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人民群众是廉政文化建设最广泛的主体,也是廉政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发展的源泉."反腐倡廉要面向全党全社会",把廉政文化建设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形成一种"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的浓厚社会氛围,而人民群众在廉政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沈跃春 《传承》2012,(21):81-81
民生问题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改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能不能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胡锦涛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如何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为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重要政治优势 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正确把握和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让人民群众不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  相似文献   

4.
邓恢林 《政策》2011,(12):57-58
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社会管理工作的实质,就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社会管理,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论断,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工作和群众工  相似文献   

5.
王秀汉 《天津人大》2007,(10):41-42
为进一步提高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和社会上的良好形象,今年年初,静海县人民检察院开展了"提升检察工作社会公信力"的大讨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第一,统一认识抓思想,为开展大讨论活动夯实思想根基。基层检察院的社会公信力既是检察机关执法办案效果的充分体现,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最直接的感受和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体现在公安工作上,主要是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社会治安问题。刑事案件高发,尤其是"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直接影响群众安全感,公安机关必须以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严格贯彻落实党委、政府领导下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严厉打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严重刑事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大力提高为人民群众公共安全服务的水平,充分发挥警务公开的积极效应,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就是在党的领导下,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此,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建立科学民主的政治制度,制定符合人民群众的各项政策,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相似文献   

8.
执政为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结合社会变化的新实际,对党的根本宗旨作出的新的理论概括。我们党之所以始终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党除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已的特殊利益。忠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和宗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只有忠实地代表人民的利益,才能巩固执政党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体地位,重视和解决人民群众政治信任弱化的问题。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政治信任,最为关键的,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取向,维护公平正义;二是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改善和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三是健全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进一步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四是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发挥政府在信息传播中的权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也是价值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价值的本质和源泉,人民群众还是价值评价的主体。坚持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是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南岸区人大以人民群众为天,以人民群众为地,以密切联系群众为主线,坚持走党的群众教育实践路线,在办理落实代表议案建议工作中,"手、脚、肩、眼、背"综合运用,解决群众"最盼、最需、最怨、最急"的事情,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表达好、办理好、落实好,最终实现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记者 《群众》2014,(3):22-23
<正>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从2012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到去年报告中"解民生之忧,谋民生之利",再到今年报告中"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江苏省始终把民生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形成全省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共进的生动局面。无锡:"菜单式服务"暖人心无锡锡山区9个镇(街道)114  相似文献   

13.
隋安臣 《中国民政》2007,(12):39-39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并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这些任务大都与民政工作息息相关。实现十七大确定的宏伟目标,让社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承担着社会建设与管理职能的民政部门要时刻秉承"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潘峻岭 《理论月刊》2007,(10):97-9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唯物史观的概括与发展,其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思想的一个根本组成部分,它的提出是立足于对历史前进方向的总把握,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物质文明的历史发展趋向,关于何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理论界有不同的理论阐释,综其大要,可以从物质、精神、政治、文化等多层面归纳为10种,这10种观点基本代表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15.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社会建设和改革。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而是要化解当前社会的突出矛盾,使整个社会充满生机活力。和谐社会建设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区检察机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密切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实践证明,真心实意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人民检察要始终坚持为人民,  相似文献   

17.
"大跃进"时期群众特殊社会心理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跃进"时期广泛存在着"急于求成"、"攀比竞赛"、"‘左'比右好"、"妄自尊大"、"盲目崇拜"等群众特殊社会心理.这些群众社会心理对"大跃进"运动的发生、发展和持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社会心理的延续性,这些社会心理的急剧发展,对"文革"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大跃进"时期群众社会心理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现状、社会体制,传统文化的心理定势,自然经济的状态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知识素养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发展群众文化促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江平 《新重庆》2006,(7):11-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综合工程。群众文化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进行文化消费和接收文化最直接、最富有成效的载体之一。发展群众文化事业,不仅是检验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更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没有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缺乏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一、以宣传教育为先导,提高群众思想文化素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提…  相似文献   

19.
田向利 《传承》2011,(13):26
人民政协组织是由根据社会阶层结构状况设置的界别组成,它与时代发展中的社会利益分化密切相关,与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利益群体相适应,具有广泛的群众代表性和群众基础。政协委员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和各个界别的代表人士,充分体现了"从群众中来"的特点;政协委员为履行职责,需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充分体现了"到群众中去"的特点;政协委员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重新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性原则,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观点。邓小平的人民群众主体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人民群众是革命和建设的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吸取人民群众智慧;解放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改革社会体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体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