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第十一届亚运会是历届亚运会规模最大的一次体育盛会。它场馆多、分布广,对道路、交通、电信通信等城市基础设施要求很高。北京的城市基础设施能不能承受这个任务?一直是关心亚运会的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0,(38)
本期《瞭望》出版的时刻,距离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仅只有五天。连日来,首都国际机场上大型客机频繁起降,北京车站南来列车相继驶进站台,载来西迄地中海沿岸、东临大平洋广阔领域内亚洲各国家、地区参赛体育代表团队、热心体育的观光助兴旅客,以及数以千计的传播媒介采访人员。亚运会是亚洲的盛会,也将是世界的盛会。  相似文献   

3.
田鸣 《瞭望》1990,(36)
下乡同几位农民闲聊,谈起亚运会,他们为在我国举办这样的体育盛会感到欢欣鼓舞。但高兴之余,他们问:这亚运会有啥用?问得有点可笑。但细细品味,似乎不能不说是一个问题。 农民是讲究实际的,举办亚运会到底图个啥?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运会的意义及其深远影响,报  相似文献   

4.
第11届亚洲运动会将于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大型综合性国际运动会。办好这届亚运会,不仅是中国人民和中国体育界进入90年代的一件大事,也是亚洲人民和亚洲体育界瞩目的一次盛会。 亚洲运动会是第2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各国获得民族独立、经济发展的产物。第1庙亚运会于1951年3月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中国派观察团出席了运动会。但是中国在亚运会中的合法席位迟至1973年才得到恢复和确认。之后,我们派出体育代表团参加了第7、8、9、10届亚运会,并积极参与了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的筹建工作。在此期间,亚洲体育界的朋友多次希望中国作为亚洲的大国能为亚洲体育事业作更大的  相似文献   

5.
编者寄语     
《瞭望》1990,(39)
本期《瞭望》出版时,亚洲人民的体育盛会——第十一届亚运会已经拉开了帷幕。 今年北京的秋天,是一个辉煌的秋天。首都的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热情、友好、喜庆的气氛;亚运会主会场上,巨大的火炬在熊熊燃烧;数十个比赛场馆内,亚洲各国的体育健儿正在展开激烈的角  相似文献   

6.
将于今年9月在我国首都召开的第11届亚运会,是中国自建国以来所承办的最大的一次国际性综合运动会。它牵动着海内外亿万炎黄子孙的赤子之心,为了本届亚洲体育盛会的召开,人们以强烈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无私的奉献之歌。 拉萨市实验小学的670名小学生在1989年11月给亚运会集资部寄去了667.36元,附信说:“尽管我们捐的钱不算多,不能为亚运会买一件像样的体育器械,但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是我们边疆少年对祖国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0,(40)
1990年9月22日,第11届亚洲运动会的圣火,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点燃。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吸引着人们,激动着人们…… 万人空巷观盛会 9月22日,北京人板着指头算计着的亚运会开幕之日,终于来临了。北京市政府破例作出决定:22日下午放假半天,凡是能够离开工作岗位的职工都可以回家去收着亚运会开幕实况。上午10时,距亚运会的开幕式时间只剩下6个小时了。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7,(3)
亚洲冬季运动会是由亚奥理事会主办的亚洲冬季综合性体育赛事,与夏季亚运会同称亚洲两大体育盛会。1986年、1990年第一届、第二届亚冬会均在日本札幌市举行,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1999年第四届亚冬会在韩国江源道举行,2003年第五届  相似文献   

