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1996年云南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设想,到2000年正式颁布《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纲要》,1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之后,2009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委会明确提出了未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即把云南建设成为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2.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样,通过历史文献或口头传承保存下来,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和民族古籍的保护传承,民族古籍整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彝族毕摩经译注》《大理丛书》《中国贝叶经全集》《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云南民族古籍译丛》等古籍精品的出版,在促进云南民族文化建设、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1996年,云南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经过四年的理论准备,至2000年,省委、省政府正式下发了《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纲要》,明确把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列为云南的三大发展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召开后.云南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建没民族文化大省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加快了发展的步伐。2003年7月召开的省委七届四次全会,正式提出了要把文化产业作为云南省新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第十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云南石屏县彝族青年歌手李怀秀、李怀福以一曲原生态的海菜腔《金鸟银鸟飞起来》一举夺得金奖!这是云南打出的一张文化名片,是这些年“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科学开发”的辉煌成果。石屏彝族“海菜腔”有悠久的历史,广阔的流传地域,重要的社会作用,庞大的文化结构体系,古今一致的“生生不息,乐观进取”的时代精神。它是多种地方民族历史文化优化组合的奇葩。  相似文献   

5.
在云南文化史上,1938年是值得重视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云南涌进了许多中国第一流的文化团体,使昆明一跃而为全国文化、教育的中心城市之一,从而把云南的现代文化提升到中国的先进行列。这种地位在云南历史上从未有过。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民主党派服务于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省各民主党派结合自身优势,整合资源、突出特色、积极履职,为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认真总结经验和不足,科学把握规律,不仅有助于提高云南统一战线服务于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水平,而且有利于推动云南文化建设事业稳步发展,更有利于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杨福泉在3月20日是《云南日报·理论纵横发表文章认为,最近,中共云南省委提出了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的新目标。为此,应该全方位地思考和分析当下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审时度势,总结成绩,发现问题,制定更为完善的、可操作的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8.
云南财政资金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云南是个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早在1996年,云南就明确提出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经过十年的开发建设,云南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7年云南再次提出,要推动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陆续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实施意见》、《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9.
备受关注的中国永胜·云南边屯文化博览园建设项目第一期工程“中国永胜·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经过8个多月的建设,在毛泽东诞辰118周年之际建成并隆重开馆。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的建成开馆标志着在永胜率先树起了边电文化的旗帜,建立了一个研究、保护和开发云南边屯文化的基地,开启了一个以边屯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项目。但是,要真正做到打造好边屯文化品牌,实现以之为引领,从而发展壮大一批产业、创建一条黄金旅游线路、带动一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有十分繁重的任务要完成。当前应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障立法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少数民族人权,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实现问题.在中央立法层面,从《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若干规定到《文物保护法》,都涉及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障;在地方立法层面,云南、贵州、福建等省份都有相关的地方性立法对此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立法完善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在国内的适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以及《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障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云南文艺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文艺方针,运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文艺形式,弘扬积极向上的云南精神,放歌美丽富饶的云南,礼赞丰富多彩的群众生活,刻画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形成了云南文艺百花竞放、异彩纷呈的生动局面,创造了新一轮云南文化现象,为繁荣云南文化、推动云南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云南机场集团作为公共服务、基础产业的企业,在机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因受高原气候、地理位置、多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与其他企业有所不同的文化观。在中国民航企业日益关注战略发展问题时期,云南机场倡导以注重员工的认同感和创建机场品牌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在实践中初步探索出一条建设云南机场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对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并把“文化建设再创新辉煌”作为今后5年的六大奋斗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2013年5月17日,香港大学郑炜明教授和龚敏教授应邀在云南中华文化学院举行《中华文化在港澳台地区传承状况》专题座谈会。座谈会上,两住教授对港澳台地区的中华文化认同、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复兴和国学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并与云南中华文化学院教师进行了互动,这对我们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更好地开展中华文化学院工作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现将郑炜明教授和龚敏教授在云南中华文化学院座谈的部分观点摘编,以供学界同仁品评,希望能让大家对中华文化有新的认识,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在云南经济社会进入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在云南文化建设掀起新的高潮、取得丰硕成果之际,推动云南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成为云南文化建设以及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必须放眼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宏大背景,顺应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发展趋势,努力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快速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号召,吹响了抢抓历史机遇、振兴民族文化的进军号角,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是我国文化建设史上又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里程碑。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始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扎实推进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既是保障边疆各族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确保云南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2006年5月中旬,胡锦涛同志到云南考察工作,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样,怎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就成为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实践课题,也是思想理论战线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西部大开发和新昆明建设的提出,云南法院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在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大潮中,如何提升云南法院的软实力?如何让云南法院更有文化?是值得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和每一个法官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云南不仅有全球闻名的民族文化多样性,还有非常厚重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长期以来,云南省倾力发掘、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在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民族文化强省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形成了民族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的繁荣局面和繁荣特色。但是,云南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使之在云南的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中充分发挥作用方面,还明显比较薄弱,除了古滇国青铜器、  相似文献   

20.
云南丛书处与云南通志馆是近代云南学术的中心,众多滇籍学者汇集此处,通过编纂《云南丛书》《新纂云南通志》对云南传统学术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中心任务是乡邦文献的搜集整理,方树梅对此贡献颇多。方树梅自称有"滇僻",对弘扬乡邦文化有着极大的自觉,作为丛书处、通志馆编撰群体中的一员,方树梅个人学术研究,与滇籍学者如赵藩、袁嘉谷、陈荣昌以及外省通志馆学者进行学术交游的话题无不围绕乡邦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展开。而通过方树梅勤勉的研究与广泛的学术交游则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学术成果,如《师荔扉先生年谱》《钱南园先生年谱》《担当和尚诗钞》《滇诗丛录》《滇文丛录》《滇南书画集》等,对《云南丛书》《新纂云南通志》的编纂有促进作用,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