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各地动态     
编者的话:为充分反映地方各级人大工作动态,交流人大工作经验,《各地动态》栏目从本期开始增为3页,北京市人大今年停止述职评议改为专项工作评议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索连生日前表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以往的述职评议改为专项工作评议,评议工作将围绕群众反映的、关心的热点问题来安排,原有的述职活动不再进行。市人大常委会新的专项工作评议针对性更强,重点更突出,覆盖面更大。不光是针对某个职位的领导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评议,主要是从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上,促进和推动某一方面的工作。据悉,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将先后安排五项工作评…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普遍组织代表开展了两项评议活动。一是对同级国家机关及其有关部门的工作进行评议,二是对由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述职进行评议。这两项评议,有的地方工作评议在前,述职评议在后;有的地方述职评议在前,工作评议在后;也有些地方述职评议和工作评议同时进行;还有少数地方不仅对由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述职进行评议,还对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述职进行评议;部分省区还通过地方立法对评议作了规范。评议丰富了地方  相似文献   

3.
徐承华在《安徽人大》撰文认为,工作评议和述职评议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1)对象有所不同。工作评议的对象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包括派出机关),述职评议的对象则是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毛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前韵飞勺付象{亡机关单位.后者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各级人大的评议工作开展得比较早,有些市、县从80年代中期就开始对“一府两院”及其组成人员进行工作评议。从1987年开始,河南省各级人大开始述职评议的探索,到目前为止,全省大部分县级以上的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这项工作。自1995年以来,河南省先后3次对省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政府15名厅(局)长进行了述职评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河南一些市、县还对“两院”中层审判、检察人员进行述职评议。  相似文献   

5.
巴楚县人大常委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通过述职评议、工作评议,在一府两院推行执法责任制,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人大监督动真格近两年来,县人大常委会依照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评议工作条例进行大胆尝试,积极探索,认真开展评议活动。  相似文献   

6.
评议是目前被各级地方人大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这种监督方式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起初是乡镇人大对基层七所八站的工作进行评议,后来被逐渐推广,运用范围逐渐扩大,评议对象职级逐渐提高,评议方式也由工作评议发展到述职评议,对增强人大监督实效、加大监督力度的作用也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7.
评议是目前被各级地方人大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这种监督方式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起初是乡镇人大对基层七所八站的工作进行评议,后来被逐渐推广,运用范围逐渐扩大,评议对象职级逐渐提高,评议方式也由工作评议发展到述职评议,对增强人大监督实效、加大监督力度的作用也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8.
钟智军 《人大建设》2002,(11):28-29
近几年来,湖南省涟源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新时期人大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深化代表评议工作,逐步形成了“工作评议与述职评议相结合,专门评议与年度述职相结合,市、乡人大评议相结合”的工作格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人大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的动力,述职评议作为地方人大行使监督职权的一种形式,正在创新中前行。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获悉,为提高评议实效、进一步推进评议对象所在单位的工作,今年述职评议又探新路——将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热点、常委会监督重点作为评议焦点,探索评议与询问相结合的监督方式,逐步将述职评议过渡到工作评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述职评议工作中应防止以下“三种倾向”: 一是述职评议中的“你好、他好、大家都好”的不痛不痒走过场的倾向。现在有些地方的述职评议,只是把“公仆”们的工作成绩大大颂扬一番,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一笔带过,甚至只字不提,最后毫无目的地提提建议、希望,使评议会成“歌颂会”,让“公仆”们变得飘飘然,失去了评议应有的作用。 二是述职评议中因强调“火药味”而“整人”的倾向。 三是述职评议中的重评议,轻整改的倾向。 笔者认为:要避免以上“三种倾向”的出现,提高述职评议的效果,应做到“三 要”: 一是述职评议准备要充分 开展述职评议活动,准备工作滞后,也是产生不良倾向,影响评议效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对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和任命的干部进行述职评议,是深化人大监督的好形式。但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只评好不评差、只评功不评过、只评议个人素质而不联系工作成效、只评议不处置等,应当引起各地的高度重视。——在评议的对象上,侧重选择执法任务较轻、工作成绩较好的部门负责人,而回避执法任务重、队伍战线长、行业特权多的部门负责人。有人认为这样做能够树立正面典型、评议容易成功,也能够对差者起到警示作用,同时也避免了,因评出不称职干部而在处置上遇到棘手问题。——在评议的内容上,强调述职报告的主体是"第一负责人",要求述职报告不能写成单位的工作总结,使述职评议聚焦到对述职者个体素质、个体表现的评判方面,忽略了个人作用与班子合力的联系以及个人  相似文献   

