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敬畏是一种道德情感,是社会个体基于对道德的崇敬和畏怯,面对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道德规范和伦理标准而建立的"人心秩序"。[1]本文从道德敬畏的基本理念研究入手,探讨其在司法警察院校道德教育中的价值,进而论证道德敬畏教育在司法警察院校学生未来从事司法行政行业职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聚合性"是俄罗斯文化价值空间内的本质性内容,也是独属于俄罗斯的政治伦理原则。在认识论上,"聚合性"的理论发生沿着从历史到哲学的路径展开,并进入伦理学领域。从历史上,"聚合性"缘起"村社精神",承载"东正教精神",促成"集体主义精神",凝聚"俄罗斯精神"。在经验上,"聚合性"既是政治与道德、公民社会与"个体道德"、伦理传统与政治诉求、伦理原则与政治决策的同一性,又是沟通上述理论实践范畴的纽带,是含有具体内置物的伦理要素。在实践上,"聚合性"凝聚人心的情感纽带,是指引发展的价值原则,是平衡利益的实践手段。  相似文献   

3.
德育要实现社会发展价值与个体发展价值的统一,关键是规范性与主体性的统一.但学界过去对屯此所作的论证由于基于"社会一规范性"、"个体一主体性"这种简单对应对立的思维模式,因而并未找到二者有机统一的内在机理.从道德的根本属性上看,一定时代的普遍伦理、一定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一定阶级的价值导向以及个体人格理想的规范性同类的主体性、文化与阶级主体性和个体主体性在其内部结构层次上是交互统一的.为确立上述德育价值观在市场经济中的实践形态,应对传统内容派和现代形式派德育模式作辩证分析,从认识、实践、审美的角度对德育中的主客体关系进行全面理解和运用,把主体性资源的开发同道德价值的规范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传统耻感文化是以底线伦理道德为核心价值的文化,对网络道德治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它以彰显主体性为道德生发机制的基础,通过对"耻"的体认,形成价值判断,建立起网络主体"行己有耻"的底线伦理。网络主体的道德意识进一步升华为"有耻且格",使个体网络行为符合道德要求,自觉抵制其他违背网络道德的行为。要形成"行己有耻""有耻且格"的网络道德治理格局,关键要"养民知耻",增强网络道德主体的价值选择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制度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道德建设方式由道德教化与制度安排构成,就总体地位与作用看,后者重于前者,这是因为制度建设为公民个体道德建设提供行为规范及价值评判标准等诸方面的基础性支持。一旦社会制度出现不合理、不正义、不道德,则公民道德建设就会出现价值取向上的混乱,个体行为就会无所适从。因此,实现公民道德建设的前提必然是社会制度合伦理性的正义安排,一个理想的道德社会不容许用不正义的伦理制度体系去要求公民个体提升其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6.
敬畏是一种既敬重又畏惧的复合情感。青少年敬畏教育是以青少年为教育对象、以敬畏之心和敬畏之行为教育内容的教育形式。加强青少年敬畏教育是青少年健全人格培育的内在要求,是青少年失范现象矫正的迫切需要,是依法治国和法治社会的必然指向,是实现中国梦宏伟愿景的有力支撑。为了实现这种教育,应当注重堵塞知识漏洞、健全认知体系,坚守做人底线、形成底线思维,提升法律素养、形成法律思维,践行道德品格、坚定道德理想,明确规则意识、捍卫规则尊严,学会换位思考、抛却个人主义,正反双向发力、筑牢内外防线。  相似文献   

7.
道德人格,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来之于外,“内得于己”,又见之于外的实践精神。这种精神作为个体比较稳定的内在世界,支配着个体的精神生活和社会行为。道德人格是由道德准则意识、道德责任意识和道德目标意识三个要素构成,而且每个要素又都是以个体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为主体的责任意识为直接根据和内容,又是其道德目标意识的价值基础;道德责任意识通过个体自我调控推动着道德准则意识向行为转化,又维护着个体行为的价值取向一贯性,而道德目标意识不仅驱动着个体的道德心理,而且激励着主体的道德…  相似文献   

8.
规则和道德是市场经济的两大支柱,社会的经济与道德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企业的成功,关键在于企业家的道德与法则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代企业家经济伦理与道德的构造。  相似文献   

