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21年秋天,毛泽东来到安源煤矿考察,向工人宣传革命真理、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是年冬,毛泽东和李立三应安源工人的请求又到安源考察,开办夜校,建立革命团体“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在安源工人中培养了8名积极分子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了团支部。1922年1月,李立三、蒋先云受派到安源创办工人补习学校。2月,李立三吸收6名工人运动骨干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产业工人队伍中,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12,(3):65
位于湘赣两省边界的安源煤矿开办于1898年,是当时中国江南最大的煤矿,1.7万多路矿工人受着中外资本家和封建包工头的层层盘剥和压迫,生活十分艰苦。安源工人曾举行过七次较大的自发斗争,都先后失败。  相似文献   

3.
《新长征》2012,(3):F0003-F0003
位于湘赣两省边界的安源煤矿开办于1898年,是当时中国江南最大的煤矿,1.77万多路矿工人受着中外资本家和封建包工头的层层盘剥和压迫,生活十分艰苦。安源工人曾举行过七次较大的自发斗争,都先后失败。  相似文献   

4.
1922年夏初,刘少奇同志离开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回到上海,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一段时间后,被派到湖南领导粤汉铁路工人的罢工和长沙泥木工人斗争.9月,他又受中共湘区委员会和毛泽东派遣,奔赴江西安源煤矿,协同李立三等,领导安源路矿工人罢工.1 1922年9月,刘少奇来到罢工前夕的江西安源煤矿.善于调查研究的少奇同志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去,他认真听取了李立三的介绍,又来到工人之中,了解安源的斗争形势和工人的发动情况.在较为翔实地掌握情况后,他建议立即召开安源党支部紧急会议,让党内同志共同研究罢工之大举.  相似文献   

5.
<正>幸元林,湖南醴陵人,1914年2月出生于江西省安源煤矿一个贫苦工人家庭,祖父、父亲都是安源煤矿工人。12岁那年,幸元林在安源工会组织帮助下,进入安源煤矿修理厂当了一名徒工。1930年4月,幸元林在安源煤矿参加工农红军,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他从一名红军战士逐步成长为一名团级干部,先后担任团长、团政治委员,  相似文献   

6.
1922至1925年,刘少奇在安源从事了近三年的工人运动。他从解剖安源煤矿入手,继而由了解安源扩展至研究汉阳铁厂,乃至全国、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大势;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探索中国社会改造的具体步骤;京汉铁路"二七"罢工失败后,全国工人运动走向低潮,刘少奇率领安源工人,打破"包工制"采取"合作制",建立代表会议制度,开办工人补习夜校和工人子弟学校,举办消费合作社,大力发展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尽最大可能地为安源工人谋取政治和经济利益。在这三年里,刘少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开展工人运动的具体实践中,安源是他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起点。  相似文献   

7.
安源,中国工人革命运动的策源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一个响亮而光荣的名字.当你来到安源牛形山下,拾阶而上.朝着庄严、雄伟、壮丽的安源纪念馆走去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十一个金闪闪、刚劲有力的大字,这就是邓小平同志10年前亲笔题写的馆名.早在1955年8月,为了征集与保护中国共产党萍乡煤矿和株萍铁路工人革命运动的文物,并研究与宣传这一革命运动的历史,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开始筹建,1956年1月1日正式开馆.1968年在牛形山腰扩建了建筑面积为3245平方米的二层陈列大楼.馆区内花草艳丽、绿树成荫,占地面积约  相似文献   

