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史文苑》2010,(10):F0003-F0004
《修水宣言》的签署和发表,标志着首届湘鄂赣苏区论坛在江西修水成功举办并取得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2.
《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军机关报,它于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当时是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的一份重要报纸,在遵义会议以前是由邓小平同志任主编,遵义会议以后是由陆定一同志负责编辑。该报为四开铅印报纸,用当地生产的毛边纸印刷,不定期Ⅲ版,最短两天出一期,最长半月出一期(长征途中)。一般每期出四版,遇特殊情况一期出八版,有时还出《号外》或《红星时刊》,在江西苏区发行量达17300份。  相似文献   

3.
《修水宣言》的签署和发表,标志着首怏湘鄂赣苏区论坛在江西修水成功举办并取得重大成果。《修水宣言》是在江西、湖南和湖北3省省委党史研究室悉心指导下,在充分听取并吸纳广大专家学者、湘鄂赣苏区元勋后代和湘鄂赣苏区3省6市16县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由论坛承办单位九江市史志办、修水县委县政府精心起草完成的。  相似文献   

4.
刘良 《湘潮》1992,(1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富春在江西战斗了33个十月。他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同这里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建立了深厚情谊。当他就要启程离开这里迈步长征的时候,他对“第二故乡的江西苏区”十分“留恋与忐忑不宁”。他在《暂别了!江西苏区的弟兄》一文中说:“我是从江西苏区锻炼出来的,跟着江西苏区党员,跟着苏区二百万群众,学了很多宝贵的革命经验与教训。因此,我舍不得离  相似文献   

5.
正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方志敏涉猎了许多进步报刊,他经常给《新江西》季刊、《国民日报》"觉悟"副刊等报刊投稿,此后又创办了《新江西半月刊》《先驱》《寸铁》《锄头》《工农报》等红色报刊,这成为方志敏革命思想诞生与发展的重要平台。《新江西》季刊是方志敏走上革命道路的"领路人";南昌文化书社和《新江西半月刊》是方志敏大革命时期在江西点燃革命之火的阵地;《觉悟》副刊是方志敏早期革命文学的主渠道;《工农报》等苏区报刊成为方志敏探索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主要平台。可以说,方志敏是闽浙赣苏区红色报刊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党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党史文苑》2006,(7):F0002-F0002
为向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献礼,进一步深入研究江西苏区时期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为配合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有效的历史借鉴.经中共江西省委批准.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本室和赣州市的党史业务骨干及省委党校党史党建的专家教授共同编写了《江西苏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一书。  相似文献   

7.
<正>《苏区工人》是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机关报。1932年5月创刊于福建长汀,后迁到江西瑞金。初时为半月刊,8开4版石印,后不定期出版,1933年1月上旬曾一度停刊,共印发15期,1933年6月后改为全总中央执行局机关刊物,继续出版《苏区工人》,并重编期号,改为周刊铅印,16开本,刊头变化无常,每期出4至8版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婚姻、家庭问题。土地革命初期,各地苏维埃政权颁布了一系列婚姻法律、条例、决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也先后颁布了《婚姻条例》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苏区有关婚姻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建立起一套苏区新式婚姻制度。这套婚姻制度经历了一个从比较主观、比较抽象到比较客观、比较符合当时当地实际的过程,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自觉性,体现了逐步形成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苏区新式婚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苏区的妇女解放、社会进步和生产发展,对新中国婚姻制度的建立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中共党史上,恐怕没有哪部书像《西行漫记》那样在海内外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了。1936年6月,由英、美几家报刊出版社资助,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Snow)怀揣宋庆龄的介绍信,在乔治·海德姆(即马海德)医生的陪同下,秘密进入陕北苏区中比延安更为偏远的保安采访。斯诺是第一个到访苏区的外国记者。四个月后的10月下旬,斯诺悄悄返回北平。随即,斯诺在夫人海伦·福斯特的帮助下,抓紧写作。不久后,斯诺在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大美晚报》和北平的《民主》杂志等英文报刊刊发保安访问报道,在中国文化知识界引起轩然大波。1937年10月,英国…  相似文献   

