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尔罗的艺术文化思考更多地关注艺术形式的变异与创新,在文学艺术范畴内,形式已不再是内容的附庸,它本身已具备了自主性和独立的美学品质。马尔罗把形式世界分成3个时期,即:超自然时期;非现实时期和无时间性时期。艺术的永恒与人类的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在《沉寂之声》里是这样论述历史与艺术的关系的:“历史教人认识命运,而艺术则教人摆脱命运获得自由。”在马氏的文化艺术观里,艺术本身成了对人类注定要承受的那种受屈辱的状况的抗衡,因为艺术的历史,从它的开始到终结,“始终是人们赖以摆脱受奴役的形式创造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韩剧热”现象指一种发生在当代中国文化转型过程中的文化高温现象,这一文化现象具体表现为以电视剧为主的韩国大众文化在中国的火爆。论文立足于当代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从“韩剧热”现象的观众接受心理机制入手,从“‘情感补偿心理’的满足”、“‘娱乐渴求心理’的满足”、“‘求新、求异心理’的满足”三个方面分析这种文化现象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夏娃、女娲     
从人类文化和艺术思维的观点来看,神话是民族远古的梦和人类文化之根。在源远流长的中西文化传统中,都流传着有关女性的神话,如西方的夏娃和中国的女娲。本文试图以两种不同的原始女性形象为切入点研究男权社会建构起来的统治与奴役女性的各种工具——意识形态方面(宗教、哲学等等)、行为规范方面(如《女诫》、《礼记》等等),以及东、西方女性悲惨遭遇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4.
黄芳 《法国研究》2003,(2):41-48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是与它所反映的社会相应变化着的。“变异是语言的常规,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没有变异就不会有语言的发展。”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或激变时,语言也会跟着发生变化。语言是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相似文献   

5.
世俗性与现代性之间的相互关联主要发生在欧洲,二战之后欧洲加速进入世俗化过程,宗教观念日益淡化。然而,随着穆斯林移民与身处的欧洲基督教文化圈之间的宗教文化冲突增多,宗教日渐回归公共领域,成为显性的争议性政治话题,“宗教的复兴”使得经典世俗化理论遭到普遍质疑。本文的重点在于从哈贝马斯所提出的后世俗化社会概念的内涵出发,考察宗教与社会在欧洲的特殊关系,进而把握当下欧洲社会在文化和宗教多元化背景之下的时代特征,研判它是否已经进入后世俗化社会。  相似文献   

6.
论中欧伙伴关系中的不对称性与对称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充满了不对称性和对称性的复杂关系 ,其中潜藏着挑战 ,也蕴涵着动力和机遇 ,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中欧关系之中。中欧关系中的不对称性表现在经济社会、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等三个主要方面 ,在这些不对称性中同时又包含着对称性 ,并孕育着发展中欧伙伴关系的机遇。中欧双方需要相互理解对方的“方式” ,寻求对称性与互补性 ,创造共赢局面 ,推动合作伙伴关系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日本人“伙伴”意识的角度分析了日本政治中的“派阀”、“世袭”和“学阀”现象,认为这三种现象都是日本的集团主义,特别是封建的宗派主义的表现。“派阀”是日本各个政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着重以自民党内的“派阀”为例,分析了它的现状和特点,也兼顾了民主党的派性并进行了分析;“世袭”也是日本政界普遍存在的“伙伴”意识的一种特殊反映,着重对其在选举中的作用和日本政界“世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以出身大学相同而结成的“学阀”现象进行了分析。无论是政党政治中的“派阀”现象,各政党内存在的“世袭”现象,还是日本社会广泛存在的“学阀”现象,都是日本文化中“伙伴”意识的反映。它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在政治活动中以宗派主义的形式出现,却使小集团的利益高于政策的制定,甚至由此忽视了政治理念的实践。特别是它经常无视民意的结果,还反映了日本式民主主义的封建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一、文化与制度的界定及二者关系文化与制度有很多种界定方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定义之一是:文化是由某种知识、规范、行为准则、价值观等人们精神或观念中的存在所构成。制度是人类交往的规则,它抑制着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和乖僻的个人行为,使人们的行为更可以预见并由此促进着劳动分工和财富创造。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尝试从宗教文化调适的角度,分析西班牙殖民时期天主教在菲律宾传播过程中与菲律宾原始宗教与传统文化的调适,特别是宗教节日的文化特征与功能的嬗变,从而阐释西班牙天主教在菲律宾迅速而广泛传播的非政治因素以及文化传播过程中所遵循的文化调适主义这一普遍命题。  相似文献   

