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当前高层建筑消防严峻形势及火灾威胁的现实问题,分析了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以及高层建筑产生火灾的原因,探讨了自防自救、严格执法、消防设计、日常消防管理、安全疏散、逃生训练与演习对于超高层建筑火灾防控的重要性和难点。结合高层建筑火灾成因,提出从加强消防监督管理,增强消防设施建设及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立火灾防控安全体系,实战演练,建立火灾应急体系及大力发展火灾科学基础研究,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着手,立足自助互救,以减少伤亡损失。  相似文献   

2.
冬季是火灾的高发季节,人员密集、短时间内疏散困难时易造成人员的巨大伤亡.如何逃生考验着每一个人.本期我们将列举三类公共场所的逃生攻略,教您安全逃生. 逃生攻略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下商业建筑与日俱增,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严重.本文分析了地下商业建筑火灾的特点,从防火分区,防排烟、火灾报警与灭火、安全疏散等方面讨论了地下商业建筑的防火设计.  相似文献   

4.
地下商业区是一类典型的建筑形式,同时具有地上商业建筑和地下建筑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重大损失,其消防安全性甚为重要.本文选取某典型地下商业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进行消防性能化验证.5个火灾场景的计算结果表明,防火分区L的疏散宽度不足会导致人员疏散不及时,建议采用镂空吊顶提高该分区的集烟能力,增加可用疏散时间,确保发生火灾时所有人员能够及时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5.
地铁火灾严重威胁着地铁系统的安全运行,实现火灾状态下人员安全疏散是地铁安全设计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满足紧急状态下应急响应的基本要求。本文以M地铁站为实例进行研究,采用人员疏散仿真模拟软件(Path Finder)对地铁站在复杂火灾工况下的疏散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M地铁站的真实疏散时间(RSET),通过数据分析验证了M地铁站火灾工况下完全具备人员安全疏散的功能特性,即M地铁站站内疏散设施在火灾情况下能够满足人员安全疏散;为示范地点安全疏散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6.
应急疏散措施的优劣是评价大型公用建筑安全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大型公用建筑应急疏散措施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参照相关法规及大型公用建筑应急疏散时各指标因素的层次,建立了大型公用建筑应急疏散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到某高校图书馆的应急疏散评价过程中,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为建筑物火灾人员应急安全疏散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毅 《法制与社会》2011,(24):165-166
高层建筑与工作,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由于高层建筑自身的特点,在消防管理、防火等级.消防扑救、疏散逃生等方面比普通建筑的要求更高,上海11.15火灾发生后给予我们警醒,应从消防管理、消防设施、消防扑救等方面增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指数。  相似文献   

8.
城市综合体建筑是集购物、办公、居住、展览、餐饮、文娱、交通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建筑,占地面积大,火灾荷载高,人员数量多,发生火灾后,发展蔓延速度快,人员疏散逃生难,灭火救援难度大,极易导致火灾易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从分析大型城市综合体的火灾危险性出发,详细阐明了大型城市综合体在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超大综合体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并提出合理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结构复杂的高层建筑层出不穷,火灾隐患也随之加重,火灾事故的发生在所难免.事故发生后,使室内人员选择疏散时问最短的路线,是人员安全撤离火场的关键.本文应用Dijkstra算法解决建筑火灾中,疏散路线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代城市发展总是伴随着“向前”和“向高”的步伐,在当今资源有限、土地饱和的严峻态势下,“长高”成了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然而,就在高层乃至超高层建筑不断向上拓展的同时,高层建筑火灾也层出不穷、愈演愈烈.2010年8月9日,重庆市渝中区巴县衙门社区一幢30多层的居民楼发生火灾.大火从9楼燃起,借助风势迅速向上蔓延.400多名居民从被困的大楼中自救逃生,95%的居民是净身逃出,成功做到了零伤亡. 由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性质与普通火灾性质不同,这类建筑火势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困难、灭火难度大.一旦发生火灾,目前的消防设备和供水无法满足楼的高度,使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成为世界性难题.因此,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群众性的自救互救比任何外界救援都及时有效.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请牢记以下逃生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简单描述火灾场合中人员可能出现的各种逃生行为,以对火灾的调研结果为依据分析比较了这些行为方式对安全逃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建筑物性能化设计中人群安全疏散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影响人群安全疏散的因素,包括火场中人员状况对安全疏散的影响、建筑物结构对人群安全疏散的影响以及人群安全疏散的基本条件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满足人群安全疏散需要的建筑物性能化设计方案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3.
公交车由于其人员流动性大、载客量大、属密闭空间且所处交通环境复杂多变,若发生火灾,人员安全疏散相对困难。运用Building Exodus软件对某城市典型公交车发生火灾时进行人员疏散过程模拟,分析疏散出口位置的不同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车内发生火灾时,在现有疏散情况下,增设车厢后排窗口和接近前排挡风玻璃的窗口,共计面积为6.76m2作为疏散出口,其疏散时间为47.9s和39.8s,节约了13.5s和21.6s。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公交车人员疏散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笔者结合过去十余年几起典型重特大火灾案例的教训和对当前国民安全教育现状的一次问卷调查,得到一个结论:在火灾中死亡的最直接原因是人员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的逃生自救方法.对此,笔者提出了当前消防宣传教育的三个重点:培养人们在面对火灾时“逃命、保命第一”的行为意识,并且能做出正确合理的逃生自救行动,在没有条件逃生时还要有“就地保全”的行为意识.  相似文献   

