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对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犯罪的侦查取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铼  雍晓明 《政法学刊》2010,27(1):79-83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普及程度的提高,网络诈骗犯罪亦日趋严重。网络的开放性、不确定性、虚拟性等特点使网络诈骗犯罪的证据更加复杂多变、网络诈骗犯罪的取证更加困难。面对诸多严峻的取证难的现状,在分析其原因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网络诈骗犯罪取证难的办法和建议,以期突破网络诈骗案件取证的难题,从而有效地遏制网络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2.
崔国栋 《法制与社会》2010,(18):189-190
由于犯罪手段的隐蔽性和便利性,近年来,利用手机、网络等现代化通信工具实施诈骗的现象日益突出。检察机关针对网络诈骗作案特点,积极应对,加大对此类案件的查处力度。本文针对利用手机进行诈骗犯罪的新特征,种类,犯罪构成,完成形态及危害结果等方面立足于刑法学的立场提出了相关见解,以期有利于刑法理论的研究,有助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3.
郭烁 《法学论坛》2023,(4):84-93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高发态势,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虽然连续数年的犯罪治理有一定成效,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强隐蔽化、高组织化的特点愈发凸显,实践中也存在着包括指定管辖适用失衡、证据适用不当、涉案财物处置无序等在内的程序性困境。《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适时出台回应了实践需求,立法重心从打击惩治犯罪转向同预防犯罪并重,为解决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程序性困境提供了原则性规定。本文重点研讨限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指定管辖并建立检察机关参与制度、进一步完善该类型案件的证据规则,以及构建具备诉讼形态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董金玲 《法制与社会》2013,(16):247-248
随着互联网、电信业的不断发展,以网络、通讯介质为媒介的网络诈骗犯罪呈现了蔓延的趋势。本文以增城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网络诈骗案件为例,概述该类案件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并提出建议对策以期对防范和打击此类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尹巍 《中国检察官》2017,(14):30-33
2016年12月19日《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开始施行,为司法机关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了更为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本文结合该意见的相关规定,分析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法律特点及司法误区、犯罪数额及未遂的认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担当等三个实务问题,以期对司法机关办理相关案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在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犯罪嫌疑人的诈骗手段。尤其近几年,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呈现出居高不下的态势。本文基于网络电信诈骗案件的两起真实案例,分析了当前电信诈骗案件侦查中受害人范围广、犯罪手段智能化、行为非接触性、诈骗方式多样、反侦查能力强等问题,探讨了由个案侦查向串并案侦查的侦查思维转变,从传统物证向电子证据的取证方式转变,从侦查部门合作到与电信部门、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侦企合作模式转变以及提升社会公众防范意识等破解思路。  相似文献   

7.
"断卡"行动全面激活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罪名的适用,有效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其关联犯罪,呈现出此类犯罪分工精细化、形式隐蔽化、手段多元化、人员低龄化等特点,同时暴露出案件管辖、罪名认定等困扰及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等问题,也给电信网络诈骗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应通过完善立法、加强案例指导工作、健全风险防控机制、落实行业监管职责、健全部门联动、加强法治宣传引导等方式,形成全方位网络安全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8.
赵春霞 《法制与社会》2011,(14):71-72,74
在网络文化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网络诈骗犯罪现象日益猖獗。本文从网络诈骗犯罪概念、手段入手,简洁分析了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并对网络诈骗犯罪提出了预防和控制建议,以期达到切实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网络诈骗犯罪就是一种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的新型的犯罪形式。对网络诈骗犯罪的研究有利于推动网络法制建设,提高公民对网络诈骗犯罪的辨识能力和防范意识。本文通过对网络诈骗犯罪的概念的界定,探究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同时通过对国内外立法情况的阐述,剖析理论上须解决的问题以及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希望有助于对网络诈骗犯罪进行法律规制,推进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鑫 《行政与法》2006,(3):99-101
网络金融诈骗是金融诈骗与网络相结合的产物,其特点表现为犯罪主体智能化,犯罪工具高科技化,犯罪手段多样化,犯罪方式虚拟化,犯罪后果严重化。要防范网络金融诈骗犯罪,必须加强对网络金融从业人员及相关人员的管理,加强网络金融监管制度的建设,加强技术防范措施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对网络金融诈骗犯罪的打击。  相似文献   

11.
