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一、对青年社会化涵义的惯常理解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中,青年社会化的研究占据了重要位置,各门学科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青年与社会的关系作了众多的阐述。然而共通的是,在国内外目前的一些研究和著述中,对青年社会化涵义的理解大多偏重于社会对青年个体的作用和影响,视青年为消极被动的社会化客体,认为社会化的过程只是青年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发展社会性的过程。试举几例以为证明: “个人为了以一个多少有效的成员的身份,参与某个集团和社会而对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倾向进行学习的过程就叫社会化。”(布赖姆)  相似文献   

2.
在认识青年方面,我们正面临着一种转变:由对青年的解释变为对青年的理解。所谓解释和理解,是两种有确定差异的方法。在这里,它们被用以表示看待青年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两种立场。解释倾向于把青年看作是他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的产物,青年的成长主要也就是他如何适应既定社会化模式的过程;理解则是充分地关切青年的特殊规定性,把成长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多维的相互影响过程。一个着眼点是环境,强调青年对环境的依赖性,期望通过灌输和外部强化方式来解决青年的教育和发展;一个则是着眼于青年自身,即如何有效地开掘和发挥青年自身的潜力,使教育工作更具有活力和革命性。  相似文献   

3.
青年社会学     
青年成为社会学的特定研究对象,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现代社会,一方面,青年的生理成熟期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大大提前;另一方面,青年的心理成熟期和社会化过程却由于社会的发展而大大后移.这样,青年与社会的矛盾就随着时代节奏的加快而产生、发展了.青年社会学就是从社会整体出发,探讨青年的社会化过程、青年的各种社会行为规律以及青年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达到促进青年健康成长、促进社会进步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青年社会学是一门起步较早、目前仍在探索中的年轻学科.本世纪初,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指出,青少年的语言、行为和意识形态最灵敏地反映社会的影响.一般认为,美国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4.
社会化是一个人接受社会教化,取得社会成员资格,发展社会性的过程。在人的整个社会化过程中,青年社会化是决定个体基本社会面貌的关键阶段。青年的社会化过程,是青年与社会的互动过程,是在社会教化的基础上,寻找、选择和追求个体生活目际的过程。因此,青年社会化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反父权倾向与毛泽东的青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社会的青年问题是与传统的父权文化相对应的一个问题。父权主义不承认青年的独立性,抹杀青年的自由意志,一味地以成人文化(?)律定其社会化的轨迹。毛泽东的青年观表现出近现代中国社会反封建礼教和反父权主义的积极倾向。他从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结合上,强调青年本体,揭示了青年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阶级性的本体论特点,提出青年的地位和社会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闫静洁 《学理论》2013,(19):143-144
青年社会化是青年步入社会、自主自立、面对人生挑战的新开端,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国家未来社会的走向和整个民族的兴衰。因此,关注青年的社会化过程,及时解决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其内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文中就青年社会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隐忧进行了分析,提出代际冲突、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网络的负面影响和青年自我教育能力的欠缺这几个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曹迪  吴莹 《青年研究》2023,(1):23-34+94-95
职业康复是促进青年精神障碍者重返社会的有效路径。基于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探讨职业康复与青年精神障碍者再社会化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职业康复通过学习技能知识、重构职业期待、重塑行为方式和转换自我认同,促进了青年精神障碍者的“再社会化”。但管控性制度逻辑、区隔性污名文化、家庭支持匮乏制约着青年精神障碍者的社会融入。在职业康复过程中,管控性制度逻辑表现出维稳与安全的管控特征;区隔性污名文化体现为青年精神障碍者的自我污名化与社会性排斥;家庭支持匮乏导致家庭的经济与情感支持不足。这些因素共同影响青年精神障碍者的再社会化过程。研究为探索本土化的职业康复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青年的逆反心理强增?为什么青年思想上的“抗药性”增生?探究其根源,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方法有问题。我们的教育方法强调灌输的成分太多,这种方式的根本缺陷在于忽视了青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政治实体,是教育和社会化过程的对象和主体,忽视了一切外界的教育影响,最终要通过唤起内在的自我教育来实现。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按作用于教育对象的形式,可划分为两类,自我教育和社会(外界)教育。社会教育是指外界对社会成员个  相似文献   

9.
(一) 青年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青年与社会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社会的客观条件及规律对青年的作用,探索青年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影响。核心是青年的社会行为问题,即在社会条件作用下,青年社会行为形成的过程及对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因此,可以说,青年社会学是通过研究青年与社会整体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来探求青年社会行为规律的科学。这就决定了社会化与青年社会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4) 学术发展这个时期,各种学派由旧转新后,较旧学派更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对青年社会化的影响。晚近发达起来的学派学说中的存在——人本主义学派、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代沟”理论,都已能把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年看成是积极的能动的社会实体。总之,在学派错综复杂、学说彼消此长的状况下,青年社会化的学术研究仍在不断地发展。学术发展的另一种倾向,即由单学科研究发展到多学科研究。广义上说,这种倾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各学派的理论成果中去总结发现;另一方面,则是用多学科知识对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从社会学或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社会以自己的模式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使之懂得社会和群体对他有什么期待,并使之具备实现这些期待的能力,最后成为合乎社会规范,能按社会要求来行动的社会成员。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社会化的地方,父母通过家庭教育,把社会的准则和规范灌输传递给子女。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社会化中有着其他任何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而理解,则是家庭教育通向成功的桥梁。早在七十年前,鲁迅先生在回答“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时就指出:开宗第一,便是理解。”(《鲁迅全集》第1卷P.252)  相似文献   