9.
发展伦理:科学发展的重要价值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伦理是在社会经济转型的目标和方法上的伦理思维。它所调整的首先是一种不同社会主体间的伦理价值关系,其核心是怎样推进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协调发展,以及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并集中体现了发展主体在人-社会-自然系统中的地位和应担负的道德使命、道德义务、道德责任。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的伦理导向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作为社会设定的警察行为之应然,警察伦理规范被信守的前提在于其自身的现实合理性。这种合理性除了它所蕴涵的价值精神合乎社会发展规律之外,还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基本要件:(一)警察伦理规范必须是国家和社会价值期待的真实体现;(二)警察伦理规范必须具有一个完整而和谐的准则体系;(三)警察伦理规范必须植根于客观的社会道德现实。这不仅有助于警察伦理规范之应然向实然的转化,也有利于提高当代警察伦理道德建设的水准。  相似文献   

11.
孔子仁学思想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核,而"爱人"是仁学思想的基本伦理原则,这其中内在包括了爱亲、爱众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爱人的条件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克己复礼"实现爱人,以"孝弟"之道实现爱亲,以"忠恕"之道实现爱众的道德实践。基于孔子仁学思想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联系性,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要以仁、礼、孝和忠的基本伦理理念为指引,增强个体道德修养、公民规则意识、家庭道德观念、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以促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形成新时代道德新风尚。进而以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实现对孔子仁学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12.
佛家伦理与康德伦理的产生虽间隔两千余年,但却有着相同的核心价值观--"至善",这就为二者的对话提供了可能性和切入点.本文在儒家文化的语境下分析二者对话的可能性,提出是道德信念让我们如此去信仰,而不是有关上帝赏罚分明的知识驱使我们去按道德律的要求行事,以此倡导人们来关注信仰的确立,培养一种敬畏意识,进而达到"君子慎其独" 的道德自律状态,并对这种道德教育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上的论证.  相似文献   

13.
"设计婴儿"是借助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对婴儿按照人类的意愿和目标进行的具体设计。"设计婴儿"让不孕不育人群实现生育自己子女希望的同时,也隐含了巨大的社会风险。伦理治理是"设计婴儿"风险控制的基础措施。生物科技时代如何在保障科研自由的同时,防止"设计婴儿"技术的滥用从而危害人类健康和人类未来发展,这就需要不断探索"设计婴儿"技术伦理治理的有效途径。有效地实现伦理治理需要通过对基因技术开展前瞻性的预防和后视性的评估,以增强科学家个体和群体的道德敬畏感,实现对科学共同体的内部约束和治理。同时,还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和制度设计控制人的行为和后果,实现对"设计婴儿"技术的外在管理和制约。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与人的切身利益相关联的道德价值活动,是一种规范秩序化的理性经济,道德伦理是其规范秩序的资源构成部分,它本身需要有道德基础并使之为其发展提供价值导向,这一活动的实现是现实可行的,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经济、政治、文化、尤其是合理制度的共同支撑。作为规范化、定型化的行为方式和交往关系结构,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伦理价值。本文主要从制度与道德建设的关系角度,从现代社会的规范整合,个体行为选择的约束、激励和引导,国家权力的监督等三个方面探讨制度的伦理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透过网络社会现象看网络伦理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们已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在网络社会中也必须构建相应的社会伦理,以调节虚拟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透过网络社会现象,来认识网络社会伦理的本质,我们会发现,网络社会伦理与现实社会伦理虽然存在着差异,但也有相互调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且,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的道德伦理并不是虚拟的,而有着确定的价值取向。与现实社会伦理相比,网络社会伦理有着自已鲜明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救助制度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和社会政策具有某些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共有功能和目标。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的道德价值追求和伦理关切主要体现为:反对贫困,改善民生;降低社会不平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化解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提升个体尊严和自由,促进社会道德进步。这四个方面的价值追求和伦理关切具有一定的递进性。  相似文献   

18.
公民道德责任 ,是指公民由其公民资格所赋予的并得到内心认同的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道德义务和道德使命以及对他自身行为后果的善恶的承当。公民道德责任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作。公民道德责任是公民道德意识的集中反映和公民道德行为形成的重要环节 ;是公民个体道德意识与社会道德实践互动的中介 ;是功利性价值与超功利性价值、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的统一 ,有利于公民道德调控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对道德的社会功能及其道德认知呈现出新的取向,在继承、涤荡和挑战传统道德的基础上,他们形成了新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和生态伦理、网络伦理等新领域的道德准则.我们应在宏大理论和宏观结构与具体行为和事实经验之间建立一种"中层理论",指导道德取向或道德行为的经验研究.这种基于"中层理论"的道德建设方略,不仅适用于大学生,也适用于全体公民,是新时期道德建设的一种新方略.  相似文献   

20.
道德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当前伦理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也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及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用道德来匡正和规范所出现的消极现象。道德起源于社会经济生活。道德介入经济生活后,就必须用个体伦理和制度伦理来调节经济生活诸方面。伦理与效率之间的对立统一,决定了制度的设计不能仅仅以效率为标准,还要同时以伦理为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