尽管"两高一部"在2016年就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如何适用法律做出了专门的司法解释,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办理此类案件仍然存在共犯主观明知、诈骗数额、关联犯罪等法律认定难题。解决电信网络诈骗认定中的这些难题,需要结合案件情形以及庭审中控辩双方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翁音韵  刘洋 《人民检察》2023,(22):25-28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且呈现犯罪组织集群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犯罪过程隐秘化等特点。与此同时,跨境取证难、追赃挽损阻力大及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组织核心人员查处难、非数额构罪要素适用等问题亟须解决。对此,应着力强化跨境联动,畅通境外取证渠道,提升追赃挽损能力,并在准确理解和适用非数额构罪要素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3.
胡洪捃 《法人》2023,(12):65-67
<正>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较为严峻,已成为发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广、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全国各地公安机关认真按照部、省、市、县工作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要指示精神。本文以四川省夹江县公安局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经验为例,深入分析县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前端防范”的特点以及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电话、网络进行诈骗犯罪的案件也逐年增多,笔者以所在的基层院B所办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为样本,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为有效防范这类型案件的发生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秦妍 《法制与社会》2011,(29):275-276
网络诈骗犯罪对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侵犯早已超越国界,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之巨,影响人群之广,使它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各大国际组织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我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诈骗犯罪也呈直线上升趋势,成为我国网络犯罪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在全面分析网络诈骗犯罪现状、形式、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提出相应防控对策,以期切实提高我国预防、控制和打击网络诈骗犯罪的能力,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网络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支付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货币支付方式,与之相伴的是网络支付诈骗犯罪日益猖獗。"网络钓鱼"作为网络支付诈骗犯罪形式中最典型的一种犯罪形式,主要的典型类型包括:非法获取账号、假淘宝钓鱼网站、冒充淘宝卖家等等。"网络钓鱼"的侦查难点主要有:个案满足立案标准存在困难、受害人的不积极配合、缉捕追赃存在难点。造成侦查难点的原因是:个人及侦查机关对此类案件的重视程度不够、立法不够完善、涉案人员分布范围广、传统侦查体制方法不适合网络案件侦查。应从数据接收、网络交流、网络支付等几个方面提出侦查对策和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如今,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一项全球性的治理难题。电信网络诈骗往往涉及有组织的跨国犯罪,呈现出集团化运作和新型技术支撑的特点,且正不断更新诈骗手段和运作模式。面对电信网络诈骗中持续变换的“黑化技术”,如何通过各类反诈“利器”来发现和阻断电信诈骗,无疑是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诈骗类犯罪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犯罪,其与盗窃罪、抢劫罪一起,构成了最为普遍的侵犯财产型案件。尽管数量上诈骗犯罪要少于盗窃、抢劫犯罪,但是相对于盗窃罪、抢劫罪这两种手段简单的传统犯罪而言,诈骗犯罪具有手段隐蔽、犯罪对象多样化、犯罪数额大的特点。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以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世界警察》2022,(10):16-17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等网络犯罪快速蔓延泛滥,严重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已成为主要犯罪、世界公害。公安机关不断加强国际执法合作,深入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世界各地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积累了成功经验,提供了有益借鉴。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打击和治理并重,建立了一整套多部门参与的高效工作体系,并专门制定颁布《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为打击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公安机关针对此类犯罪的特点,进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网络在给社会公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犯罪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方法。通过网络实施的犯罪有逐年增多的态势,比如网络赌博、网络诈骗、网络诽谤等。由于网络犯罪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