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王璇 《学理论》2015,(2):202-203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从大学生科学就业观养成的角度出发,探讨高校在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时,重塑校园文化的策略和方法如下:利用新型宣传阵地,解读国家就业政策;勇于突破传统模式,串联校企合作纽带;增强心理干预,调整学生就业心态。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军  石恒慧 《学理论》2011,(10):318-31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方面。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近几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实际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合作能力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一项重要能力素质要求。大学生合作能力可细化为五个方面的能力要素:平等意识、责任意识、沟通能力、诚信精神与宽容精神。从行动学习的视角看,大学生合作能力建设的关键是以团队为基础,以学习、体验、反思、行动为主要环节强化大学生合作的基本要素,在行动与学习的持续循环中不断提升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朱社员  乔丹丹 《学理论》2011,(34):270-271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竞合精神已成为信息时代精神,集体主义下的良性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代大学生由于长期受考试制度的影响,普遍具有竞争意识突出、合作精神不足的倾向,因此,培养大学生寻求竞争中的合作,在合作中展开更高层次的竞争,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领域与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把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放在首要位置,问卷分析显示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紧迫性,指出思政课教学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提出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路径与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36)
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状况进行调查,探讨影响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提高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以为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睡眠质量问题,且比例较高,影响因素也较多。因此,欲改善大学生的睡眠状况,一方面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要开展相应的心理及睡眠咨询,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鼓励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7.
马惠芳 《学理论》2012,(32):275-276
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工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兰州某高职技术学院百名本科生调查问卷为例,深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呈现出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方法: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加强忧患意识教育;加强高校心理疏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0,(5)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对大学生、高校以及国家的精神文化与信仰建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网络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会空间,这种社会空间发展状态对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很多的挑战和诸多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务必要主动适应网络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在坚持理论创新的同时,切实做好开发马克思主义信仰网络平台,掌握网络平台的话语主动权,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监控,积极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社会空间;坚持外在教育引导与自觉学习提升相结合的办法,从马克思主义信仰认知、认同与践行等三个层面,增强当代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断丰富与提升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教育与信仰空间。  相似文献   

9.
田真 《求知》2004,(12):31-32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他们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求知欲强、乐于接受新生事物,但也存在意志不够坚强、分辨是非能力差、易盲目、心理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为主要内容,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和艰苦创业精神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为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提供一些理论支持。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社交焦虑量表(IAS)对某大学43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社交焦虑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提高大学生心理弹性有助于改善其社交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