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处于社会大转型期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同时,精神世界却出现了荒漠化。在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使人们注意到了现如今中国人严重的道德滑坡,信仰缺失。这不仅给我国,同时给世界带来了很多危害及不良影响。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在找到原因后,我国急需重建信仰大厦。  相似文献   

2.
从交往行动理论的核心概念———交往理性中,归纳出三条重建交往理性、实现社会合理化的有效途径,即选择恰当的言语进行对话;承认和重视共同的道德规范;改变生活世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所倡导的主体之间平等、自然的对话,是具有普世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乃至全部的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中国哲学也经历了自身的解放,突出表现为:一方面强化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从教条主义的研究方式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突破了哲学的科学解释模式,从哲学的知识论立场中解放出来。文化哲学的出现和兴起正是这一解放的产物,它超越了传统哲学那种对人和世界所做的形而上的思辨,转而回归到人的生活世界,强调人文精神的重建,实现对人的文化实践的终极关怀,主张形而上的理性反思与实证的文化批判相结合,从而实现一种新的…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各国发展过程中,几乎都经历过社会传统道德受到强烈冲击的历史阶段。道德是社会的必需品,因此道德重建对国家来说意义重大。现今,值得探讨的是重建怎样的道德价值和怎样重建道德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金融危机与地震灾后重建双重挑战并存的深刻背景下,崇州市运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与方法,统筹推进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1+6”的经验模式。但是,以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在收入、就业、社会保障与文化内需上存在着制约性的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生命和财产重大损失,还给幸存的人们予心理上的创伤。在进行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只关注物质家园的重建,却忽视了健康心灵家园的重建。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式,危机心理干预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心理阴影,对受灾人民重拾生活信心、进行灾后重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个学者的学术生命的成长,常常是跟她的生活史相联的.无论是作为一位教育学家的叶澜,还是作为教育家的叶澜,她的许多思想的原点都可以在她的生活中觅得足迹.经过多年的潜心追寻,在对不同学科广泛涉猎的基础上,叶澜将对教育的种种理解回到"人的生命"这个思考原点上.立足于"生命·实践"这样一个原点,叶澜为我们展现了中国教育学重建的一条可能的道路,从而在新世纪世界教育与教育学发展的历程中贡献了丰富鲜活的中国教育经验,走出了一条鲜明独特的中国教育学重建之路.  相似文献   

8.
服饰是一种文化,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迁,中国曾一度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中国的服饰文化也曾经影响并领导过世界的服装潮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应该重建世界展示中心的地位,继承传统,博采众长,让中国的民族服饰跻身世界,重现风采。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深化,世界各国正在共谋恢复全球经济增长的大计。这场危机在警示世界加强金融监管、重建国际金融秩序的同时,也告诉我们,传统的发展模式不仅使资源与环境难以承载,而且世界经济发展也难以为继。建设资源节约  相似文献   

10.
"5.12"汶川大地震震惊世界,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正有序开展,党和政府陆续出台了若干政策措施,以保证重建工作的物质支持。大灾之后的文化建设也受到了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密切关注,诸如在灾难之后中华民族所爆发出来的大爱精神、民族凝聚力、人本理念等等,都引起了国人的高度重视。从文化角度思考、总结和提炼,有助于民族文化精神的构建,推动灾后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