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区别标准新表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的区别标准是行政相对人是否具体化、个别化.根据这一标准,目前法院已经受理部分非立法性的抽象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案件.我们不能因为法院受理了这类行政案件,就在行政法理论上曲解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的标准,以论证法院受理此类行政案件的合法性.本文最后论述了法院审查非立法的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能性以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的社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发生变化,法院体制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我们应借鉴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法院机构设置、法院行政管理、法院审判权以及法院经费预算等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目前法院体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改变我国法院地方化、行政化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宪法对地方各级法院的归属规定得比较模糊,而《人民法院组织法》将地方各级法院按照行政区划进行设置,并规定法院人员由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并受其监督,《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政府组织法》也对此作了相应规定,加之地方各级法院的财政、人事等归属于地方,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地方各级法院被视为地方的法院。本文基于宪法123条,通过对宪法文本相关条款的整体解释,以及法院在宪政秩序中作为纠纷的裁判者、法制统一的调适者和人权保障者的学理分析和在当代中国司法功能的变迁、法院体制的滞后、法官理性的受制等现状的分析,得出地方法院应是中央的法院之结论。  相似文献   

4.
法院预算独立对确保司法权独立行使、提升司法质量、实现司法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有重要意义.我国法院预算采取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的模式,由此导致了法院地方化、法院发展不平衡以及司法腐败等诸多问题.推动法院预算独立,符合司法本性和发展规律,是当前我国司法体制改革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应充分考虑法院地位的特殊性,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原则,构建以各级法院为主体、最高人民法院统筹负责的法院预算编制执行体系和以全国人大为主导的法院预算审核和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5.
担保物权非讼程序的设立,使担保物权在其本身争议不大的情形下,通过非讼程序解决问题,可以在正义、效率、安全等法律价值之间取得最佳平衡。适用非讼程序实现担保物权,应注意把握好以下条件和程序:担保物权的实现条件,可通过非诉讼程序实现的担保物权的范围,申请主体,管辖法院,法院审查与处理。适用非讼程序实现担保物权,应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协商是否通过非讼程序实现担保物权的前提,拍卖、变卖担保财产裁定的执行法院,当事人可否约定通过仲裁实现担保物权,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协议损害其他债权人的救济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刑事侦查行为进行必要的司法审查是平衡诉讼格局、对侦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合理分配侦查实施权和侦查监督权以及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的必然要求.司法审查应由法院来实施,法院有权对侦查主体是否适格、证据是否合法、程序是否正当等进行审查.文章认为,实施对侦查活动的司法审查还有赖于对司法权力的合理配置、对检察机关职权和地位的再认识以及对法院体制和法官任用管理体制的改革,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地方党委、人大、政府的权力干预,民主的扩大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构成了法官职业化实现的横向障碍因素,法院内部的行政化设置与法官的非专业化,形成法官职业化的纵向障碍因素。通过积极推进法官身份保障及待遇保障制度,改革法院体制,促进法官精英化和裁判独立,是消除内外制度障碍、实现法官职业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的司法体系包括最高法院、上诉法院、若干区审判法院和市/镇巡回审判法院;特别法院或准司法实体享有对特殊纠纷的管辖权。当含有外国因素的案件提交菲律宾法院时,法院首先要确定其对案件的标的物有没有管辖权,以及它能否取得对人和对物管辖权。菲律宾主张限制豁免原则,承认外交代表的豁免权,当事人在因合同产生的诉讼中可以约定管辖法院。菲律宾法院可以根据诉讼在另案进行的理由拒绝行使审判权。不方便法院原则是法院驳回诉讼的另一理由。  相似文献   

9.
由于美国法典28卷1404(a)条款的立法规定在功能与措辞上均非常类似普通法上的非方便法院原则,因此很多学者误以为该立法规定与非方便法院原则之间并不存在实质性的差异。然而,这一看法并不正确。事实上,1404(a)条款立法在法律效果、证明标准以及具体适用方面均与非方便法院原则存在显著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院附设ADR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院附设ADR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机制 ,它以法院附设的调解和仲裁为基本类型 ,是国家司法行为和当事人合意行为的结合 ,并以公平、正义作为自己追求的价值目标。法院附设ADR可以使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司法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解决我国社会不断增长的案件数量与法院相对不足的消化能力之间的矛盾 ,因此对我国法院附设ADR制度的原则、案件范围、调解人和仲裁人的资格问题以及最低程序保障等问题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紧迫而且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