8.
正安源路矿,是萍乡煤矿和株萍铁路的合称。株萍铁路是专为运输萍乡煤矿的煤炭而建的。萍乡煤矿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工业企业——汉冶萍公司的主要厂矿之一。汉冶萍公司是当时最大的官僚买办企业,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控制。路矿两局共有工人1.3万余人,他们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的压榨下,过着悲惨的生活。由于产业重要、工人众多而且富于反抗斗争传统,安源路矿成为中国共产党最初开展工人运动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9.
《湘潮》2020,(7)
正证章正面为洋镐与铁锤互为交叉,左右两侧标注"安矿"字样,图案初具党徽雏形……1922年5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正式成立,工人就是佩戴这样的证章参加各项活动的。湖南红色档案馆珍藏着一枚这样的铁质证章,背面印有"008"字样。这枚证章不仅见证了安源路矿在工人运动史上的地位,也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团结广大工人开展革命活动的磅礴力量。安源路矿是江西萍乡的安源煤矿和由湖南株洲到萍乡安源的株萍铁路的合称,是德国、日本资本控制的汉冶萍公司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安源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启蒙运动,其标志是安源工人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教育发动下,第一次真正走向革命舞台;"安源"和"安源工人",都是秋收起义史册上十分夺目的重要名词;安源工运和秋收起义有着重要的内在的关联和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1.
出使安源唤醒工人1921年冬 ,刚从法国勤工俭学回国的李立三 ,受湖南党组织和毛泽东的派遣 ,冒严寒 ,顶风雪 ,英姿勃勃地从长沙出使安源。安源 ,地属江西萍乡。四面群山环抱 ,是湘赣边界一个较为繁华的集镇。1898年 ,这里开办了江南最大的煤矿安源煤矿。该煤矿是官僚买办汉冶萍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 ,拥有矿工13000多人。还专门修了一条通往湖南株洲的铁路往外运煤 ,有株萍铁路工人1000多人。李立三见到这里烟囱林立 ,煤车飞驰 ,机声隆隆 ,一幢幢德式公寓 ,日式洋楼 ,隐匿于山腰树林间 ;一间间低矮破烂的茅棚、草屋 ,在寒风中…  相似文献   

12.
1920年代是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高潮时期,与此前的历次工潮相比,这一时期由于中共的政治参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发展迅速,呈现出诸多新特征:工人的阶级意识和身份建构空前加强;工人群体高度组织化;基本实现经费自给以及对外革命经费输出,被称为中国的"小莫斯科"。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是中共领导的早期工人运动的缩影,中共在安源工人运动中的革命运作模式是巨大革命张力与革命现实环境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它不仅使中共在安源工人群体中成功扎根,还对中共在其它地区开展工运具有指导意义。但由于安源工运模式被批评"有规避争斗而习于和平发展的倾向",而遭到党内检讨,预示着中共工运更激进时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1922年9月14日,由毛泽东策划,李立三、刘少奇组织和指挥的震动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了。安源路矿工人革命运动从1921年秋天开始逐渐兴起,在中国工人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必然选择 安源工人运动辉煌的历史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为什么安源路矿会被毛泽东选择作为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从对安源工运的历史考察中,我们得到如下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中共创办的经济实体最早发行的股票在江西省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陈列着一件十分珍贵的革命文物──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股票。它长25厘米,宽13厘米,正反两面印有朱红铅字:正面是股金数额,盖有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印章和总经理易礼容私章;背面是消费合...  相似文献   

15.
正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被誉为中国的"小莫斯科""无产阶级的大本营"。1922年9月爆发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是党在领导中国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中创造的"绝无而仅有"的成功范例。自1921年起,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具有全国意义的组织和斗争历时  相似文献   

16.
《湘潮》1989,(2)
党的‘一大’后,湖南党组织集中全力大抓了工人运动。1921年12月,毛泽东、李隆郅(立三)等四人应安源工人请求,来到安源考察工人情况。李隆郅以教员身份发动工人,开展工人运动。在他的积极工作下,很快创办了安源工人补习学校,建立了安源社会主义青  相似文献   

17.
王耀南(1910—1984),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人。1921年到安源煤矿做工。1921年至1926年,他受党的教育,参加安源工人革命运动。1927年参加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爆破队副队长、工兵连连长、工兵营营长、军分区司令员、晋察冀军区工兵主任、绥远军区参谋长、华北军区工兵主  相似文献   

18.
正秋收起义是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一次武装起义。开国中将、株洲市天元区人刘先胜参加了秋收起义,并在起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张家湾军事会议负责警卫1901年6月,刘先胜出生于湘潭县石潭区一个贫苦农家。他9岁入私塾读书,10岁给地主放牛,14岁到江西省萍乡县安源镇一家小鞋厂当学徒,16岁到安源煤矿做工。1922年,他参加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当选为工人代表。1924年7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9.
安源大罢工胜利后,刘少奇在安源工作近3年时间。其间,刘少奇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事迹在安源工人中广为流传。1923年8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换届选举,刘少奇当选为俱乐部总主任。工人代表建议刘少奇每月拿200元银洋的生活费,刘少奇不假思索地回答:"只要15元,我是工人  相似文献   

20.
<正>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被称为中国工人的"红色之都"。发生在1922年9月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领导工人运动的第一次胜利。安源党组织和安源工人,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中开展了"八月整顿",开创了我党反腐倡廉工作历史的先河。"绝无而仅有的事"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和根本法宝。早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时期,党就明确提出:"我们工友组织俱乐部,为的是谋全体一万多人的幸福;倘使有少数人为谋自己的利益而妨害大众,这是我们不能容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