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定一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定一是我的老领导,自我到中宣部工作起到“文革”爆发时的18年中,我一直在他领导下工作。 1966年,毛泽东称中宣部为“阎王殿”,并且发出了“打倒阎王,解放小鬼”的号召,陆定一就成了“大阎王”,我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阎王”身边的“大判官”。“大阎王”被打倒了,他不再领导我了。但“文革”后他从被关押的地方放出来,见面时我还是叫他“陆部长”,一直到他去世我都没有改口。  相似文献   

2.
“傻子村官”是群众对我的亲切称呼,也是我在“为官”征途中无悔的选择。从做出“傻选择”到立下“傻规距”,9年多的时间里,我鼓起“傻劲”带领群众破解了“饮水难题”,建成了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使全村走上了致富路。2005年9月,我放弃了月收入超过5000元的汽车修理工作,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时,村里人都不理解,叫我“傻子村官”。  相似文献   

3.
宫维民同志: 我有个小“金库”,是瞒着妻子搞的。钱也不多,多的时候有千八百。我这点钱被妻子发现了,她大闹一场,说我对她不忠诚,怀疑我有外遇,还要和我离婚,逼着我把小“金库”充了“公”。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但为了“小家”的安宁,我只好忍气吞声。我越想越不明白,难道丈夫就不应该有自己的私房钱吗?有了小“金库”就是对妻子不忠吗?  相似文献   

4.
一张半旧的松木床板,伴随我度过了金色的华年。从参加工作时进屋,直到快退休时还在我身边。结婚时爱人曾提议“更换”,我说“糟糖之妻不能丢”是句古言。几次搬家朋友劝我“吐故”,我执意坚持才使它没有“落选”。岁月变迁多少事情出现了“模糊”,板床深刻的纹路却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5.
“小庄,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了吗?”“伍妈妈,我今天考试进了前5名,我太开心啦!”“小庄,最近天冷了,我看天气预报你家那边明天有雪,记得穿厚点,我上次寄给你的那件羽绒服明天穿正好。”“伍妈妈,我今天穿了您寄给我的那件羽绒服,可暖和了,我同学都说这件衣服好看!”  相似文献   

6.
弗洛伊德把人的发展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本我”即动物的人,“自我”即有自我意识的人,“超我”即有高尚境界的人。“本我”的人终身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如同牲畜,不知一生之所事;“自我”的人,有自我意识,个性明显,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超我”的人,超越了自我,胸怀宽广,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时刻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铭记心间。从“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是一个不断递进、不断提升的过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经历的过程和能达到的目标。特别是从“自我”到“超我”,有些人通过自身修养达到…  相似文献   

7.
文论集萃     
毋忘忠告□魏信德一次,一个猎人捕获了一只能说七种语言的鸟。“放了我,”这只鸟说,“我将给你三条忠告。”“先告诉我,”猎人回答,“我发誓会放了你。”“第一条忠告是,”鸟说,“自己做过的事不要后悔。”“第二条忠告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件事,你自己认为是不可能的,就别相信。”  相似文献   

8.
几乎所有认识我的人,甚至还有一些不认识我的人在知道我要下基层从政后,都问我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在毕业办理户口手续时,一个素不相识的办事员就这样问我:“你家在孝感?”我说:“不在”。“那你爱人在孝感吗?”“不在。”“那你为什么到孝感去,是犯了什么错误在学校呆不下去了,还是学校故意坑你?”我说:“都不是,是我自己申请去  相似文献   

9.
笑笑     
仲和 《党建文汇》2008,(7):55-55
“妈妈,你能给我20美元吗?”约翰尼问。“不行。”“如果你给我,我就告诉你我爸爸和咱家保姆说的话。”约翰尼的妈妈忙拿出钱包,给了他20美元。“你爸跟她说什么了?”“他说:‘嗨,玛丽,你明天一定要把我的袜子洗了。'”  相似文献   

10.
有一句话叫“身在福中不知福”。 一天,我带一位同事回家,刚走到家门口,丈夫就像往常一样打开了门,笑着迎接我,随着一声“回来了”,就把我手里的自行车接了过去。这时,同事就满脸羡慕地惊叹:“呵,你真幸福!他还给你开门?!”我却很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难道你那位不这样吗?”“不,从不”。她有些失落地说:“有时我进了家门他连头都不抬一下。”同事的几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好好反思了一番,才发现自己真有些“身在福中不知福”。  相似文献   

11.
心疼     
快乐大叔  郭庆晨 《党课》2007,(10):94-95
从公交车上下来,女儿挽着我的胳膊.一边走一边问:“爸爸,腿疼吗?”我说:“不疼,没事儿。”女儿又说:“别老是没事没事的。看到您摔倒,我可心疼了。”我半当真、半开玩笑地问:“知道心疼爸爸了,真的吗?”“真的。过去,我不知道什么叫心疼,现在知道了。”我看了看她,俩人会心地笑了。  相似文献   

