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峡库区产业培植与集群化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卿泽  王小明 《探索》2006,(3):151-154
三峡库区产业“空虚化”已成为制约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理论界极为关注,解决好库区产业“空虚化”问题已刻不容缓。本文就此对三峡库区产业“空虚化”的原因、库区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等进行了分析,并应用产业发展的理论,提出三峡库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黎小华  孟新福 《探索》2007,(2):172-174
三峡工程给库区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导致产业空心化及就业难等系列问题。因此,库区政府应当努力构建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吸引大学生到库区来创业,这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同时也能促进库区产业空心化、移民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等问题的解决,实现多赢。本文在分析三峡库区就业环境现状、构建三峡库区大学生创业环境的重要意义及在库区创业的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创造良好创业环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破解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修明 《探索》2006,(5):151-156
在当前三峡库区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中,库区产业空心化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如何成功破解这一难题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在运用SWOT法客观分析库区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破解此难题的战略思路。该思路以品牌农业、环保工业、生态旅游为战略定位的方向,以创建五大品牌农业经济区、培育六大环保共生企业群、振兴七大生态旅游带为战略布局的规划,以基础、显效、达标、完善四阶段为战略步骤的进程,勾勒出一个破解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难题的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4.
库区产业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牛鼻子”和当务之急,因此,发展库区中小企业,将会有力促进三峡库区产业的整体进步。目前,这些企业大部分还属于传统产业,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智力支撑,然而库区的人才资源却严重匮乏,人才工作存在“三难”,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三个不适应”。可以说,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库区发展的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6.
李洪敏 《学习月刊》2009,(20):150-150
随着三峡枢纽工程和输变电工程接近完成,三峡库区已进入后期建设关键时刻即“后三峡时期”.意味着库区县市将全面实现从“移民”到“富民”的战略转移。巴东作为三峡库区的重点移民县,如何适应国家对库区政策支持由保障搬迁转向促进发展.项目安排由眼从规划转向全面争取.  相似文献   

7.
目前,三峡库区已完成90%的移民搬迁任务,大规模移民迁建已基本结束,库区移民工作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搬得出”,而是确保移民“稳得住”和“逐步能致富”。如何确保移民“稳得住”和“逐步能致富”,关键是要解决好移民就业问题。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明确提出要把库区工作的重心从移民搬迁为主转向加快库区产业发展、着力解决移民就业方面这一全新的定位,市委汪洋书记在库区调研时也指出:“不解决移民就业,就很难让移民稳得住,更谈不上逐步能致富”。由此可见,移民就业问题是库区区县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在三峡工程建设的中,国家高度重视库区移民问题,将移民的安稳致富作为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三峡库区人民“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支持工程建设的同时,三峡库区的经济社会得到极大的发展,广大移民的的生存状况和发展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三峡工程及其库区移民迁建的实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民后期扶持“四大产业”的步伐加快,三峡库区正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突破现有观念、体制和机制等诸多因素制约,着力解决好有才不用、有才难用、有才滥用等人才闲置问题,是库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邓小平强调:“我们的人才本来就少,决不能再浪费人才了,我们经不起这个浪费。”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运用邓小平人才思想,努力解决好人才闲置问题,科学地用好现有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建设的定位、思路与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显捷 《探索》2004,(5):126-129
现代生态经济是“后工业社会”经济平台的基础支撑,三峡库区生态经济、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是相关一致的。三峡库区未来的生态经济应该定位为现代“后工业社会”知识型生态经济、科技型生态经济、远离贫困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建设的基础起点是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三化”并行不悖;库区生态经济的直接内容是工业生产清洁化、农业产业绿色化、城市建设环保化、家庭“可持续消费”化、环保产业集约化、环保政策综合化。  相似文献   

11.
王钟 《探索》2006,(5):145-150
三峡工程的兴建给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同时库区面临着严峻的水生态环境的压力,三峡库区的水安全问题,关系到三峡库区甚至整个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从水资源系统和经济系统耦合的角度综合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协调三峡库区水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经济-环境统筹”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三峡库区最后一批移民的搬迁,移民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生计日趋困难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同时三峡旅游的发展也处于瓶颈状态,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百万大移民的后续经济生活,做好库区旅游总的规划与开发,可以说省级单位的构建是其最佳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响亮地提出培育“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崭新人文精神,使之成为库区发展的持久动力。这种崭新的人文精神是对三峡移民精神的充实、完善,体现了鲜明的时代、地域和文化特征,为库区破解三峡移民难题、加快产业发展步伐、解决城镇居民就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双江镇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又是云阳县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培育这种崭新的人文精神,对推动双江经济社会发展,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双江实际,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培育“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崭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碧波玉带嵌翡翠,半湖风光半湖城”。尽管已入寒冬,但遂宁市船山区观音湖山水田园的写意之境丝毫未受影响。曾经破烂不堪的“城中孤岛”摇身一变,成为国家5A级文化旅游度假叹,观音湖圣莲岛的转变可谓是观音湖党工委实践“四三”群众工作法的生动诠释。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淹没工矿企业1397户,在移民迁建中关破重组减少1008户,现存规模以上企业仅有400多户;库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化率分别比全国、全市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破解库区产业空虚难题,加快移民安稳致富进程,促进库区长治久安,是摆在库区各级干部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是库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紧迫的任务之一。对此,结合工作实践作了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黄娴  蒋兴勇 《当代贵州》2012,(28):32-35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缺乏内涵,没有魅力,而没有旅游的文化则缺少市场活力。按照国发2号文件的要求,致力于“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国务院文件第一次以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来定位一个省的文化与旅游发展,这既为贵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含金量极高的政策平台,也为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创造独特市场品牌,营造了良好环境。当前,“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时代要求。贵州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文化发展已成为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支撑。  相似文献   

17.
窦国良 《奋斗》2012,(2):64-64
连环湖由18个湖泊组成,水域面积580平方公里,是松嫩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湖区有草原、湿地、温泉、森林等原始古朴的自然资源,已建成旅游景区13处,成为央视“完美假期”十佳旅游线路评选的龙江西部黄金旅游线的重要景区,具备建设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优越条件,拟打造成5A级温泉旅游度假胜地。  相似文献   

18.
正康养与文化、体育、商业等深度融合,让以往单一的观光旅游变成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绿色体验,不断满足不同游客日益多元化的需求。赤水:康养旅游示范市在成遵高速赤水收费站进入城区的一块石碑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字样赫然在目,这块石碑已有些年头。早在2007年,赤水市就被列入第八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单。炎夏的赤水高温可达40多度,但在距离城区60公里的葫市镇天鹅堡和天岛湖两大高山康养休闲度假区,  相似文献   

19.
信息链接     
秭归为库区学生打造“平安渡”湖北省宜昌海事局驻秭归县归州海事处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采取多种措施着力为库区乘船学生打造“平安渡”。三峡库区蓄水成库后,支叉河流增多,渡船成为库区群众出行,特别是学生上学、放学的主要交通工具,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问题显得更加突出。该海事处成立工作领导专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格实行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与乡镇政府、交通、教育局、学校等联系沟通机制,定期走访,加强信息互动,及时掌握学生上学、放学信息,做好现场监控工作,专艇专船专渡专人维护,实行“零距离”服务;不定期到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传统的观光旅游已无法适应市场需要,体验式旅游需求迅速增长,体育旅游正是其中之一。据世界旅游组织2016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体育旅游产业的产值超过了每年4500亿欧元,成为全球旅游市场中增长最快的一类,增长率能达到每年14%,远远高于旅游产业整体2%至3%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