12.
述职评议这一监督形式目前已为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所普遍运用,效果较为明显。但是,述职评议工作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以使这种监督机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综合考察各地开展述职评议的经验,我们对做好述职评议有以下几点认识。一、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是做好述职评议的前提党的领导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在述职评议工作中,人大常委会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年度计划,事先将述职评议方案报告同级党委,征得批准后实施。二是述职评议中,人大党组应加强对述职评议工作的领导。一方面,述职评议组应及时…  相似文献   

13.
<正>为贯彻落实党委决策部署,切实履行法定职责、提升监督实效,从2013年起,新县人大常委会把全县75个部门和单位分为县政府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及垂直管理单位三个类别,每年从中选定5个~6个部门和单位开展工作评议,既拓宽了人大监督渠道、改进了被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增强了"一府一委两院"接受人大监督的自觉性,又树立了人大权威和形象。人大评议的"五化"评议内容多元化。工作评议的内容要围绕事关  相似文献   

14.
今年起.市人大常委会探索述职评议与专项工作评议、与询问相结合的监督方式,逐步将述职评议过渡到专项工作评议。这一“逐步过渡”也为区县人大带来了诸多启示,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各级人大常委会都先后开展了对所任命干部的述职评议,积累了一些经验,也遇到一些问题。笔者从实践中体会到,要使这项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抓好述职评议中诸如宣传发动、视察调查、评议会议和整改工作外,还要重视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处理好人大评议与党委"认同"的关系处理好人大评议与党委"认同"的关系,是搞好述职评议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知道,人大常委会开展对所任命干部的述职评议,是国家权力机关依照宪法和  相似文献   

16.
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从"重听取"到"重评议",从执法责任制评议到对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述职评议,再到对政府组成部门进行工作评议。4月25日,聊城市东昌府区人大常委会依据地方组织法和监督法相关规定,采取集中审  相似文献   

17.
加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对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和任命的干部实行监督,是权力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目前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都不同程度地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了对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和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述职评议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项工作却面临着一个如何深化的问题。笔者认为,进行述职评议,起码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必须把"人"盯紧,才能抓住关键——有些地方组织人大代表对人大及其常委会所选举或任命的干部进行述职评议时,往往主要侧重干对述职者所在部门的整体工作进行评议,而忽视了对述职者本人和具体事的监督。评议过后,述职者感到不疼不痒,平平淡淡就过去了,这是该解决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  相似文献   

18.
八面来风     
北京市人大改述职评议为专项工作评议今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以往的述职评议改为专项工作评议,评议工作将围绕群众反映的、关心的热点问题来安排,原有的述职活动不再进行。新的专项工作评议针对性更强,重点更突出,覆盖面更大。不光是针对某个职位的领导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评议, 主要是从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上,促进和推动某一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如果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完全发挥到位,其能量是非常巨大的,从一定程序上讲,人大及其常委会职能履行的程度与人大工作制度的完善密不可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程序规定得较为原则,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建立健全了讨论决定重大事项、预算审查监督、述职评议和工作评议等一系列具体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20.
对人大选举或任命的干部进行述职评议,这项工作目前已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搞好这项工作的关键,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不断完善办法,提高评议效果。搞好述职评议,要不断改进述职评议办法具体做法上要着重抓住三点:①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人大代表在述职评议前要深入被述职人员所在单位及相关部门,采取召开座谈会、民意测验等形式了解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