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台湾岛内青少年面对开放的外部世界,追随欧美、韩日“流行”脚步出现了诸多“问题时尚”情况令人担忧。刺青纹身成时尚刺青纹身已蜕变为时下台湾青少年流行的一种时尚。刺青纹身的年龄都多在16岁左右,年纪小的9岁。刺青纹身的部位,以手臂最多,其次肩膀、胸部、背部、臀部,鬼头、  相似文献   

2.
宝岛民生     
《台声》2006,(12):6-7
台湾岛内平均约10人中有一名老人;台湾职场员工吸烟率下降防二手烟害意识亦提高;岛内调查:青少年饮食不健康蔬菜奶类摄入少;岛内年轻人梦想不是金钱与享受只想平安过一生;全球最高餐厅将于12月在台北101大楼开业。  相似文献   

3.
网络在台湾日益普及,岛内青少年"网民"人数大大增加,青少年上网安全问题日渐凸显.岛内青少年上网主要存在着网络色情难抵御、网络暴力扩大化、网络交友不慎、网络传播法律意识淡漠、网络依赖程度高等问题.为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台湾教育部门、社会团体、互联网运营商等参与到保护青少年上网安全的工作中,积累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群被称作粉丝(英文fans的音译)的年轻人,在偶像出现时喊破嗓子、在偶像离去时流下泪水。偶像崇拜,成为他们“体制内”生活后的放松方式。在粉丝眼中,成为一个人的“粉”,只是年少轻狂时的一种大胆尝试,无碍他人。但是这种义无反顾的“粉丝式”生活方式,已然成为新时代青少年特征的重要因子,同时,引来了粉丝旁观者们关于“粉丝现象,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你”的集体疑惑。其中,家长及教育工作者更被这粉丝风潮裹挟着去思考:这些享受着追星快乐的青少年,到底获得了什么样的心理体验?青少年偶像崇拜,有着怎样的社会背景与心理机制?教育,应该在青少年偶像崇拜中扮演什么角色?  相似文献   

5.
偶像崇拜在当今青少年群体中是一种普遍现象,通过透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代表性特点,并从年龄特征、心理因素、同伴力量、学业压力、媒体推动等方面分析了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进而从态度立场、责任引导、取向规正、爱好拓展、政策制定等方面,提出了我们在青少年偶像崇拜从疯狂到理性之路上应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狂热的偶像崇拜,各地一再出现的因偶像崇拜而酿成的悲剧,这些都不得不令我们冷静地分析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产生的原因,思考怎样为青少年创造更好的精神环境。  相似文献   

7.
自我同一性视域中的青少年偶像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我同一性的研究视角看,偶像崇拜的流行与青少年寻求自我同一性,进行自我建构和自我社会化密切相关.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者必须引导青少年去读懂偶像及偶像的本质内涵,偶像所代表的意义,使青少年明白为何崇拜,崇拜什么,怎样崇拜,帮助青少年形成一种理性的偶像崇拜.  相似文献   

8.
直面崇拜者: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与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分析探讨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行为表现与心理机制发现,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存在“以偶像为中心”的他恋型和“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恋型等几种不同的行为类型,在心理动因上则表现出理想我的投射、现实我的肯定、认同与归属的需要以及渲泄缓解压力的需要等几个方面。这种偶像崇拜对青少年自我的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具有积极地引导与调节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课题组实施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问卷调查,对于青少年中的“偶像崇拜”现象,重点关注了四个方面的问题∶(1)“偶像崇拜”的比例和方式;(2)“偶像崇拜”的原因和认识;(3)“偶像崇拜”的体验与收获;(4)“偶像崇拜”的周围反应和对应。调查研究的目的和追求,是想获取当代中国青少年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其自身对“偶像崇拜”现象的看法和体认,反思我们对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的评价或担忧,审视我们对这类言行的教育和引导方法,从而试图以更具前瞻性的视野、更有战略性的文化建设方案、更符合青少年现实需求的教育办法,来推进我国青少年阶段的人生辅导和素质教育,并同时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偶像崇拜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涵义。从自然物到神灵,从神灵到人本身,从英雄人物到普通大众,从抽象到具体,从虚拟到现实,都成为了不同时期人们崇拜的对象。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对象发生了很大改变。从我国社会变革最为深刻的改革开放至今的40年间,中国青少年偶像崇拜从意识觉醒、多元选择到趋于成熟。形成了从单一到多元的偶像崇拜,从推崇西方价值观到独立价值观的确立,从仰望到共生的偶像崇拜这样的特征。从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变迁历程中可以看出这一群体的思想状况和精神世界,也可以折射出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对未来社会的走向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日,台湾前行政部门负责人郝柏村投书岛内媒体,质疑目前台湾中小学教科书歪曲历史事实,部分内容暗含“台湾、中国,一边一国”,“台湾不是中国人”概念,误导了青年学子的国家认同,呼吁马英九当局全面修订中小学史地课本。郝柏村此言一出,引发岛内各界强烈反响,再度将修订台湾教科书这一敏感话题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2.
偶像崇拜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青少年由于其自身所在的年龄阶段和社会环境,他们的偶像崇拜又具有不同特征和原因.本文将以青少年这一群体为出发点,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试对这一问题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关注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偶像崇拜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青少年由于其自身所在的年龄阶段和社会环境,他们的偶像崇拜又具有不同特征和原因。本文将以青少年这一群体为出发点,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试对这一问题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被称之为"次级情感依赖"。从个体发展来看,是一种正常的、普遍的心理现象;但是,从社会成因来看,当代中国的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有令人担忧的一面,即在商业化媒体同资本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青少年对偶像的情感迁移可能被极致化商业利用,而演变为一种"粉丝经济"的工具。因此,政府部门、工商业界、传媒影视行业、教育工作者等社会主体,应达成共识、共同努力,科学对待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加强社会系统工程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偶像观。  相似文献   

