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州市人民政府继1993年建造双桂坊刘海粟美术馆后,已于1997年续建海粟大师园陵和《静远堂》,对缅怀大师毕生对艺术的奉献,创造良好的条件。常州将成为中外人士瞻仰大师,研究、收藏大师艺术品的理想场所,也是常州市重要的人文景观和旅游景点。  回想大师人生的坎坷历程,历史赋予他应有的地位及家乡父老对他的爱戴,我们深感欣慰!  我与大师神交已久,正式订交始于70年代初期,当时,承李家耀与郑光汉先生的介绍,我们之间,鱼雁频传。  1972年12月,我第一次到上海,很高兴和大师见面了,我是冒着一点风险的。在那“史无前例…  相似文献   

2.
爱上林楠的时候,是在家乡的小城,那是我心境最愁苦的日子,对她的爱充满了无助与凄凉。由于那时我一事无成一无所有,所以对人生充满了倦怠之情,自从有了林楠,我觉得一切都不重要,只要我还拥有爱,就算失去整个世界又算得了什么?林楠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孩,笑起来很甜.她总能用温柔的倾听抚慰我内心的伤痛,这让我对她深深的爱恋之中溶进了深深的依赖。我们在一起度过了一段深情而又难忘的日子,对世事厌倦的我更是什么也不去想,只要林楠还在我身边,外界的一  相似文献   

3.
继往开来 到达英国一周后,我就同戴维结了婚。我对他的家人很少谈我的身世和我在中国的生活情况。戴维的亲戚问起我的过去时,我只说我是个孤儿。每当我想起我的家和我对我父亲的谴责时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内疚。然而,戴维待我很好,我有了一些平静。就我当时来说,那就足够了。 我确实很少谈论中国的政治。霍恩医生出版了一本受到广泛注意的、关于他作为一个医生在中国这些年来的见闻的书。我们在1971年10月参加了伦敦中国大使馆的国庆招待会。那天晚上,新华社驻伦敦首席记者俞恩光走过我身边,对我说道,如果他能帮什么忙的话,欢迎随时找…  相似文献   

4.
前年的年底,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我们乘车去伦敦希斯罗机场。熟悉的街市,熟悉的公路,当郊区满眼的绿草地出现的时候,我知道,机场快到了。多少次,在英国工作的几年中,我走在这条路上,去迎接祖国来访的亲人,  相似文献   

5.
《新青年》2002,(7)
朋友,人生的调色盘经历了21年的风风雨雨,走过了多少坎坷之路的我,喜欢自由的人生。笑,是常挂在我的脸上的表情,因为我知道,我只能来地球一次,所以我要珍惜这仅有的一次机会,我要笑对我的人生。但人生的旅途不能缺少友情,我们不难想象,没有友谊的人生是怎样的枯燥乏味。朋友是人生的调色盘,有了她,我们的人生才丰富多彩。如与我有同感的朋  相似文献   

6.
人总是要做梦的,尽管每人的梦境不一,但梦是人生的希望之所在。品味人生,谁不曾有过梦幻之旅,那似曾相识的人生之梦,从虚拟世界来到眼前,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时,生活便有了激情。激活我的人生之梦是参加工作以后的事,那年,我16岁。我的16岁花季盛开在有6000名职工的国营企业里,我是机修车间的学徒工。学徒生活倒三班,很辛苦很累,但由于摆脱了修理地球的命运,我仍感到120个知足。在我们三班交接的徒工之中,数我瘦弱,和其他两个班的交接班徒工比力气,我自叹弗如,但我不能服输,因为我师傅的师傅是我们班的…  相似文献   

7.
《徒然草》是日本古代最具代表性的随笔之一,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品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佛、神、儒以及道家思想,尤其是佛教的无常观;其中蕴涵的深刻哲理、人生智慧以及对王朝文化、贵族情趣、自然风物的描写,表现出作者浓厚的崇古尚雅,钟情于自然以及崇尚“处静守拙”,欣赏“不完整美”、“残缺美”等美学意识,这些都为《徒然草》赋予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最近,伦敦股票交易所强烈要求中国公司考虑在香港和伦敦两地上市 伦敦注册负责人奈杰尔·阿特金森不久前在北京说,在国外寻求资本的中国公司可以付一份费用在香港和伦敦两地上市,因为香港和伦敦股票交易所的注册规定是  相似文献   

9.
据说大约一百万年以前,我们进化成人类,然后,花了九十万年学用工具,花了九万年学用火,花了九千年学种田,花了九百年学造机器…… 到了今世纪的这一百年,我们会飞了,我们会用最终极的能——核能,我们会登上月亮,据说——我们还将有长生不老之术。 我们本事大极了。 请为我们祝福。 人生感悟——我们@杨振宁 @周万平  相似文献   

10.
选择相信     
流沙 《新青年》2002,(8):29
权威的化学家亨夫利·戴维一口咬定在伦敦街头不可能实现用汽灯照明。道理很简单,把汽灯用于公用事业,还存在技术上和物质上的条件。许多人跟着权威的化学家选择了“不相信”。但不久,用汽灯照明实现了,整个伦敦街头雪亮如昼,据说戴维晚上走在伦敦的街头,人们看到他的脸很红。史蒂文森发明火车后,诸多行业的专家对火车能在铁轨上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前进发出嘲笑:“天哪,这庞大的家  相似文献   

