忍耐”加强版的特征。拜登政府的这一政策本身内含着其难以克服的矛盾,一方面会刺激朝鲜,使朝鲜的拥核意志更加坚定,另一方面,它还需抑制因“朝鲜威胁”的存在而日渐走强的韩国拥核冲动,以使韩国在安全战略上更加依赖美国,这会促使矛盾和张力在美韩之间以及韩国国内左右政治势力之间产生,激化韩国的党争,进而...  相似文献   

12.
布什政府的半岛政策与朝鲜核危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朝鲜核危机爆发以来 ,美国一直采取拒绝同朝鲜就这一问题进行直接对话的强硬立场。这说明布什政府应对朝鲜核危机的政策与克林顿政府相比出现了重大变化 :一是抛弃以往的“接触”政策 ,转向“遏止”战略 ;二是不再把朝鲜视为潜在的核武器“扩散国” ,而是将朝鲜视为事实上的“有核武器国家”;三是不再将朝鲜的核计划视为单纯的“不扩散”问题 ,而是当作东亚的区域安全问题 ,为此强调解决方式上的“区域方法”。未来美国的对朝政策很可能超越目前的“遏止” ,亦不排除使用军事手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克林顿政府对华政策的新调整与中美关系走向”研讨会发言摘要〔编者按〕吉林省美国经济学会、吉林大学国际经济系、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于1997年11月15日共同举办了“克林顿政府对华政策的新调整与中美关系走向”研讨会。研究美国问题、亚太问题的部分在长专...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以其鲜明的特点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仅存的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为了保证其战略目标的实现,适时调整其亚太战略。无论是布什政府的“扇形结构”,还是克林顿政府的“新太平洋共同体”,都是要确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主导权。随着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作为美国亚太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对华政策也相应地发生一系列变化,“制裁接触”和“全面接触”分别为其两个阶段。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影响了中美关系,但是,中美关系作为冷战后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仍将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俄罗斯独立之初,由于受国内困难局势所制约,对外插手国际事务力不从心。面对硝烟弥漫的波黑战事,俄基本上“袖手旁观”,除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表决有关波黑问题的决议时采取与西方相似的立场外,没有提出自己独特的主张。今年初以来,俄态度有变化,力争对波黑和平进程施加自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995年12月14日波黑和平协议签署后,持续3年多的波黑内战正式宣告结束,实现了波黑人民盼望已久的和平。迄今,波黑的和平进程虽取得了某些积极进展,但诸多不利于波黑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目前的和平仍很脆弱,实现持久和平的路途还很遥远。  相似文献   

17.
克林顿政府对伊朗和伊拉克实施的“双重遏制政策”是1993年初开始的。所谓“双重遏制政策”是美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手段阻止伊拉克或伊朗控制海湾地区和改变那里的力量平衡的政策,以维护美国的利益。这一政策从内容到实质,都是美国50年代以来对海湾地区所奉行的传统政策的继续,其目的是确保海湾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保持力量平衡和现有格局,禁止那里的两个大国伊朗、伊拉克或对海湾怀有野心的任何别的大国控制这一重要的石油战略地区,从而保证阿拉伯石油畅通无阻地流向工业世界,维护美国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8.
一 2001年初,共和党的布什政府执政之后,对民主党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进行了一定的负面调整,其中尤以对台湾政策为著。由于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核心问题,这一调整使得因美国政府更迭而处于脆弱过渡期的中美关系步履维艰。4月初又发生了撞机事件,中美关系一时间黑云压城。人们对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深表关切,有的认为它发生了“战略性”的或“结构性”的变化。但  相似文献   

19.
今年2月3日,美国宣布全面解除对越南的贸易禁运,并决定在河内设立联络处。此举是克林顿政府为减弱“越战后遗症”的阻力,实现美越关系正常化软着陆采取的关键性步骤,表明美国对越南的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积怨已久的美越关系终于开始解冻,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已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20.
1995年6月美政府允许李登辉访美后,中美关系严重滑坡,美国政界、学术界和舆论界就此对中国的发展趋势、美国应采取的对中国战略及政策做法展开了辩论。其规模之大、参与者范围之广、时间持续之长,为冷战后时期所少见,迄今仍在进行之中。与此同时,辩论中对克林顿政府现行对华政策提出了既中肯又尖锐的批评,并提出了许多有远见卓识的政策建议。这些建议将成为1997年初开始的下届政府在制定对华政策时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