12.
一、青年、地位不确定性与基本的社会定位过程把青年期作为一个不同领域里的垂直流动持续不断的地位转换时期,是研究青年的方法之一。那种流动常常能产生出意义深远的结果来。在成就取向至上的现代社会里,青年与基本的“社会定位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kreutz,1974),这一过程意味着成人的职业性地位被更年轻的一代所继承或所占有。青年期具有两个特征:一是代际向上流动的希望;一是向下流动的危险性。在诸如教育、专业或职业、收入之类的具有社会学意义的、传统的地位方面,更是如此。出于对成就取向至上的社会的理想化自我认定,社区的社会分层的形成所依据的,不是既定的社会出身,而是个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及其对国家与个人关系的定位,为马克思人类社会化思想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前提。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化概念的用法,蕴涵着他本人对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及社会的本质、发展的实质与内在机制和基本趋势的独特理解,即从现实的人及其现实的活动出发,来理解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人的自主活动与人的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运动来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此基础上,终结了启蒙思想家以理想主义原则把资本主义永恒化的诗意般的神话,强调政治解放还不是人类解放。而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的区别,其本质就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市民社会与集体主义为基础的社会化人类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论政治社会化的一般过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政治社会化过程包括如下四个在逻辑顺序上递进的、连续统一的环节:一是政治信息传播,即政治共同体内各种政治社会化组织和群体以一定的方式、渠道向社会成员传播各种政治文化信息的过程。二是政治观念内化,即社会个体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行为过程,加工、转化政治信息传播过程中所获得的政治信息,完善政治人格、充实政治自我、更新政治观念的过程。三是政治态度演进。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态度产生的直接动因,政治态度的形成和改变与政治社会化是直接同一的,政治态度的演进过程伴随政治社会化纵向发展的全过程。四是贯穿个体一生的阶段性发展。由于社会个体的内在因素、政治社会化群体和组织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将呈现出阶段性。上述四个环节各自又可分为若干个彼此间内在相联的层次  相似文献   

15.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脱离自然的人,初次完成社会化时期。青年时期的社会化,就是把一个尚未完全具备社会成员资格的人转化成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这意味着使他拥有基本的生活知识和一定的劳动技能,可以胜任社会交给的任务,可以独立谋生,初步形成世界观,有较明确的生活目标,对已经获得和将要获得的地位和角色行为有比较清楚的了解等。青年社会化的途径有很多,这里主要是谈  相似文献   

16.
青年期是个体由儿童阶段趋向于成人的过渡期,需要完成一系列的社会化课题才能被成人社会接纳为正式成员。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主要可归结为三类:其一是以父母为代表的家庭因素,其二是以学校为代表的社会正式组织的因素,其三是青年群体中共同认可的行为样式和价值体系的因素。如果说前两者所表现的内容更多地代表着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主体文化,那么后者则代表着青年社会的“隶属文化”,这便是本文的论述对象——青年文化。  相似文献   

17.
赵后起 《学理论》2010,(7):148-149
成功,对于高职生而言,既是目标也是动力,不断把他们的人生推向新的天地。个体对于成功的理解和认识受到社会氛围、家庭环境及学校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方面,学校德育因其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影响而责无旁贷。在德育过程中,成功观教育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既倡导个体个性的充分展示、对自身利益的合理追求,也应强调个体社会化的内在属性及在此基础上社会责任意识的加强。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几年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实践中,发现了一些有碍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因素,这就是由于青年学生个体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的差异。本文试就青年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这三种年龄差异作出初步的分析。一、生理年龄的早熟与心理年龄发展的迟缓与前几代人相比,当代青年的生理发育平均要早熟2~3年,这个现象是普遍的。但是,青年生理的早熟,常常没有心理的发展与之相同步协调。而且,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生理的  相似文献   

19.
所谓社会控制就是通过社会风尚、习惯、教育、行为规范、法律等手段,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使社会一切成员都能够按照一定的社会秩序进行生产、生活、工作、娱乐等等。社会控制包括外在和内在两种控制方式。所谓外在的控制方式,就是通过社会团体、社区或者社会对其成员的行为实行控制。这种外在的社会控制又可分为制度化的社会控制和非制度化的社会控制两种。通过政权、法律、教育等方式的控制,是制度化的社会控制;通过公众舆论、时尚、风俗、道德、艺术等方式的控制,叫做非制度化的社会控制。所谓内在的社会控制,就是通过社会成员个人的社会化和再社会化过程的内在的自我控制方式。这种自我控制的程度愈高,社会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时代青年社会化范式的转型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网络化消解着传统的社会化模式 ,呈现出“网络社会化”的景观 ;社会化的“实体流程”让渡于“虚拟现实”过程 ,青年社会化期因网络的“时空聚缩”而变短 ,“受化”方式明显改变 ,青年对社会的反作用力增强 ,同时社会控化功能弱减 ,“群隔”现象生成 ,“硬壳”效应———技术社会化过渡与其它社会化不足共长 ,网络社会化的“阀限”也同时困扰人们 ,这实际上是在社会和技术两个层面上提出挑战。重视这一问题的研究 ,将为我们调整青年政策 ,促进科技进步和青年健康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