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46年春,我党与国民党和平谈判期间,中共中央中原局调我去武汉参加谈判。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对我说,为了加强我军在武汉方面的工作,决定成立中原军区武汉办事处,他已与国民党武汉卫戍司令郭忏谈妥,由我任办事处少将处长,同时作为他的私人代表,以双重身份开展工作。于是,我带着徐达三、熊中节和《七七日报》女记者夏  相似文献   

2.
中原局第一书记邓小平:三战全胜1948年4月中旬刘邓大军进入河南中西部。5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加强中原局,邓小平任第一书记,陈毅任第二书记,邓子恢任第三书记;成立中原军区,刘邓野战军及陈赓兵团改为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司令员,邓小平任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陈毅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李先念任中原军区第二副司令员。陈毅仍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以便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协同作战,逐鹿中原。  相似文献   

3.
《党史天地》2009,(6):74-76
1947年6月。邓小平同刘伯承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1948年5月,邓小平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军区兼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李先念任中原军区兼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邓小平曾幽默地说:“你们保住了先念的屁股。”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在鄂豫边抗日民主根据地,有一份影响很大的报纸.这就是中共鄂豫边区党委的喉舌——《七七报》.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七七报》与新四军第五师的《挺进报》合并,更名《七七日报》.作为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机关报,《七七日报》以更加强大的阵容、更有成效的工作,引起了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关注.这份被李先念誉为“我们的政治大炮”的  相似文献   

5.
最近出版的《邓小平文选(1938—1965年)》中的《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一文,是解放战争时期曾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代中原局起草的党内指示,有着很丰富的政策策略思想,曾对党的新解放区农村工作政策的转变和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关于新解放区农村工作政策前后有一个较大的变化,即由按照土地法大纲进行土改,平分土地,转变为恢复实行抗日战争中的减租减息政策。有两篇重要文献可以做为这一政策转变的标志,一篇是《毛泽东选集》第4卷中的《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另一篇就是邓小平的《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这一指示形成于1948年6月6日,因此党内称为“六六指示”。  相似文献   

6.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以下称九月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为从根本上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从思想、政治、组织上作了准备。1996年8月,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的《毛泽东传》说,中共中央委员、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陈毅出席了这次会议。笔者查阅许多资料后认为,陈毅本出席九月政治局会议。主要依据如下:(-)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记录表明,到会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没有陈毅。在这次会议上发言的记录中也没有陈毅,如果他到会了,是不会不发言…  相似文献   

7.
1948年2月,解放战争顺利发展,整个战局朝着有利于解放军的方向转变.这时,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刘邓大军主力从大别山地区转出来,进入了伏牛山东麓地区.随后,邓小平、刘伯承、陈毅(6月中旬到中原局所在地)等率领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总部在这一地区整整待了半年时间,领导了中原人民的解放战争,顺利实现了中原战场从战略进攻到战略决战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正>1949年8月1日,《人民日报》成为正式的中共中央机关报,隶属中共中央。《人民日报》的前身——华北《人民日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晋察冀日报》《抗敌报》等,分别是中共中央华北局、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察冀中央局以及北方局在1949年8月以前的机关报。由此来看,《人民日报》及其报系中的报纸,与中共中央华北局,并上溯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察冀中央局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有着一脉相承的组织隶属关系。  相似文献   

9.
回眸凯丰 纪念凯丰同志诞辰1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岩春秋》2006,(3):51-53
育管理委员会主任。1941年8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由毛泽东、任弼时、王稼祥、王明、张闻天、陈云、凯丰组成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同年12月凯丰同志任中央出版委员会成员。翌年1月,被推选为中国青年反法西斯临时委员会委员。1943年3月,中央机构精简,凯丰同志任中共中央宣传委员会委员。1945年4至6月,凯丰同志出席党的七大。会后担任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和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决定派遣大批干部挺进东北,并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凯丰同志被调任东北局委员兼宣传部长。10月赴东北,参加了领导建立和巩固东北解放区的工作。亲自创办《东北日报》,先后兼任《群众》编委会副主任、党报委员会书记、《党的工作》编委会副主编。1948年8月,兼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东北分院副院长。新中国成立前后,凯丰同志于1949年3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1950年9月至1953年1月任中共沈阳市委书记,1951年2月至1953年1月任东北人民政府委员。1952年9月,凯丰同志调北京工作,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53年3月至1954年11月兼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院长。1955年3月23日,凯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  相似文献   

10.
黎辛 《党史博览》2008,(11):23-25
一 1942年到1944年,延安整风时,我在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任副刊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秦邦宪(博占)兼任,他同时还兼任新华社社长与中央出版局局长。解放日报社与新华社合署办公,一个行政单位。1941年5月报纸创刊后,《解放日报》编委会由社长博古、总编辑杨松、副总编辑余光生、国内部主任吴敏、国际部主任曹若茗、采访部主任丁浩川及新华社副社长吴文臻组成,博古为编委会主任。  相似文献   

