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家这60年     
正我叫于绍英,今年75岁,是第一师一团的一名退休职工。今年是兵团成立60周年,这60年,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家住房的变化,从地窝子到土坯房再到砖块房,又由砖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实现了住楼房的梦想。我小的时候,我们一家老小都挤在一个地窝子里面,里面潮湿、阴暗。以后我长大参加了工作,住的是土坯房,房子有自来水,却没有下水道。那时候做饭烧水都是用柴  相似文献   

2.
洪发、洪达两兄弟一家五口住在一幢只有七十多平方米的旧砖木结构的房子里.兄弟俩看着村里一幢幢新楼,心里也着急起来--盖一幢新的楼房,再将旧房翻修一下,兄弟俩便可各住一处,住得宽敞、舒适些.他们向村委会主任提出了建房申请.  相似文献   

3.
正近两年,让95岁的杨佰年老人高兴的事是一件接一件。一是2009年自己住上了梦寐以求的楼房;二是作为老"五七"战士,2010年7月享受上了职工待遇。可最让老人开心的是,去年开春,  相似文献   

4.
初冬时节,沱江河畔,马安村处处是火热的建设场面."我做梦都想不到,这辈子还能住上新楼房,党的政策真是太好了."富顺县狮市镇马安村贫困户罗德洪指着快完工的新楼房,眼里闪着喜悦的泪光.  相似文献   

5.
刘善富是本溪市彩北棚户区的一位退休老矿工,原本祖孙三代挤住在23.2平方米的平房外加两间搭建的简易房内。年近古稀的老刘做梦都想不到,这辈子还能住上新楼房。2005年开始的棚户区改造,让老刘和他的两个儿子三家人总共只花了8万多元钱,便各自拥有了一套适合自己居住的崭新楼房。如今,老刘逢人就讲:  相似文献   

6.
“不要给我脸上抹黑” 1949年6月,罗瑞卿调任公安部长,他家迁到北京,住在南池缎库胡同一座楼房内。这座楼房连低矮的顶楼共有3层,房间较多。罗瑞卿建议公安部副部长王昭搬进来,两家各住一半。由于公安部办公室紧张,他又让机要处搬到他住的院内办公。这座房子大门年久失修,门框已经耷拉下来,开关甚为不便。门卫向管理员反映了几次,管理员老于便将机关木工请来将大门修了  相似文献   

7.
单种粮油棉只能解决温饱,这已是众所公认的事实.农民要致富,必须调整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如东县华丰乡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已使农民逐渐走上一条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发展道路.1992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394元,其中60%为副业收入.全乡储蓄额达1300多万元,造价在5至10万元的楼房759幢,93年正在建造和申请建造的1000余户.预计到1995年至少有1/3的农户能够住上自己的小楼房.华丰乡调整农业结构靠的是什么?起动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有三个:一是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整齐美观的楼房,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郁郁葱葱的绿地……车行六盘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干道旁的一道靓丽风景入目,这里是六盘水高新区鱼塘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老辈人都没住过楼房,到我们这代不仅住进了新楼房,孩子还在城里上学。"入住近两年,搬迁群众冉凤琴依然难掩喜悦之情。2018年9月,受益易地扶贫搬迁  相似文献   

9.
如今,在农五师八十九团住楼、健身、旅游已成为老年人生活中的新时尚。近几年,八十九团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力度,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很多老年人告别了几十年的旧平房,住进了宽敞温暖舒适的新楼房,结束了烧柴、烧炉子的历史。随着家居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追求健康,在文化广场、健身广场,随时可见他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10.
沈志敏 《学习导报》2011,(18):60-60
有一组地球资源的测试题目很有意思,共有12题,包括你住的是什么房子,是花园住宅,是楼房,还是其他什么类型?你的一套房子有多少平方米,五十至一百,一百至二百,还是更大?房子里住多少人,你的房子里是否使用电能煤气等等。  相似文献   