10.
笔者曾于2008年1月、8月和2010年4-5月前往印尼棉兰进行田野调查.本文以三次调查所获得的资料为基础,以印尼棉兰华人“肃坛持戒”仪式为例,探讨当地华人与道教文化传承的关系.本文认为,棉兰华人既是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繁荣当地文化特别是宗教文化的建构者和促进者.“肃坛持戒”仪式活动既是棉兰华人遵守传统、恪守信仰的结果,也是人们叙述历史、不忘本源的产物,同时它还是建构华人文化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1.
汉文化对越南人姓名字号的影响陈坚姓名是人类生活中极为广泛的现象之一。由于它与语言学、民族学和民俗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往往能从某一侧面反映出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越南曾长期接受中国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领域,更为突出地表现在文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文化定型”(le stéréotype culturel)的性质、作用、弊端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文化定型”指人们对某一民族或国家所持有的一成不变的简单化看法,有“自定型”和“他定型”之分。这种看法受观察者特定文化视角的影响,主观色彩较浓,其最大弊端是容易导致对他民族的偏见和歧视。但定型同时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认知方式,是人们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现象和文化差异进行概括、分类时必定要采用的一种基本认知策略。法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增强对“文化定型”的敏感性,创造条件和设置情景以帮助学生揭示隐藏在跨文化交际行为中的“定型”,进而分析它、超越它,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3.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身份制度,贵族制度也随之消失。但封建时代的许多旧俗仍然不可避免地残存下来,并在现代日本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小视的影响。其中,“世袭议员”现象就是最为典型的政治文化遗产,折射出日本政治中某些传统的潜规则。日本政坛长期以来存在的“家族世袭”现象,在某种意义上对过去几十年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世袭”现象也使日本政坛的关系过于复杂化,权钱交易丑闻时有发生,增加了政治和经济改革的难度。日本大选使得民主党和自民党在这一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世袭议员”制度的政治传统面临着改革的压力,然而日本民族文化深远的影响力同样不容忽视。关注2009年日本大选背景下日本有关“世袭议员”现象的争论,从制度成因变化的角度分析日本政治的传统与变革之争,并尝试对“世袭议员”现象的前景做一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一种现代主义的视角--《文化帝国主义》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晓东 《美国研究》2003,17(3):142-151
“文化帝国主义”一词是 6 0年代出现的激进的社会批判术语之一。国际政治现实主义学派创始人汉斯·摩根索曾在其代表作《国际纵横策论 :争强权 ,求和平》中对此现象作过探讨。在他看来 ,文化帝国主义是对人心的征服与控制。① 勿庸置疑 ,作为帝国主义的形式之一 ,文化帝国主义与权力话语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冷战之后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 ,各国文化在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上相互交汇与碰撞 ,民族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世界同质化唤醒了人们的民族意识与文化自觉。民族主义者在捍卫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斗争中把矛头直指文化帝…  相似文献   

15.
俄国民粹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它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粹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俄国沙皇专制农奴制度走向危机和资本主义薄弱发展的产物,它作为一种农民社会主义,是落后农民国度的特有现象。俄国所有各派别即最广义民粹主义共同的主要特征,是信仰和崇尚“人民”,以“平民化崇拜”反对文化崇拜;对资本主义怀着厌恶和恐惧,企图通过被理想化的农村公社,绕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此外,本文还指出了社会民主主义、布尔什维主义同民粹主义在思想史上的联系和继承关系,并简介了民粹主义在苏联和俄罗斯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分析了巴黎东南亚华人的多语现象、这一现象形成的历史与社会根源以及产生的社会效应。作者指出,能操多种语言是巴黎东南亚华人的突出特征之一。这一现象既是一种社会反映,因为它与华人的移民历史及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又是华人在人际关系调节中的有效手段,因为每种语言,根据操该语言的社团的社会地位的高低,根据交谈情景及习惯用法的不同,蕴含着不同的社会意义,代表着交谈者双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所以语言的社会性,不仅在于它能反映社会事实,而且更重要地在于它能创造社会事实。  相似文献   

17.
【九七】香港回归与粤港人才资源开发问题探讨张广芳九七香港回归祖国已指日可待。之后,粤港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两地本已唇齿相依的经济文化联系,将进一步密切。香港作为一个现代国际化大都市,九七回归后,在“一国两制”前提下,将继续保持其国际金融中...  相似文献   

18.
走向世界的韩国现代美术郑作良走进中国美术馆的“韩国现代美术”展览大厅,一股强烈的民族气息与现代文化意识打动着我。4月7日至4月26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韩国现代美术”是由韩国国际交流财团、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和中国展览交流中心主办,展出目前韩国最具代表...  相似文献   

19.
儒教文化的集权秩序与现代化──“东亚经济发展和儒教文化”专题研究之二金日坤一、前现代时期停滞的原因儒教文化确实是推动东亚经济发展的一种动力。我们在解释儒教文化如何引发经济发展之前,应探讨前现代时期儒教文化圈的经济为何停滞不前。不容置疑,比起欧美国家,...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的产物。①语言依附社会而存在和发展,一个民族的语言必然反映这个民族的社会特征。魁北克作家、拉瓦尔大学著名教授弗尔南·迪蒙(FernandDumont)便称魁北克法语为“我们的生存”。全世界39个法语国家和地区的法语各有特色,而魁北克和法国远隔重洋,其地理条件、历史遭遇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环境与法国不同,所以魁北克法语与法国本土法语存在明显的差别。法国神父沙勒瓦(Charfevoix)曾为法语在加拿大的境遇发表过一番感慨:“加拿大人,换句话说加①见《MaxismeetLinguistique》,第12页。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