12.
蓝波 《廉政瞭望》2021,(6):86-86
逗呢鞋带老是散开,耳机线老是打结,建议用鞋带当耳机线,用耳机线当鞋带。刚去买药,突然忘记药名了。药店老板说:“我卖药30年了,只要你说出药里的两个字,我就能知道是啥药。”我想了半天:“我只知道最后两字。”老板问:“啥字?”我说:“胶囊。”  相似文献   

13.
星期二的中午,我正在办公室值班,一阵打骂声从教学楼方向传来,我循声望去,只见初二(10)班的“保证大王”张小军正在追打一名同学。这个张小军,平时学习不认真,经常和同学打架,保证书写了无数,就是不算数,“保证大王”也因此而得名。我赶到现场,“保证大王”见我一脸的严肃,便主动说:“老师,我错了,我以后不和同学打闹了,我写保证书给您。”我想,人们都说你是“保证大王”,你叫我怎么相信你呢?可我又想,不管他以前怎样说话不算数,可他“犯”到我手上还是第一次。我凭什么不相信人家呢?今天就信他一回,索性不要他写保证书。于是我说:“知道错…  相似文献   

14.
我的生命线     
原本,我是不相信命运的,但自1984年步入社会后,三易工作单位都没有“摆脱”被称之为“喉舌”的宣传岗位,这才使我不得不相信命运了。尽管我自幼就喜欢舞文弄墨,但内心深处对“塑造人”的神圣职业却始终没有丝毫的奢望,总认为那是一座高不可攀的胜景。谁知,命运之“绳”却将我牵人了“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客船”,并且一启航就行驶了20个年头。  相似文献   

15.
<正>早晨,初春的阳光晃醒了我,恍恍惚惚中听见有人在说话,提到了“中国布依戏艺术之乡”“中国民族文化之乡”……我一下子就精神起来,谁在说我的名号?仔细一听,原来是家里人在向游客介绍我。你问我是谁?我叫册亨。我还是“中国糯米蕉之乡”“中国油茶名县”“贵州省森林城市”……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等。  相似文献   

16.
一个周六的早晨,在伦敦地铁站的入口处,我插入车票刷卡,“闸门”却没打开。我顿时紧张起来,赶紧瞅瞅身边的人--他们会不会怀疑我用的是“假票”?这时,我见不远处有一个地铁工作人员,赶忙过去求助。我把车票展示给她,刚说了句“闸门没开”,她就说了一句“跟我来”,然后领我到“闸门”口,拿出一张卡刷了一下。“闸”开放行。见此情景,我生生地把“我的车票是真的”的解释咽回了肚子里。  相似文献   

17.
幽默     
“尼克,你干嘛要喝那么多水呢?”“妈妈,我刚刚吃了一个苹果。”“那为什么还要喝水呢?”“因为那个脏苹果我忘了洗了。”  相似文献   

18.
<正>雨后,小男孩在小路上发现一只蜗牛,他蹲下来捡起它,轻轻放进了草丛里。“别乱跑!”奶奶喊他。男孩扬起小脸兴高采烈地说:“我在救蜗牛。它在马路中间爬啊爬,太危险了,我把它送回家了。”奶奶觉得无趣:“蜗牛知道你救了它吗?”小男孩想了想,说:“它不一定知道。”奶奶问:“那你这好事不是白做了吗?谁会知道你救了这只蜗牛啊?”男孩立刻说:“我自己知道就行了。我救了一只蜗牛,我很开心!”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一词,原本是指舞台上的布景或摄影棚里衬托主要事物的景物。如今,这“背景”一词已经演变成了社会上特别是官场上的专用词,指“后台”。这个“后台”又决非等闲之辈。于是,“看背景”就成了官场上某些人的一种“准则”。由此我联想到,近年来不少腐败现象的出现都与重“背景”、看“背景”有关。有的人之所以“官运亨通”,除了其他因素外,不能不说是某些领导看“背景”用人的结果。正是看到了“背景”这种神奇的功效,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才千方百计地打出“我是某某领导的干儿子”、“我和某领导很熟”、“我是×××的儿媳妇”之类的幌…  相似文献   

20.
他曾经是一个很有名气的"阴阳先生",骗人的勾当干了20多年?后来,他又成了一个很有名气的"柚子大王",带富了方圆几十里的众乡亲?他的人生感悟是--我是四川省郫县三道堰镇程家船村人。我的父亲解放前就是有名的阴阳先生,经常被村民请去“捉鬼”。为了让我有一门谋生的手艺,父亲每次都要带上我,时不时教我一些“东西”。父亲去世后,不到20岁的我便继承了父业。什么“化水祛病”、“过关”、“捉鬼”样样都来。其实这都是些骗人的鬼把式。就说“捉鬼”吧,哪家的大人、娃儿长期生病,往往怀疑是被鬼缠上了,就把我请了去。我先拿个空坛子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