15.
基于Anylogic地下空间火灾人员疏散仿真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ylogic是目前提供专业虚拟原型环境,包含离散、连续、和混合行为模拟,同时又是少数提供了人员行为库的先进仿真模拟平台之一,它为研究地下空间火灾人员疏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本文结合该软件的特点系统地分析了发生地下火灾时影响人员安全疏散各种的因素,对人流密度、人流速度、辐射热、对流热、毒性计算进行了讨论;论文介绍了利用Anylogic进行地下火灾仿真建模的方法,给出了一个地铁车站火灾环境进行了疏散模型的设计和模拟仿真实例,对模拟的效果进行了评述,指出后继工作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刑警与科技》2007,(11A):189-190
建筑消防设施是指设置在建筑物内的一切固定消防设施。包括室内消火栓系统、火灾自动警控制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安全疏散及应急照明系统。防火门、防火卷帘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它们的完好率和火灾发生时的反映速度,直接影响灭火的成败。而决定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率和火灾发生时的反映速度主要是靠监控设备来实现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郑展棒 《刑警与科技》2013,(16):132-134
<正>近年来,公共交通安全事故尤其是火灾、水灾、车毁等事故频频发生,事故场面惨不忍睹,人员伤亡惨重,严重危及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安全通道是人们疏散、逃生的生命通道,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疏通,其导致的后果会非常严重。厦门BRT公交车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其造成的严重后果至今提起仍是心有余悸。虽然事件起因是因为故意纵火,犯人当场烧死,但如果从专业的角度分析,或许"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8.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现代居民建筑中高层建筑、超高层间的项目逐渐增多,城区居住人员的密度逐渐增大,为此需要加强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等问题的研究和控制。消防机构需要根据城市建筑特点、发展规模等进行隐患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对该状况进行合理管控,提高建筑消防管理的安全性、稳定性、合理性,便于消防安全的全面控制管理。文章结合现代建筑特点、城市经济状况进行了消防设计的研究和安全疏散措施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奚学东 《法制与经济》2010,(16):123-124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交通隧道不断修建,隧道防灾成为日益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主要从隧道火灾的主要因素、特点与危害及隧道防灾技术两个方面对国内外长大交通隧道防灾研究与设计进行评述,并从安全疏散、固定消防、通风排烟、火灾监测及灾害时的车流疏导、区域交通管理系统等方面系统总结在隧道防灾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疏散拥堵是火灾中导致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有效地解决疏散过程中的拥堵问题对于提高疏散效率,减少人员伤亡具有现实意义.针对此问题引入延迟疏散法,运用buildingEXODUS软件进行模拟研究,重点讨论不同反应时间间隔对疏散时间的影响.通过某高校宿舍楼的模拟研究发现,反应时间间隔为5s时,人群的疏散时间最短,疏散效率最高.当无反应时间间隔时,疏散时间增长20s;随着反应时间间隔增长,疏散时间也不断增长.该结果对疏散预案的制定和优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