10.
从百色起义到浴血太行,从挺进中原到决战淮海,从横渡长江到进军西南,邓小平戎马一生。他既能上阵破敌、功勋卓著,也曾治国安邦、下马编书。“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硝烟弥漫的前线,邓小平的办公桌上经常堆满图书和杂志,如晋冀鲁豫边区创办的综合性文化刊物《北方杂志》等。1970年,在得知人民文学出版社将出版一批古典名著的消息后,正下放江西参加“劳动改造”的邓小平,及时委托江西省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办公室的秘书赵子昌,请他代为购买这批书籍。当收到全套《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西游记》这些精神食粮后,他非常高兴,彻夜研读。除了军功、政绩之外,邓小平与新闻出版事业同样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1.
在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陈列着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歌曲《送郎当红军》的手抄本: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17,(4)
<正>由江西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创作排演的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以"苏区干部好作风"为主线,以赣南经典民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贯穿全剧,结合充满浓浓乡土风情的赣南采茶调,讲述了发生在1931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李龙槐临危受命接任兴国县龙潭村村长,带领村民与饥荒  相似文献   

13.
此书由共青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编辑,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出版,论入论文二十二篇。关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共青团专题,以前研究的不多,记文集的问世,不能不说是填补了这项空白。尤其是《苏区共青团与苏区红色政权》、《福建反“罗明路线”事件与苏区团的工作》、《苏区团中央局和苏区团中央组织系统概述》、《从苏区团中央局成立到苏区第一次团代表大会》、《略论少共国际对我国苏区青年运动的影响》等文,从苏区  相似文献   

14.
2001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歌选用了著名歌曲《十送红军》。在每集的片尾,我们看到屏幕上映入眼帘的词作者是张士燮,曲作者是朱正本。许多人一定以为是中央电视台弄错了,因为《十送红军》这首大家熟悉的旋律.40年来一直是作为土生土长的纯粹的江西民歌被大家熟知的,今天怎么又出现了词作者和曲作者呢?  相似文献   

15.
李欣美 《新长征》2011,(7):50-51
近来,以中央电视台《财富故事会》、江西卫视《传奇故事》为代表的故事类电视栏目的兴起,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以电视节目本身关注的题材分,有以重庆卫视《拍案说法》为代表的法制故事,以中央电视台《财富故事会》为代表的财富故事,  相似文献   

16.
刘晓农在《江西党史研究》1989年第1期发表了《论肃AB团导致的严重后果》(下称文一),第6期发表了《李韶九与肃AB团》(下称文二);又在《江西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发表了《论肃AB团的原因和责任问题》(下称文三》;还在《毛泽东思想研究》1989年第4期上发表了《毛泽东等在赣西南苏区肃AB团中的错误》(下称文四)。在这四篇文章  相似文献   

17.
张小芳 《党史文苑》2013,(12):44-47
2001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连续剧《长征》的主题歌选用了著名歌曲《十送红军》。在每集的片尾,我们看到屏幕上映人眼帘的词作者是张士燮,曲作者是朱正本。许多人一定以为是中央电视台弄错了,因为《十送红军》这首大家熟悉的旋律,40年来一直是作为土生土长的纯粹的江西民歌被大家传唱的,现在怎么又有了词作者和曲作者呢?  相似文献   

18.
吕传彬 《前线》2014,(8):123-124
1936年6月3日,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183;斯诺作为第一位西方记者启程奔赴当时颇具神秘色彩的陕北苏区采访。在那里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参观采访后,斯诺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写出了震撼世界的历史篇章--《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这部巨篇“像焰火一样,腾空而起,划破了苍茫的暮色”,向全世界揭示了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所在地陕北,有着一片全新的天地;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在这一边,它如同一颗闪亮的红星照耀着中国。  相似文献   

19.
尹辉 《当代贵州》2011,(13):10-10
6月28日晚,息烽县城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却没有浇灭“中国·息烽第二届星火传承红歌会“参会者的热情。来自重庆、江西以及贵阳市的10余歌手演绎了《红梅赞》、《绣红旗》等广为传颂的革命歌曲。近万名观众与演员在雨中齐声高唱《歌唱祖国》,共同为党的89岁生日献礼。  相似文献   

20.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生于江西广信.是我国近代史上最负盛名的小说家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通俗小说第一人”。国内出版社已出版的他的巨型多卷本《张恨水全集》,仅中长篇小说就达百余部数十卷3000余万字,还有诗词、散文、随笔、创作文论等卷。他的《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都曾在当时引起轰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