11.
越来越好     
人物:男甲:玉柱 女甲:刘喜平(又名妞妞) 女乙:胖丫 女甲:(河南口音)人家都急着搬楼房.俺家却忙着装修平房.这不,一大早,俺家那死脑筋就跑清水河去了,说什么,买点材料把房子收拾收拾.呸!我收拾个屁!你看王栓宝家和我们一起来的,人家去年就住上楼房了.他老婆见到我就说:"这住楼房的感觉——真好".你看她那拽兮兮的样子,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是上个茅房,我蹲着,你坐着,咋,还能成仙.(电话铃响)喂!你好,请问你找谁? 女乙:(四川口音)哎哟!我的妞妞哎,是我呀,我的声音你都听不出来了? 女甲:呸!真酸!哟!是胖丫,就两步路也要打个电话真是有钱烧的了.咦!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这是弄啥?  相似文献   

12.
<正>她叫程整红,今年43岁,2000年与丈夫带着儿子和父亲一家老少四人来到十二师头屯河农场四连,到现在已经10多年了。在这10多年里,她见证了四连红提葡萄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也见证了葡萄产业给四连职工带来的丰厚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又见证了她们用平房置换了高层楼房,住楼房是她做梦都不敢想的生活,如今实现了。不仅如此,她还于2012年底拿到了驾照,并买了一辆五菱荣光面包  相似文献   

13.
新年,胡萌果断出手,在铜梁县城黄金地段买了一套120多平方米的“空中花园别墅”。三十出头的胡萌和丈夫都是普通的工薪族,放着同样100多平方米的平层楼房不想住了,一家三口都想尝尝花园小区的鲜。  相似文献   

14.
钱女士与白女士合住一套两居室楼房,钱女士住大间,白女士住小间。这套房是钱女士单位的,她一直想把白女士这个外来户撵走让自己住得宽松些,可白女士住进来得早,当初钱女士单位的领导也点了头,不好办。2005年初,单位搞房改,钱女士买下了这套两居室,并领取了房产证。钱女士成了房东硬气了,她让白女士搬家,没想到却碰了一鼻子灰。她把白女士告上了法院,要求白女士在一个月  相似文献   

15.
"我是1993年从河南来新疆的新职工,在这里,连队干部职工教我播种、助我秋收.如今,我发了家,致了富,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我从内心深处感恩团场、感恩连队、感恩乡亲,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双手帮助他们,同时也快乐着自己,所以,我说,我助人我快乐!"3月1日,农七师一三0团三连职工刘先平面对着全连职工如是说.  相似文献   

16.
近日记者到温江区涌泉镇共耕村采访,村民们纷纷向记者夸赞村党支部书记饶先树.71岁的老大娘李学茹(见下图)动感情地说:"他是个好人!为了群众过上好日子,自己都累出了病,你看看我们住的新楼房就晓得了.这么好的支书,上哪里找哦!"  相似文献   

17.
身体残疾、一字不识的邓平在乘家村算是穷到家的特困户,上有打了一辈子光棍的叔叔,下有念书的女儿,夫妻俩时常为日用开支犯愁.这两年邓平可就"抖"起来了,他白天在村里引进的生态庄园打工,晚上帮着看守移动通讯公司的机站,一年下来纯收入有近万元.邓平经济上翻了梢,便把住了多年的土墙房改成砖瓦房,最近又准备修建楼房.许多外村人每每看到邓平的家境,不由得心生羡慕:连最穷的残疾人家庭都有这般光景,大多数村民的日子不消说是富得流油哟.  相似文献   

18.
楼房鳞次栉比,公路四通八达;普通居民住上了别墅,许多家庭拥有小汽车……这是五大连池火山脚下的格球山农场,一个被誉为全国绿色社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9.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居住在法库东湖新城的老人们高兴地说:我们赶上了好时候,生活太幸福了,过去是不敢想象的。一些过去在城市郊边居住的农户说:我们祖祖辈辈都住土坯房、砖瓦房,没想到今天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楼房。  相似文献   

20.
98%的村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医院、大学、金融、邮政和公交入村;截至2005年底,村人均收入1.78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