11.
甄实 《党史博览》2013,(9):17-22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上,毛泽东作了《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会议通过的《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重申了党的独立自主地放手发动和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确定把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战区和敌后。巩固华北。发展华中。会议还决定。撤销中共中央长江局。设立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中央南方局,并把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改为东南局。11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由刘少奇、朱瑞、朱理治、彭雪枫、郑位三等为中原局委员。刘少奇任书记。由此。刘少奇在华中抗战发展的紧要关头.担当起建立与发展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2.
正1948年6月的一天,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一间农家院里,毛泽东在两张杂志大小的白纸上,一口气写下两组四行"人民日报"的题字。题字标志了20世纪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诞生。从《解放日报》的停刊到《人民日报》的创刊1947年3月初,面对国民党胡宗南数十万军队的进攻,中共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也因此停刊。从那以后,因为战事频繁,条件不允许,中共中央机关报出现了一年多时间的  相似文献   

13.
王阑西,1912年出生于河南省兰考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历任中共河南省委文委书记,鄂豫边党委宣传部长,盐阜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第四野战军政治部秘书长,中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等职。解放后,又历任解放军第12兵团兼湖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政治部第一副主任兼文化部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抗战期间,他在苏北地区曾创办了两份影响很大的报纸,这就是中共中央中原局(后改为华中局)机关报《江淮日报》和中共盐阜区党委机关报《盐阜报》。1940年10月,王阑西随刘少奇率领的中原局机关近…  相似文献   

14.
《红岩春秋》2012,(5):6-6
2012年8月5日,是《重庆日报》60岁生日。 60年前的8月5日,这张报纸作为中共重庆市委机关报创刊。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同志在即将奉调中央任职之时,亲笔为其题写了报头和贺词。自此,《重庆日报》与中国、与重庆、与时代同步,沐浴岁月风雨,跨越世纪界河。  相似文献   

15.
正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继续商谈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尚未解决的事宜,同时决定成立一个负责国统区党的工作的机构。中共中央先后成立了长江局和南方局,负责领导长江流域和中国南方各省党的工作,同时成立了由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共中央代表团。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根据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决定撤销长江局,设立中原局和南方局,由周恩来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  相似文献   

16.
口述前记 张朝杰,原籍广东潮阳,1920年12月生于上海。1945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194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共中央上海局策反工作委员会机关支部成员。1949年6月起任青年报社编辑。1982年离休。  相似文献   

17.
薛庆超 《学习论坛》2006,22(8):26-29
1948年4月25日,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在河南省鲁山县召开的豫陕鄂前委和后委联席会议上作了<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的重要报告,即"鲁山报告".这个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原地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形势,充分肯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以来的成绩和经验,明确指出了应当注意的各种问题,鲜明地提出了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应当采取的一系列政策策略,是实现中原地区党组织历史性转变的重要纲领.  相似文献   

18.
邓子恢与“四大自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前夕和解放初期,邓子恢在不同场合讲过不同内容的“四大自由”,由此引起争论和受到批评,邓子恢本人也作了检讨。数十年过去了,回顾这段历史,颇有借鉴价值。 一、邓子恢在不同场合讲过不同内容的“四大自由” 邓子恢最早提出“四大自由”是在1948年,当时他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三书记。8月27日至28日,他向中原大学师生作《党的总路线与总政策》报告,在谈到中国革命性质的时候,第一次提到“四大自由”。他说:“新民主主义基本上就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承认私有财产的,我们的土改也是土地为农民私有而不是公有,是耕者有其田而不是国有其田。土改以  相似文献   

19.
黎辛 《党史博览》2012,(5):50-52
我认识安子文是在1947年初,那时他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兼中央后方机关党委书记.此时,国民党军重点向陕北与山东解放区进攻,延安中共中央机关先撤退一部分工作人员,驻在瓦窑堡;一部分人留在延安工作.这时我在解放日报社工作,报社与新华社由一个编委会领导.撤退到瓦窑堡的人员驻在史家畔与闫家坪,准备在敌人进攻延安时,新华社代表中央发出声音.我们在瓦窑堡出版了四开三日刊的《解放日报》临时版(现在已经找不到了).我与10多家的病人和带孩子的女同志住在闫家坪.我编临时版的副刊,又兼支部书记.这时大家都是分散在老百姓家腾出的窑洞中住.  相似文献   

20.
谢毅 《求是》1995,(14)
日前读党的历史文献,发现在《中共中央对东北局<建党工作发言大纲>的修改意见(1948年12月16日)》一文中,对如何看待新旧思想的问题有一大段很精辟的议论,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东北局在报送中共中央审阅的《建党工作发言大纲》中,原本有以下这几句话:我们的党员和干部要“在思想上迅速地掌握新情况、新任务,迅速地改变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