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基础上开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它的生成有着多元的历史缘起。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历史、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都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是在多维历史透视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领导全国人民迈开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脚步。努力创造条件,调动、发挥人民群众的自觉能动性,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胜利的保障,又是它的内在本性、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党的历史使命完成途径和基本内涵的深入阐释,是对全球现代化远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瞻远瞩。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看,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积累、理论探索的成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的必然选择,其内核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从发展态势看,中国式现代化不但在实践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大成就,而且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世界现代化理论,并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现展示了前景。  相似文献   

4.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接续奋斗,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寻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模式与民族复兴道路。这种模式和道路的称谓经历了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称谓流变,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从探索阶段如履薄冰的谨慎到成熟阶段豪迈挺进的自信的心路历程。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构建民族自信的历史和逻辑延续。  相似文献   

6.
利益历来是政党、政治集团关心的重要问题 ,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集团都要代表一定的利益 ,区别在于 ,它所代表的是少数人的利益还是大多数人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利益 ,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社会主义时期 ,它所为之奋斗的 ,就是实现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及文化需要 ,并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和国家利益。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 ,中国共产党人形成并不断丰富自己的利益观。正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利益观的基本点 ,对加强执政党建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重要意义。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利…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迈向当代国家现代化的努力中,中国共产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从而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逻辑:党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国家建设。这一发展逻辑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当代中国,现代化不断推进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与时俱进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昭示着中国现代化的新进程。  相似文献   

8.
五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改草案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改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今后“中国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不仅是对中国人民长期斗争经验的高度概括,而且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新中国,同样,没有中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一百年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伟大成就。四个伟大成就的取得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中关于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科学论断 ,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 ,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所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深刻把握先进文化的基本涵义、主要特征、地位、作用 ,以及如何建设好中国当代的先进文化 ,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世纪始终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 ,在带领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不断铸造新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灵魂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声音     
《北京观察》2012,(12):7-7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制定了在2020年将中国建设成为小康社会、在2050年将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为全国人民描绘了未来短期和中期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行程。在这100年间,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领导全国种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我们党披荆斩棘、艰辛求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取得独创性理论和重大实践成果,为中国现代化的持续推进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七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种种艰难险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地位,中国历史的方向和中国社会的面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领导革命取得胜利,而且能够领导改革和建设取得胜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事实雄辩地证明,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必须由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瞩目成就。相比西方传统的现代化道路和模式,中国现代化建设有许多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本质属性上的社会主义性、目标内涵上的全面性以及具体实践上的政党驱动性等方面。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强党和强国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大驱动力,能有效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力"和"接力",带领人民建成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奋斗并作出了那么多牺牲的党。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 ,植根于人民 ,服务于人民 ,过去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并进一步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对发展民主政治的领导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党的宗旨决定的 ,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被中国人民选定的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所要求的。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就没有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 ,就没有社会主义及其现代化。党的领导 ,历来是同党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和实践指南,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容。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向度。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境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指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要求,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遵循。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资本主义虚幻现代化的本质超越,主要从人口规模、价值指向、实现方式、发展理念、文明意义等方面的全方位超越,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全人类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贡献的中国力量,必将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17.
段治文 《今日浙江》2021,(12):52-55
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确立和坚守,贯穿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百年演进的历程,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的内在逻辑,深入揭示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的价值蕴含,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百年进程中秉持人民至上理念,全面领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途径。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创立了一种以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为基础的为人民服务模式 ,取得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邓小平、江泽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创立了一种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为人民服务模式 ,并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胜利。为人民服务从作风走向法治 ,深刻地体现了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这一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9.
论点摘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高尚全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3期撰文指出,邓小平同志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按照中国的国情实行的、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五个主要特征:(1)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位,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它不同于"以官为本",最根本的就是要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分为解答困惑、明确旗帜和方向,内政外交部署,党自身的建设三部分.报告抓住了以什么为根基,怎么发掘活力,举什么旗帜,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四个关键点.党的十七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性胜利的一次大会,它必将起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