15.
“公投台湾前途”一直是台湾岛内“台神”势力叫嚷不休的主要话题。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段时期,国发党一些主要政要也纷纷就此发表谈话,暗送秋波。“公投台湾前途”活动在台湾岛内甚器尘上,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不得不引超人们的关注。“公投台湾前途”的提出与演变台湾民进党是岛内主张“台独”的主要政治团体,也是“公投台湾前途”的提出者和积极推动者。早在1986年11月,民进党召开第一届代表大会之时,在其通过的党纲中,就主张“台湾的前途,应由台湾全体住民,以自由。自主、普遍、公正而平等的方式共同决定”,“任何政府或政府的…  相似文献   

16.
吴亚明 《台声》2013,(4):67-68
自春节前正式启动人民币业务以来,台湾各家银行争相以优惠存款利率大打人民币揽储战,人民币在台湾岛内受到民众追捧。与此同时,岛内产官学界热望继香港之后,台湾成为下一个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  相似文献   

17.
邵冰 《黄埔》2007,(1):4-11
2006年的台湾政局,风云变幻、动荡不安。一连串的弊案,引爆岛内民众的强烈不满;一波波“倒扁”浪潮,震撼了岛内政坛。临近岁末,“倒扁”阵营与陈水扁当局的较量更加激烈;“特别费”争议持续延烧,台湾官场进入大动荡期;台北、高雄市长选举牵动台湾政局走向。这一时期岛内的政局,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台湾流行的哈狗歌现象入手,调查发现哈狗歌的消费群体为青少年,女性青少年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该群体具有组织性、排他性和偶像崇拜等特点。从心理学和歌词文本两个角度出发,文章考察了哈狗歌流行的原因。粗口哈狗歌作为青少年面对社会问题的一种集体解决的方式,实际上是不成功的解决办法。社会首先要改变青少年的社会认同,并且加强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以消弱哈狗歌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当前港台青少年对日本的流行音乐、影视剧、连环画、服饰及用品等青睐有加 ,“日本制造”(MadeinJapan)成为青少年痴心的时尚并借以夸耀的扮“酷”方式。这一倾向值得警惕。中国台湾省目前是日本流行音乐最大的亚洲市场 ,其后依次为 :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 1 999年 4月 ,台湾流行音乐排行榜前 1 0名中有 6首作品是由日本音乐家创作的。另外 ,虽然台湾青年人大多不懂日文 ,但其中许多人仍把拥有标有日文的卡拉OK音像制品视为身份的象征。日本连环画作品在台湾青少年中也很有市场。台湾青少年在课后涌入遍布于岛内各处的…  相似文献   

20.
据台湾社会福处团体励馨基金会针对12岁至18岁青少年调查发现,台湾青少年面临最大困扰莫过于就业困难和网络色情。据联合报报道,励馨基金会在2000年1月20日发表了“展望2000少年红皮书”,提出了2000年台湾青少年问题的总体报告,报告显示就业困难和网络色情是困扰台湾青少年最严重的两大问题。励馨基金会研究员刘淑翎指出,就业困难是台湾青少年的第一大问题。据统计资料显示,台湾国中阶段辍学生比率为1%,约一万人,而这尚不包括国中阶段之后未升学也未就业、或自高中休学、退学的青少年。因此励馨估计台湾至少有两万名以上的中辍生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