11.
损友不该交     
《新青年》2003,(7)
细雨:你好!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今年我还进了学生会,在同学和老师的眼里,我是一个好学生。可是,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我有着一阴一阳“两张脸”,我实在是厌倦了这种伪装的生活,可是我该如何摆脱呢?事情得从去年说起,我们大学附近有一些咖啡厅和迪厅,平时我很少光临,因为我们毕竟是学生,是“消费阶层”,花的是父母的血汗钱,去那种高档的消费场所我总觉得对不起父母。可是去年有一次我们宿舍的一个同学过生日,我也喝了一点酒,被大家强拉到一家舞厅在那里,我惊讶地发现,虽然学校校规明令禁止在校生吸烟,可我同寝室的同学竟都…  相似文献   

12.
情报意识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最富活力的现代意识,是现代竞争意识的重要特质。和发达国家比较,我们不仅经济发展滞后,观念、意识的现代化更为滞后。这种状况已经明显地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因此,造就全民族的情报意识,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将近中午的时候我们到了西冲,在沙滩的尽头,有一处礁石丛生的浅滩,走过礁石区,前路是长长的被石头铺陈的路,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路,而像是工地上的采石场。大大小小的石头像是从山体上滚落下来一般,凌乱的分布在这条狭长的海岸线上。这些大大小小的岩洞,它们当初也是棱角丛生、桀骜不驯的大山之子吧,就像是我们的人生,从刚开始的不谙世事,慢慢的独立,被社会磨练成各种各样的人生。只是在时间的累积上,人类显得太过渺小。  相似文献   

14.
在涉及时间概念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十年来作为一种计时单元。也许,把它放进历史的长河去加以比较,十年会显得过于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它可能只是一滴水,一颗沙,一抹过眼的烟云。然而,相对于人生的历程而言,十年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计时单元,因为它毕竟是人生长河中的一个阶段:十年不仅可以让一棵小树长成具有参天枝叶的大树,也可以让一个处于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婴儿长成一个勤于学习、惯于思维的少年。是的,我们的《国际观察》自冠名以来也已走过了十年的历程。与此同时,在这一计时单元里,我们所致力观察的国际社会也发生了深刻而又巨…  相似文献   

15.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你的诗句流传了千年,依旧带着清新的味道,依旧发出清脆的声音,依旧萦绕在我们的心头.我拉近千年的距离,仔细地读你,纵使千遍也不厌倦.  相似文献   

16.
何处是乡愁     
赵方 《新青年》2007,(10):62
再精彩的人生,也是短的。这不仅让我们甚至有着悲观的哲学观,人生真的有所谓的成就或事业吗?如果没有,我们的人生,过的又是什么呢?即使一直不知所终,我们说着看透了一切,却仍旧不能否定那些精彩的人,在短短的岁月中,一直被人们记得。那些特立独行,有着自我精神世界的人与事,是我们感念生活美好的惟一温暖。  相似文献   

17.
再见纽约     
纽约是我去过N次的地方,每次去都会有一大堆的怨言。但每次离开时,又都会恋恋不舍……纽约是一个很难用几句话描绘清楚的地方。纽翰·斯坦贝克曾经如此描纽约:“我认为纽约跟其他城市很不一样。它没有如洛杉矶或新奥尔良那样强烈的地方特色,但它具有所有地方的特色——实际上它就是一切。这城市最大的特点是,它永远不会让人厌倦。”  相似文献   

18.
5月2日由联合国、美、欧、俄四方在伦敦召开外长级会谈并发表声明,称将在年底前就巴勒斯坦建国达成协议。 5月2日英、美、俄、法、德、中六国外长在伦敦就伊朗核问题复谈方案达成一致,寻求全面解决。  相似文献   

19.
漫漫人生路,尽管有着无数的荆棘和风浪,有着太多的彷徨和无奈,有着不尽的挫折和苦难,但希望无处不在,只要正视自己的人生,挖掘心境的力量,终能战胜一切成就理想。而心境之于人生在于态度,如卢文端先生,浩瀚商海对他来说,是挑战自我,更是证明自我的舞台,他心怀高远理想。勇往无前,凭借过人的胆识和睿智,终铸造宏伟的事业王国,而慈善、社会活动同样是他人生中的两个不同舞台,凭着创业一样的热情演绎出了不同的精彩,这不同的精彩却有着一样的名字,那就是“奉献”,这亦是卢文端先生人生画卷的大标题!  相似文献   

20.
大学毕业后,分到一家机关工作。每天都过着从单位到家里二点一线的生活。对工作缺乏热情,而工作之余又没有什么业余爱好。所以对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觉得生活没有什么意思。别人也劝我改变一下我目前的人生状态,给自己树立一些追求的目标,比如通过努力和给自己不断制造机会,以后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如记者、律师、高级管理人员等。可我听后摇了摇头:“那又怎么样呢?当上记者、律师或者高级管理者,又有什么意思呢?。”您说我该怎么办呢?晓青晓青:我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多像你一样的年轻人,他们还没有充分地体验过生活,却已厌倦了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