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一条主线和亮点,这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证实。一、发展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1 9 87 年,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斯特劳加尔时说:“我们过去固守陈规,关起门来搞建设,搞了好多年,……,但总的来说,很长时间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人民的生活还是贫困。……。结果中国停滞了。这才迫使我们重新考虑问题。考虑的第一条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而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摆脱贫穷 落后状态,大大发展生产力”(《邓 小平文选》第3 卷第223-224 页)。 这里,邓小平说明了两个问题,一 …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但要进一步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困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论述明确告诉我们,搞社会主义不能忽视生产力这个主要标准,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只有解决吃、穿、住等基本问题,才能从事其它活动。物质资料生产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最近,他在同外宾的一次谈话中又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但要进一步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困的社会主义。当前,认真学习和全面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论断,对于我们坚持党的三中全会路线的两个基本点,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基本点,这是我们的主要经验,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我们宣传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要抓住这个核心。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中心。邓小平同志曾经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进入八十年代的时候,邓小平同志曾经明确指出:“我们从八十年代的第一年开始,就必须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搞四个现代化建设这个总任务,我们是定下来了,决不允许再分散精力。”(《邓小平文选》第205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对中国现实的国情和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邓小平对这理论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邓小平思考问题的立足点,也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我们的社会主义还不够格邓小平总结“文化大革命”时说,“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中国的停滞和落后,“迫使我们重新考虑问题。考虑的第一条就是要…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邓小平同志在同外宾的一次谈话时说,搞社会主义一定要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但要建设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的社会主义;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在这里,邓小平同志不仅阐明了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根本标志,而且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优越性逐步得到充分显示的具体奋斗目标。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论述,对于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推动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发展,建设富裕、发达、文明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最近,邓小平同志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但要进一步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困的社会主义。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现在我们正在向这个路上走。”赵紫阳同志认为,小平同志的谈话,是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是“很有新意的”,“很可以开窍的”。这个“再认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在1985年4月的一次谈话中指出:“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认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就是要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紧紧抓住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总结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共同富裕理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目前,共同富裕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与共同富裕相联系的个人收入悬殊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一、社会主义制度使共同富裕具备了从理想转变为现实的可能自从原始社会解体以后,…  相似文献   

10.
(五)新概括的地一个特点:在突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来科学地理解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一个整体,其内容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把它割裂开来。当然,研究问题还是要先作分析,然后综合。分析起来看,这个新概括首先讲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把生产力摆在这样突出的地位,认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的、首要的任务,在这样的基础上来科学地理解社会主义本质,针对性很强,富有新意和时代内容,形成新概括的第一个特点。小平同志一直是从批评“贫穷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掷地有声的论断以及围绕它的一系列精辟的理论观点,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一个卓越的理论创新,是指导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一、准确理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内涵“发展才是硬道理”,包涵了非常丰富的内涵。只有准确地加以把握,才能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首先,讲发展,就是要着重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不断地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并为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而发展生产力最根本的保证,最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1984年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篇讲话中阐述了一个重要观点:“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要逐步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小平同志在这里提出了社会主义两个文明要共同富裕的目标。在后来的许多场合他又反复强调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强调两个文明都搞好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不仅要抓经济上的富裕,而且在精神领域也要“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一是共同富裕。他提出的这两条根本原则,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我们搞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要不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不能丢毛泽东指出:“一万年以后也要奋斗,共产党就是要奋斗……”邓小平同志说:’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他多次强调:’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这些论述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搞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这不仅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早在1979年就提出,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也不能动摇,“如果动摇了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邓小平同志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论述》第2页)所谓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总的说是必须搞社会主义而不能搞资本主义。具体说来,有三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根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是好的,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即体制有不完善的地方,可以也应该在改革中进行调整。改革具体制度的目的,又是为了巩固和完善根本制度。所谓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在我国来说就是,经济方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多年来没有认识清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最终的决定作用,甚至离开生产力,片面地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先进与否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夸大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和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已经证明这种离开生产力抽象地看待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邓小平同志强调,要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认识社会主义.他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展,贫穷不是社会  相似文献   

17.
1988年5月25日,邓小平同志与一位外宾谈话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困,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64-265页。以下只注页数)小平同志这段观点鲜明的论述,使我们加深了对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解。这不仅使我们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而且坚定了我们脚踏实地干社会主义的信心。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  相似文献   

18.
姜殿坤 《学理论》2012,(17):9-10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反复提出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从本质上看,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就是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具体讲就是要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要始终不渝地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9.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认真研究国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快发展,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出发点。深刻理解、领会邓小平同志关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论述,对于研究分析我区公路事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促进我区公路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如果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  相似文献   

20.
本报讯本报理记部9月12日邀请部分在京的中青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工作者,就怎样在改革中加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座谈。与会同志认为,在改革中,要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突破传统观念,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当前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划清科学和空想、唯物与唯心的界限,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与会同志认为,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社会主义,首先就是要坚持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的观点。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发展程度时才产生的。我们考察社会主义在每个发展阶段和每个国家的特征.当然都不能离开生产力。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自己的特色,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就在于原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生产力极其低下。只有坚持这个观点,我们在考察社会主义特征时,才能看到,那种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