9.
2004年7月1日,广州成功获得了2010年第十六届亚运会举办权,这是继北京之后中国第二个获得亚运会举办权的城市。广州市体育局局长刘江南感慨地说:"申亚的成功,意味着广州的体育事业又将翻开新的一页。"刘江南在担任体育局长之前,长期从事体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他提出的一些新论断在体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他说,体育工作要想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规律全面开创体育发展新路子。为此,国家体育总局总结推广了广州市体育局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10,(33)
<正>广州亚运会进入倒计时100天后,希望《瞭望》适时组织深度报道,多角度、多侧面介绍广州亚运会筹备工作亮点,生动展示亚运会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场馆建设上取得的积极成果,反映广州喜迎亚运盛会的城市风貌,为成功举办亚运会营造积极、和谐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1.
9月22日,第11届亚运会火炬将在北京燃起,这是在我国首次举办的亚洲体坛盛会。我作为一名挂靴不久的运动员,心情是不平静的…… 许多热情的观众和朋友关心着我,有的还给我来信,问我为何不等到亚运会后退役?他们的心我是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竞技体育的跨世纪风采写在第八届全运会闭幕之际●杨桃源本刊10月25日上海专电第八届全运会于10月24日在上海胜利闭幕。这届以“团结、友谊、文明、参与”为宗旨的体育盛会,是本世纪最后一届全运会,是总结20世纪,开启21世纪之门的体育盛会。在本届运动...  相似文献   

13.
即将在北京召开的第11届亚运会,标志着中国在亚洲体育事务和国际体育事务中,以及为增进世界和平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 象奥运会、亚运会这种大型的综合性体育比赛,其功能已超出体育比赛的范围,成为世界不同肤色、不同国度的人友好交往的桥梁。国际体育活动一直是  相似文献   

14.
安明 《瞭望》1990,(42)
第十一届亚运会结束之时,中国健儿夺得金牌的数量、打破亚运会纪录和亚洲纪录以及世界纪录的次数,无疑引人注目。而作为主办国,我们又将在组织能力、管理水平、优质服务、文明修养等方面,给各国来宾留下难忘的好印象。成功地举办好北京亚运会,可喜可贺,却不容陶醉。盛会之后,寄望将来,人们自然会引发出一些新的期待。  相似文献   

15.
编者寄语     
《瞭望》1990,(41)
象征着亚洲人民团结、友谊、进步的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胜利闭幕了。这次亚运史上规模空前的体育盛会,取得了今世人刮目相看的辉煌成绩。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们龙争虎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亚运史上的新纪录,有的项目逼近或超过了世界纪录。这充分说明,亚洲体育运动水平正在迅速提高。 由我国举办的这届亚运会的圆满成功,对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具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提出对中国申办奥运会有着巨大影响与推动力的是邓小平,他是最早提出申办奥运会的国家领导人。1990年7月3日上午,为举办亚运会而新建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体育建筑群——国家奥林匹克中心,迎来了具有历  相似文献   

17.
瞭望哨     
亚运盛会结束以来,许多人撰文呼吁,要使亚运会的“软、硬件”同存。我以为在这些该发扬光大的“软件”中,应当包括亚运会期间的“官方语言”。 不知起于何时,以前我们每逢大会,每遇庆典,常见长篇大论的报告,常常言者乏味,听者少趣。  相似文献   

18.
冮冶 《瞭望》1990,(41)
东京专电 座落在东京都涩谷区一片绿茵丛中的岸纪念体育会馆是日本体育界的大本营,日本奥林匹克委员会和体育协会都设在这里。在亚运会期间,尽管大部分体育界人士和运动员都已奔赴北京,但这里仍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有关亚运会的信息不断流向这里。 9月下旬的一天,没有去北京而留下来主持日常工作的日本奥委会理事、总务委员会委员长林克也先生在会馆热情地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五十七八岁的  相似文献   

19.
说不清,是亚运会向我们走来了,还是我们正走向亚运会。反正它近了,近得仿佛第11届亚运会开幕的辉煌时刻就在明天。 最近,北京开放部分亚运场馆供人们参观,观者如潮。看到大家那么喜欢新建的亚运设施,我和我的  相似文献   

20.
牛杨 《瞭望》1990,(41)
海峡隔不断手足情 在9月22日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上,中国、中国台北、香港、澳门四个体育代表团,首次欢聚。四个代表团所处的社会制度不同,优势项目各异,但是,他们的民族情感是一致的,都希望在亚运会上创造出好成绩,洗刷“东亚病夫”的耻辱,为中华民族争得荣誉作出贡献。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聚,这是炎黄子孙共同的愿望。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为的蕃篱,中华民族的健儿们四十年来却不能相聚。尤其是海峡两岸的运动员,在国际体育的竞技场上在很长的时间里竟无缘谋面。 然而,一湾海水,毕竟不能隔断两岸同胞的手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